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105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docx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outdoorwatersupplyengineering

送审稿

 

1总则

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9消防用水fire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水。

2.0.10管网漏损水量Leakage

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2.0.11日变化系数dailyvariation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2.0.12时变化系数hourlyvariationcoefficient

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2.0.13最小服务水头minimumservicehead

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

2.0.14取水构筑物intakestructure

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

2.0.15管井deepwell,drilledwell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0.16大口井dugwell,openwell

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2.0.17渗渠infiltrationgallery

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2.0.18泉室springchamber

集取泉不的构筑物。

2.0.19反滤层invertedlayer

在大口径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砂砾层。

2.0.20岸边式取水构筑物riversideintakestructure

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

2.0.2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riverbedintakestructure

利用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取水头部、进水管(自流管或虹吸管)、进水间(或集水井)和泵房组成。

2.0.22取水头部intakehead

为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

2.0.23进水间intakechamber

连接进水(进水管或进水孔)与吸水、并设有格栅或格网的构筑物。

2.0.24前池suctionintankcanal

联结进水管渠和吸水池(井),使进水水流均匀进入吸水池(井)的构筑物。

2.0.25进水流通inflowrunner

为改善大型水泵吸水条件而设置的联结吸水池与水泵吸入口的水流通道。

2.0.26自灌充水self-prming

将水泵设于最低吸水位标高以下,启动时水靠重力充水泵体的引水方式。

2.0.27水锤压力surgepressure

管道系统由于水流状态(流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瞬时压力。

2.0.28水头损失headloss

水通过管(渠)、设备、构筑物等引起的能耗。

2.0.29输水管(渠)deliverypipe

从水源到水厂(原水输水)或当水厂距供水区较远时从水厂到配水管网(净水输水的管(渠))。

2.0.30配水管网distributionsystem,pipesystem

将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系。

2.0.31环状管网looppipenetwork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2.0.32枝状管网branchsystem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2.0.33转输流量flowfeedingthereservoirinnetwork

水厂设在配水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输送的水量。

2.0.34支墩buttressanchorage

为防止管内水压引起的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造成漏水,需在水管干管的受压部位砌筑的礅座。

2.0.35埋设深度(覆土深度)burieddepth

埋地管道管顶至地表面的垂直距离。

2.0.36管道防腐corrosionpreventiveofpipes

为减缓或防止钢管、铸铁管等在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

2.0.37水处理watertreatment

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2.0.38水处理(净水)构筑物watertreatmentstructure

以完成水处理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

2.0.39原水rawwater

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

2.0.40预处理pre-treatment

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序。

2.0.41生物预处理  biologicalpre-treatment

主要利用生物作用,以去除原水中氨氮、异嗅、有机微污染物等的净水过程。

2.0.42预沉pre-sedimentation

原水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进行凝聚沉淀前设置的处理工序。

2.0.43预氧化  pre-oxidation

 在常规的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嗅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净水工序。

2.0.44粉末活性炭吸附  powdered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

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以吸附溶解性物质和改善嗅、味的净水工序。

2.0.45混凝剂coagulant

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统称。

2.0.46助凝剂coagulantaid

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投加的辅助药剂。

2.0.47药剂固定储备量standbyreserveofchemical

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

2.0.48药剂周转储备量currentreserveofchemical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的差异所需的储备量。

2.0.49混合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2.0.50机械混合mechanicalmixing

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和过程。

2.0.51水力混合hydraulicmixing

消耗水体自身能量,通过流态变化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

2.0.52絮凝flocculation

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2.0.53隔板絮凝池spacerflocculatingtank

水流以一定流速在隔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4机械絮凝池machanicalflocculatingtank

通过机械带动叶片而使液体搅动以完成絮凝的构筑物。

2.0.55折板絮凝池folded-plateflocculatingtank

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6栅条(网格)絮凝池gridflocculatingtank

在沿流程一定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7沉淀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去水中杂物的过程。

2.0.58自然沉淀plainsedimenfation

不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

2.0.59凝聚沉淀coagulationsedimentation

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

2.0.60平流沉淀池horizontalflowsedimentationtank

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2.0.61异向流斜管(斜板)沉淀池tube(plate)settler

池内设置斜管(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池。

2.0.62侧向流斜板沉淀池sideflowlamella

水流由侧向通过斜板,沉泥沿斜板滑下的斜板沉淀池。

2.0.63澄清clarification

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0.64机械搅拌澄清池accelerator

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2.0.65水力循环澄清池circulator

利用水力使水提升,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2.0.66脉冲澄清池pulsator

悬浮层不断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2.0.67气浮池floatationtank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液体中的杂质分离上浮而去除的构筑物。

2.0.68气浮溶氯罐dissolvedairvessel

在气浮工艺中,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

2.0.69过滤filtration

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0.70滤料filteringmedia

用以进行滤水的粒状材料,一般有石英砂、煤、重质矿石等。

2.0.71初滤水initialfiltratedwater

在滤池截污进行反冲洗后,刚开始重新过滤的初始阶段滤后出水。

2.0.72滤料有效粒径(d10)effectivesizeoffilteringmedia

滤料经筛分后,总重量10%的滤料颗粒所小于的粒径。

2.0.73滤料不均匀系数(K80)uniformitycoefficientoffiltingmedia

滤料经筛分后,总重量80%的滤料颗粒所小于的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

2.0.74均匀级配滤料uniformlygradedfilteringmedia

粒径比较均匀,不均匀系数(k80)一般为1.3~1.4,不超过1.6的滤料。

2.0.75滤速f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