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3941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docx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

2016年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

 

前言

2004年,我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编制《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交通白皮书》)。

2007年,《交通白皮书》经市委和市人大审议通过,由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

它是一部对南京交通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性、纲领性政策文件。

在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交通白皮书》以构筑“畅达、绿色、和谐”交通为愿景,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主线,通过实施四大战略任务、五项重大政策和十二大建设工程,有效指导了南京近十年的交通建设发展,保证了十运会、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的成功举办,为支撑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南京城市与交通建设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对外交通方面,五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开通,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南京南站高铁枢纽、南京火车站北广场枢纽、龙潭港四期工程等客货运综合枢纽竣工。

城市交通方面,轨道交通6条线开通运营,线路长度居全国第四;6条道路过江、1条铁路过江、2条地铁过江通道全面建成,跨江交通瓶颈基本消除;公交都市、路网体系、交通综合整治均取得重大进展。

在“十三五”到来之际,南京交通发展需要在新时期、新台阶上谋划新战略、新发展。

面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重大国家、区域战略,南京交通发展既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又肩负新的重大使命;南京“四个城市”、“五型经济”新战略实施,自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常住人口突破800万大关,江北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大关,交通拥堵、空气质量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南京交通发展既面临新的发展需求,又面临重大挑战。

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将是南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塑造公交主导、步行、自行车友好的绿色交通模式,引导城市与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一轮《交通白皮书》已难以适应南京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为统筹新阶段南京综合交通运输发展,2015年,南京市正式启动新一轮《交通白皮书》的修编工作,组建了由市长挂帅、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加的修编委员会。

按照法定招投标程序,择优选取了国际、国内和本地多家综合交通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白皮书总编咨询、国际、国内咨询、综合交通大调查和9个专题研究的编制工作。

新一轮《交通白皮书》修编着眼于南京市面对的新问题、发展的新阶段,旨在进一步明确南京市交通发展目标、优化交通发展战略、深化交通政策、落实近期行动,努力成为加快构建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行动纲领。

作为统领和指导南京未来5-15年综合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次《交通白皮书》经批准后全市上下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变更,相关各部门需以《交通白皮书》为总纲,开展后续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保证《交通白皮书》确定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政策和行动纲领得到有效贯彻与充分落实。

 

上篇战略纲要

 

1.

回顾与展望

1.1成就与问题

1.交通出行总量大幅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南京内外交通需求增长迅速,对外年旅客运输总量超过1.5亿人次,主城区常住人口日出行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

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城市活力的提升,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2015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9720.8亿元,达2007年的近3倍。

2.对外交通取得重大进展,枢纽地位显著提升。

目前,南京5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建成,公路网络完全覆盖,已实现区区通高速,所有乡镇通干线公路;南京站、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等综合枢纽全面运营;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辐射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5年,南京被评为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3.公交都市建设快速推进,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以轨道交通为骨架、路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轨道交通6条线开通运营,线路长度达225公里,居全国第四,公交专用道加快成网,公交车辆有序扩容和更新,新能源车辆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南京获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创建城市,2015年荣获全球城市交通领袖奖。

4.城市干路系统基本成网,引领城市空间拓展。

“井字三环”快速路网、“经六纬十”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六条道路跨江通道建成通车。

交通设施的完善推动了“一城三区”(河西新城、东山、江北、仙林)城市框架拉开,支撑了大江南北的一体化发展。

5.交通需求调控初见成效,管理水平国内领先。

南京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新政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措施,缓解了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采用全覆盖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出行者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交通设施运行效率。

6.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南京交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综合运输系统尚不完善,主城交通拥堵日益凸显,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公共交通换乘无缝对接凸显不足,多样化高品质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紧凑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引导尚需强化,交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有待加强,交通文明意识有待提高和普及,智慧交通投入不足,路网设施仍需完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亟需改善等。

上述交通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

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观念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协作、协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综合运输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的人性化道路交通设计制度、政策、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依法治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交通环境尚未完全建立等。

专栏一:

现状(2015年)与2007年主要交通数据对比情况

2007年

2015年

南京市常住人口

741.3万人

823.59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

3283.7亿元

9720.77亿元

主城区居民出行次数

660万人次

1022万人次(2014年)

道路里程

4522.8公里

7424.2公里(2014年)

轨道线网长度

22公里

225公里

公交专用道长度

51.1公里

229公里(2014年)

公交运营车辆

5312辆

9613辆

主城区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

21.5%

27.1%(2014年)

数据来源:

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1.2机遇与挑战

7.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战略加速推进。

国际航线直联欧、美、澳等洲,高铁时代到来,铁路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开通;12.5m深水航道即将通达南京,加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南京开放合作的发展机遇凸显;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加之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步伐加快,将为南京带来足够的发展动力与腹地支持;红花机场搬迁,过江通道建成,加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五个统筹*”工作要求,南京城市与交通协调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要求南京发挥综合运输枢纽作用,全面增强涵盖水路、铁路、航空、公路、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运输能力;要求南京充分利用江北新区新发展支点,构建沿江通道与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一体化南京都市圈交通;要求南京抓住城市更新、江南江北协同的发展条件,针对“城市病”,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8.南京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个城市、五型经济*”战略全面实施,城市产业、空间形态进一步优化,要求南京交通政策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转变;由交通、产业、空间相互独立向协同发展转变;由主要关注交通设施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由解决中心城问题向区域一体与城乡统筹转变;由重建设速度向适时、适度、重效率、重品质转变。

9.小汽车快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路网扩容可能逐步缩小,道路交通供求结构性矛盾必将更加突出,土地、能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

这要求南京以公交引领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以公交、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为主体,优化出行结构,提升出行服务;不断强化科学化、常态化的交通需求管理保证小汽车有序增长与合理使用。

10.“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要求南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ICT)技术提升交通决策管理与服务水平;运用“互联网+”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运输效率;对“互联网+”下的新交通模式进行规范,引导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借物联网、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提升智慧交通水平,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11.市场化、法治化导向日益明确。

交通融资压力不断增加,市场在交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决策与管理更为科学、民主和规范。

要求南京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法治化手段改善城市交通。

 

2.目标与战略

2.1总体目标(2030年)

12.按照总书记对江苏和南京发展提出的“强、富、美、高”*发展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四个城市、五型经济”战略思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南京市交通发展总体目标为:

构筑多元、开放的枢纽都市,方便、绿色的公交都市,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形成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3.多元、开放的枢纽都市。

形成方式多元、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协同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合一”的综合枢纽体系,以交通与产业、空间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

14.方便、绿色的公交都市。

构建多层次、多模式、一体化,高效率、高品质、高智能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支撑“一带五轴*”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引导空间紧凑开敞、土地集聚节约、出行绿色低碳,保护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15.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

打造沟通内外、连接城乡的便捷交通网络,构建路径连续、路权充分、舒适宜人的步行、自行车系统,提供布局合理、科学规范的停车设施,营造智慧高效、安全安心、高度文明的出行环境。

专栏二:

国内外城市交通白皮书交通发展目标经验

●新加坡经验

新加坡交通发展历程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前,新加坡交通发展重点关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建设空间的利用率;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加坡交通发展目标转为重点提高综合交通系统效率;第三阶段:

21世纪后,新加坡交通发展转为让公共交通成为出行选择,管理道路使用,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从而打造出一个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体系。

新时期,新加坡为适应新的挑战,其陆路交通管理局在2013年发布《陆路交通总体规划2013》,规划总目标为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这个系统将更通达,服务质量更高。

具体的规划目标为:

①更多的联系:

市民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工作、生活和娱乐;②更好的服务:

提高交通的可靠性、舒适性和方便性;③宜居及包容性的社区:

建设与良好社区匹配的交通系统,更加重视通过交通来提升生活环境质量。

●香港经验

香港交通发展历程同样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交通发展重点目标是缓解中心地区交通拥堵,解决城市间服务欠缺及部分地区不方便的问题;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交通发展目标转为保证客流和物流的合理机动性,以支撑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阶段:

进入21世纪,香港交通发展目标进一步调整,要求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市民在经济、社会和康乐活动方面的需求。

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贯彻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2007年,香港政府发布《香港2030:

规划远景与策略》,提出香港未来的愿景是“香港不仅是中国主要城市之一,更要成为亚州国际都会,享有类似北美洲的纽约和欧洲的伦敦那样重要的地位”。

与交通相关的规划方面的具体目标为:

①加强香港作为国际及区内贸易、运输及物流中心的地位;②发展一个安全、高效率、合乎经济效益及符合环境原则的运输系统。

●上海经验

上海已编制了两轮交通发展白皮书,第一轮发布于2002年,明确提出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以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