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6212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身处教育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6.教育理论:

教育学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7.教育目标分类学:

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

他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三部分:

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

∙知识点

1.横向的教育的基本形态:

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

2.教育学把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

4.《论语》由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

5.中国战国时期乐正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问题的论著。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被称作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教育思想的理论观点多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中

8.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从此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9.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让一切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他写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0.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

1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普通教育学》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心理学教育方法论。

他论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在西方,通常把《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科尼斯基大学

13.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学生中心。

教育即生活,学校既社会,从做中学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

14.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

拉伊、梅伊曼。

15.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16.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17.马卡连柯《教育诗》总结了工学团的教育经验,总结了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实践经验

18.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影响最大。

19.蔡元培,毛泽东称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包并”

20.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周恩来称它“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1.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

22.二战以后的教育家:

布鲁纳倡导发现法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瓦。

跟舍因倡导“范例教学”;

保罗。

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

23.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4.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

25.“实验教育法”最早由梅伊曼提出。

拉伊《实验教育学》1903.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

1.有理论假说2、有控制3、有变革4、可重复操作

∙简答题

1.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小学老师为什么学习教育原理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1.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揭露现存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使人们认清现存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二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规划,从对现存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分析中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形式等。

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

第三,靠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呼唤社会,尤其是教育界投身教育改革,使教育工作者具有参与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热情性和必胜的信心。

四、论述题

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使“智育、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参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德育,认为道德是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的道德习惯。

认为智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包括学生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性格、信念、自尊心及爱劳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体育的看法是:

体育首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强调美育的目的不在培养艺术家而在培养美好的人,他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他断言脱离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o名词解释

1.生物起源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沛西。

能。

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是孟禄。

他的错误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劳动起源论: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在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4.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个词包含了教育所能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一开始到最后结束期间的不断发展。

5.教育起源:

起源于人的社会需要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o知识点

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的产生具备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史和知识分子。

3.“痒”、“序”、“校”“学”“瞽宗”“辟雍”“泮宫” 

学校

4.中国古代官学:

律学、书学、算学、医学、

5.封建社会:

官学、私学、书院。

欧洲中世纪:

教会学校与骑士教育

6.奴隶社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四书五经

7.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首行于16世纪的欧洲 

北欧国家---尼德兰4、教学内容日益丰富5、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6、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7、广泛的宗教教育在学校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

8、民族和种族歧视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国家里变成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8.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多是首先从基础教育开始的,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9、1983年向全国发出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简答题

1、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区别:

1、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2、人类劳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3、人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4、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的适应,而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3、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3、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

3、教育形式多样化.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

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5、终身教育得到人们认同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1、为什么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规律。

1、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社会政治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本质

1.教育: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

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

4.教育的要素:

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5.教育者:

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

广义的角度,教育者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从学校的教育看,教育者就是指教师。

6.受教育者: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

广义的教育,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的特性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由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3.教育的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人的培养。

4.在汉语中最早将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

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5.教育过程中的矛盾:

教与学的矛盾

6.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7.人类所特有的传递经验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教育遗传”

o简答题

1.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