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808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音乐史剖析Word下载.docx

请举出八种乐器名称:

鼓、磬、钟、铃、骨笛、骨哨、埙、缶、籥yuè

、龢hé

四、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我国音阶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经过科学的测音,以数据说明约8000年前我国已有六声、七声音阶的可能。

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5000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能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代有哪几种主要的乐舞?

什么是六舞?

五类乐舞:

①大型乐舞:

它是春秋时期艺术水平最高的器乐、声乐、舞蹈的综合艺术。

②小舞:

规模较小的乐舞

③散乐、夷乐:

民间乐舞

④四夷之乐:

当时王朝四周各部族的乐舞、歌曲。

⑤宗教性的乐舞:

天旱時求雨用的舞雩yǘ和每年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nuó

舞。

六舞:

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王之《大武》。

二、《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

他们与音乐有何关系?

《诗经》产生于春秋末期,孔子曾以它作音乐教材向他的弟子传授。

风:

包括15国的民歌,基本上是北方民歌

雅:

一般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

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

《楚辞》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伟大诗人屈原之手,《九歌》、《离骚》、《天问》、《招魂》都是很好的歌曲。

《九歌》原来是楚国南部(现在的湖南)民间祭祀时唱的一套歌曲。

三、什么叫“八音”?

每类举出两种乐器。

八音:

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金之属:

钟、镛(yōng)、钲(zhēng)、铙(ná

o)、铎(duó

2.石之属:

磬、鸣球

3.土之属:

埙、缶

4.革之属:

鼓、建鼓、鼗(tá

o)、鼙(pí

)、拊(fǔ)

5.丝之属:

琴、五弦琴、瑟、筑

6.木之属:

柷、椌、敔(yǔ)

7.匏之属:

簧、笙、巢(大笙)、和(小笙)、竽

8,竹之属:

箫(排箫)、篪(chí

)、篴管

四、本章论述的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

十二律是什么?

①五声调式音阶:

宫、商、角、徵、羽

②七声调式音阶1: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③七声调式音阶2:

宫商角和徵羽变宫

“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平分为十二个半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又分六律六吕,分别是: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五、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它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1.《乐记》:

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

主要内容:

①就音乐的产生,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即“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②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提出所谓“乐统同,礼辨异”

2.《乐论篇》、《富国篇》载录了荀子论乐的主要观点

六个论点:

①音乐是人们感情所需要的,因为音乐可以促使人们向上。

②音乐可以使人们统一在同一的大道上,以应付社会任何的变化。

③音乐是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听了“雅颂之声”,可以使人们心胸宽广,这样就有力量对外征伐,对内起谦让、亲和的作用。

④音乐是“先王”用来表现欢乐的,在“先王”之道中,礼和乐是最重要的。

⑤音乐具有感化人的作用,所以要谨慎选用。

“先王”重视“礼乐”而贱视“邪音”。

⑥音乐既能够表达人们的志趣,又能使人得到娱乐。

六、对墨子“非乐”思想如何评价(问答)

墨子反对一切享乐,也包括反对音乐。

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去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地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切音乐则是错误的。

另外,墨子要求音乐也具有如物质生产那种直接的功利,也是不可能的。

这是墨子不认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社会、对人具有不同的功能的缘故。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

1,名词解释:

1,百戏:

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包括角觝(di三声),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2,乐府:

汉代兴盛,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它的设置可追溯至秦代。

乐府一词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

一,作为音乐机构;

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

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3,鼓吹:

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鼓吹又分为鼓吹和横吹。

“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

……¨

有鼓、角者为横吹,马上所奏者是也”。

代表作品:

《战城南》《上邪》。

4,相和歌:

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后又以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和笙笛等乐器伴奏为主。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

5,京房六十律:

汉代京房曾提出六十律,他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在他的六十律中已经出现了五十三平均律,这是前所未有的。

6,清商乐:

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7,李延年:

乐府中的重要音乐家。

中山人,主要成就是能够创作歌曲。

(了解即可)

8,歌舞戏:

南北朝末年兴起了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作:

《大面》《钵头》《踏谣娘》。

9,何承天新律:

南朝宋人,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创造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

10,《广陵散》:

东汉末年产身于广陵的一首琴曲。

题材内容一般被认为是《琴操》中记述的《聂政刺韩王曲》。

反映了汉以来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人物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

11,《碣石调•幽兰》:

传自南朝梁代丘明。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

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

碣石调为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内容借幽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12,文字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写下来的古琴专用谱(了解即可)

1,汉代俗乐的发展表现了哪些主要内容?

汉代的相和歌作为一种俗乐歌曲,有着广大的群众性。

最初为民间一种无伴奏的歌谣,称为“徒歌”。

后又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应答形式,称为“但歌”,它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的形式,就成了相和歌。

妙趣横生的百戏歌舞,也是汉代民间俗乐中一朵瑰丽的花朵。

它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杂技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2.两汉时期,哪几类乐器的发展反映出值得注意的内容?

这一时期,吹管乐器和古琴等弦乐器发展值得注意:

(1)吹管类乐器:

先秦已有的排萧,两汉时更为广泛的出现在鼓吹,骑吹的乐队中。

(2)打击乐器,墓葬中出土的编钟和编磬,从铸造技术和音响效果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弹拨类乐器:

箜篌,琵琶,古琴的发展比较突出。

(4)七弦琴及音乐:

琴的形制在两汉时日趋成熟;

琴曲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其一,具有情节性;

如《聂政刺韩王曲》;

其二,在演奏形式上,琴的演奏开始与唱歌相结合。

现存两汉时期琴曲《梁甫吟》《箜篌引》。

以琴伴歌是当时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

当然,相和歌的出现对这种表演形式有着重要影响。

东汉末到东晋,古琴音乐发展又出现了如下重要现象:

其一,东汉末年出现了解说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重要专著《琴操》(蔡邑)其二,东汉三国末期出现了一批文人琴家:

蔡文姬(《大胡笳》《小胡笳》),嵇康《琴赋》;

其三,出现《广陵散》《酒狂》《猗兰操》等一批著名琴曲。

【问答】3.《声无哀乐论》和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

曾作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

并著有《琴赋》,生动地描述了琴曲艺术的多种表现,还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声无哀乐论》一文中。

《声无哀乐论》全文约7000字。

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反复论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

即:

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用他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又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

这个“和”是“大小、单复、高埤(低)、善恶(美与不美)”的总合。

也即音乐的形式、表现的手段和美的统一。

它对欣赏者的作用,仅限于“躁静”、“专散”;

即它只能使人感觉兴奋或恬静,精神集中或分散。

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感情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

即所谓“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

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嵇康认为这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

人心中先已存在的感情各不相同,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被触发起来的情绪也会不同。

所以,他认为音乐虽能使人爱听,但并不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嵇康大胆地反对了两汉以来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的观点,这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声无哀乐论》主要观点:

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

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它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儒家的“礼乐并举”的音乐思想相对立。

4.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东汉末到东晋,古琴音乐的发展出现了如下重要现象:

(1)东汉末年出现了解说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重要专著《琴操》(蔡邕)。

(2)东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蔡邕、蔡琰、嵇康、阮籍等一批文人琴家。

(3)出现了《广陵散》、《猗兰操》、《酒狂》等一批著名琴曲。

这些表现说明了东汉末至魏晋时期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

名词解释:

隋“九部乐”:

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后来,疏勒伎,康国伎

唐“十部乐”:

废礼毕而改燕乐,这里的燕乐不是广泛意义上的,而是指一个乐部名称,十部乐是又加了一个高昌伎

鼓吹署:

管理鼓吹乐的单位,音乐的行政管理机构,主管用在仪仗活动与宫廷礼仪活动中的鼓吹乐,兼管百戏

梨园:

梨园是宫廷中培养歌、舞人才和器乐表演人才的地方。

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梨园的建立在开元二年

燕乐大曲:

又叫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乐器、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

《霓裳羽衣曲》:

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这是一部非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琴曲《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唐,颜师古改编,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全曲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的静态与动态,富有高度洗炼的音乐美感。

减字谱:

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它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