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7323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格式.docx

“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

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

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

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

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例如:

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

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

例如开展小组讨论: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

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

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

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

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

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

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

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

……

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

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

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

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

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

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最佳治理方案。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本课每个教学内容中都涉及或渗透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之所以在课文中以专题形式提出,是为了强调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

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这段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例如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开展“用水调查”,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

这些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以致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活动中特别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项目,可谓考虑周密。

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指导,精心安排,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环保意识,达到良好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效果。

第三节土地资源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

”,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

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

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

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

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

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

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

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

教材中特别指出:

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参考资料:

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我国现代化发展应走“低度消耗资源、适度消费”的道路。

为什么呢?

因为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严重制约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多,增长快,许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

从耕地资源看,其面积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印度,但人均耕地面积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32%。

草原和森林面积在世界上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和13%。

相当多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国在人均资源占有量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同时也应看到,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低对经济发展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大。

工业化国家的传统现代化道路,都是靠以资源的高消耗、生活的高消费、环境的重污染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的。

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人均占有量整体上处于低水平,而某些资源(例如耕地等)的人均占有量还趋于下降的状况,因此面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只能选择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人口、资源、环境组合方式,实际意味着选择以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即要求我国现代化建设应走“低度消耗资源、适度消费和保护环境”的道路。

这才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国情。

依靠本国资源养活16亿人口

1.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特别是耕地紧缺,淡水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以接近实际的耕地面积1.3亿公顷算,13亿人口,人均0.1公顷左右,人均占有淡水不足2300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1/3和1/4。

到21世纪20~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人均耕地将下降到不足0.1公顷,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也将下降到1800立方米。

为保证农产品供给,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必须保持在1.8亿公顷(按目前统计面积为1.4亿公顷)左右,灌溉面积必须发展到0.6亿公顷,难度很大,人口-食物-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

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willfeedChina)的问题。

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挑战,必须给予科学的回答。

2.基本结论。

中国资源形势虽然严峻,但是中国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中国不仅必须,而且经过努力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资源解决或基本解决食物与农产品的供给。

(1)中国实际耕地1.3亿公顷,而不是1亿公顷。

现有人均耕地为0.1公顷,从现在起对现有耕地,认真坚决地保护,形势还是乐观的。

我国还有扩大0.7亿公顷耕地的资源潜力。

估计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的消长平衡,至少能保持1.2亿公顷,按16亿人计算,人均占有耕地也有0.07公顷,多于日本。

中国目前耕地复种指数在155%左右,据研究,中国耕地的复种指数的潜力可达到160%~170%,复种指数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133万公顷的播种面积。

中国耕地2/3属中低产田,提高单产潜力还大。

按实际面积计算,中国的稻谷产量约为4350千克/公顷,发达国家平均为5925千克/公顷,埃及达到8340千克/公顷;

小麦约2600千克/公顷,发达国家平均为2655千克/公顷,英国达到6810千克/公顷;

玉米为4155千克/公顷,发达国家平均为6420千克/公顷,意大利达到8490千克/公顷。

中国还有约600多万平方千米的山区与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其利用率与生产率还不高,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开发能力的提高,中国的山区和海洋将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实现工业化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的回旋余地比日本、韩国等小国大得多,是日本、韩国等不能相比拟的。

(2)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