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4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000吨蔬菜储藏加工冷库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总论

1.1.1概况

秋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三八村,距南阳市城区20公里,于2009年3月2日经南阳市宛城区工商局注册成立。

目前,合作社已发展春秋棚150座,温室大棚2座,露天蔬菜基地1000多亩,力争1-2年内建成800亩的有机蔬菜精品示范园和2000亩的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年产值达3000万元,实现劳动就业1000人以上。

1.1.2土建工程

果蔬保鲜库(装配式冷库,恒温.2~5℃,容量4500t)4050m2;

深水井(井深≥80m)1眼。

1.1.3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6个月,2011年4月——2012年10月。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投资结构:

建设1000吨果蔬保鲜库,总投资700万元。

年经营收入525万元,年经营利润240万元,投资利润率36%,投资回收期3年。

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420万元,申请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补助资金280万元。

1.2.1社会效益:

本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合同和信誉实现利益联结。

公司统一为基地和农户提供良种、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以及必要作业服务,可以增强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的能力。

项目可直接带动示范户2000户,从业农民2000人,辐射带动2500农户。

每亩每年效益3500元左右,净增收2000元左右。

累计增收540万元,户均增收5000多元。

项目扩建,可新增就业岗位27个,其中安排农民就业22人。

同时,蔬菜生产很多环节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实施,在壮大蔬菜支柱产业的同时,必将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豫财农[2010]29号);

2、《2011年度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3、《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宛发[2005]1号);

4、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单位的要求;

5、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社会、环保等基础资料;

6、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资料,以及国家正式颁发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7、国家颁发的评价方法与参数,如国家基准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等。

8、有关食品速冻蔬菜加工技术规程;

9、现场勘查资料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材料。

1.4综合评价

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实施蔬菜速冻加工项目,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农产品冷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产业政策,是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经济的正确选择。

是农业生产的必要延伸,也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产品进入消费渠道的必要环节,这对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已成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蔬菜速冻加工,首先是其原材料质量安全可靠,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必然会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

同时,由于实施标准化生产,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而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农民增收的目的。

建设1000t果蔬冷藏保鲜库,可以为农户生产的特色果蔬提供较长时间的保鲜冷藏服务,避免果蔬收获季节价低卖难问题,期待在果蔬市场供应紧缺、价格理想阶段随时出售,进而获取最佳效益。

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严格按照国际上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要求,控制蔬菜农药残留,严格控制农药品种的选择、采购和使用,并按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进行生产加工,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公司统一为基地和农户提供良种、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以及必要作业服务,农户必须按照公司制定的技术规程进行管理。

公司对农户生产的合格蔬菜实行保护价合同收购,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公司按计划生产经营所需原料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将增强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的能力。

总之,该速冻蔬菜项目的实施,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品结构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有利于加速地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利用当地资源,推动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品,采用与国际需求配套的加工技术进行深加工,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值、国家增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多重效益。

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充分,完全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单位生产管理经验丰富,项目产品市场信誉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因此,项目建设也是可行的。

1.4.2风险评估

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

1、技术风险:

在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和速冻蔬菜加工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技术性风险。

但上述技术系成熟技术,来源可靠,这类风险出现的几率很低,不至于对项目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2、市场风险:

随着销售市场竞争力度加剧,销售利润率将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可能会给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原材料市场价格及产品现售价格变动会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风险。

3、自然灾害和不可预见的风险。

极端高温、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项目运行产生一定威胁。

需建立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予以规避。

1.4.3带动作用

项目直接带动种植户1000个,直接带动就业1000人,间接带动1500个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致富。

1.4.4制约因素与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长期从食品、蔬菜速冻加工,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生产技术规范和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

但是,公司向农户供应良种等生产资料后,由于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部分农户可能会不按标准和规定去做,从而可能会出现产品产量、质量下降,效益不高等问题,制约蔬菜产业化健康发展。

为此,拟加强技术培训、推广等技术服务,并强化督导工作。

1.4.5结论与建议

冷库是发展冷藏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货物的建筑群。

食品保鲜主要以食品冷藏链为主,将易腐畜禽、水产、果蔬、速冻食品通过预冷、加工、贮存和冷藏运输,有效地保护食品的外观、色泽、营养成份及风味品质,达到食品保质保鲜、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需求,并可为种养户提供保值储藏,减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的不断完善,食品冷藏链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殖户业项目立项要求,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且技术可靠,建设条件充分,设计方案科学,产品性能好,经营风险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辐射带动功能较强,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项目切实可行,建议立项实施。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南阳市宛城区辖9个乡镇,6个办事处,293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

全区总人口83.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54万人,农村劳动力37万人,耕地面积93万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个。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89.1亿元,其中:

第一、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23.1亿元、37.4亿元、28.6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33元。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66.2亿元,对外贸易出口总值371万美元,完成外商投资1166万美元。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98.63万亩,其中小麦60.8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0.1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9.6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38.1万吨;油料产量2.2万吨,蔬菜产量112.5万吨;肉类总产量2.8万吨;禽蛋产量1.2万吨;奶牛产量7.6万吨。

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2.2.1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目前已具备生产5亿吨粮食、4亿吨蔬菜、5000多万吨水果、5000多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和2000多万吨油料的能力。

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已超世界平均水平,小麦、水稻、水果、蔬菜、肉和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发展明显加快。

特别是“九五”以来,农业和农村进入新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对支撑农业发展和竞争、保证农民收益、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也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繁荣,以致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瓶颈"。

在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人们对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而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种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与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人均粮食400kg,仅是美国人均粮食的1/3,然而却出现销售不旺和农民收入锐减的严重局面,关键问题是加工能力的制约。

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迎接入关后的激烈国际竞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农产品加工业能有较大的发展,承担起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伟大重任。

从农产品的总产量来看,中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和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但从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出口创汇等指标分析,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2.2蔬菜保鲜发展现状

1蔬菜保鲜冷库的历史背景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碳水化合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一些领土较小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了满足对蔬菜的需求,不得不依赖于进口贸易。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蔬菜进口国就是中国。

我国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五位。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我国的蔬菜出口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年增加,特别是1993年后,蔬菜出口量逐年增长。

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量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荷兰,是世界第五大蔬菜出口国。

我国蔬菜出口最大的市场是亚洲,占出口量和出口额的70%以上,其中日本又是最主要的市场,约占蔬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蔬菜出口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但是2005年以来,我国对美国、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蔬菜出口增长迅速,东盟国家也是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

在东盟各成员国中,我国蔬菜主要输往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占我国对东盟出口蔬菜金额的42.59%和26.27%。

有资料表明,我国蔬菜生产成本低,市场价格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

相比之下,我国洋葱、胡萝卜、生姜、蒜薹生产成本较低,国内菜价约为国外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而且,有丰富的洋葱、胡萝卜、生姜、蒜薹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供货,为出口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是出口国种植面积减少,货源紧张。

三是贮藏条件及技术日益完善。

2蔬菜保鲜冷库的作用

 目前,最常见的蔬菜保鲜技术就是冷库保鲜,利用冷库可延长蔬菜的保鲜期,减少蔬菜因熟化程度过快而造成的损失。

从而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慢,达到较长时间保鲜目的。

冷库贮藏蔬菜必须先预冷,利用休眠现象防止蔬菜采后发芽,并且能保持其生命活性,防止失水、失重、失鲜,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

(1)把好预冷关蔬菜预冷是蔬菜产品保鲜的重要环节,如果达不到预冷的温度指标即出库销售,很可能会造成产品尚在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