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5831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模拟实验施工工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汽机基座基础平面尺寸70.11m*21.70m,高度4.5m,工程量5880m³

我们在施工中采取选用较低水化热的水泥,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混凝土中掺加高炉粒化矿渣和粉煤灰双掺等技术对配合比进行优化;

混凝土搅拌采用冰水混合物降低出机温度、混凝土运输车罐体外包裹保温棉、泵管外包冰降低入模温度等技术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在养护中采取搭设保温棚、蓄热法保温保湿养护、电子测温仪监测混凝土内外温差等方法来保证施工质量。

但所有技术措施、方案制定后能否在实际施工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前掌握实际的效果,就象打仗前要进行演习一样。

由此我们引进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实体模拟试验的施工工法。

2工法特点

2.0.1模拟试验时的气候环境应与实体混凝土浇筑时接近。

2.0.2模拟试验混凝土采用的所有原材料均需与实体混凝土相同。

2.0.3模拟试验的试验体高度与拟浇筑的结构相同,长宽尺寸(或直径)不小于4m,使混凝土中心近似于绝热。

2.0.4模拟试验所采取的混凝土搅拌方法、运输方法、运输时间、泵管长度、浇筑方法、养护方法、测温方法等一切技术措施均需与浇筑实体混凝土时相同。

2.0.5通过试验模拟试验要取得环境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模温度、运输时间、混凝土可工作时间、结构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升温速率、降温速率等相关数据,并绘出温度曲线,使施工措施提前得到验证,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收集可靠的数据,为正式施工取得宝贵经验。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种高层楼房基础、大型冶金设备基础、大型电力(包括核电)设备基础、大型文化体育馆、航站楼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4工艺原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正式施工前,与实际结构同样的环境和方法下,先浇筑一块模拟试试验体,来验证技术措施、方案是否有效,能否应用于正式工程中。

试验体高度与拟浇筑的结构相同,长宽尺寸(或直径)不小于4m,使混凝土中心近似于绝热;

然后采用与方案相同的浇筑、养护、测温等方法,检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现场布料机械、布料方式、浇筑速度及养护等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收集混凝土的施工参数(骨料的温度、水泥温度、加冰率、骨料的含水率、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泵温度、入模温度、最高温度、坍落度、混凝土工作性能时间等)。

使混凝土DEF(延迟钙矾石破坏)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有害裂缝的产生。

使技术方案的效果提前得到验证,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正式施工取得可靠的数据,更好的指导施工。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5.2操作要点

5.2.1定位放线

试验底部应有100mm的垫层,根据试验模块设计尺寸放出定位线和测温点定位线。

5.2.2安装测温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测温探头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间温度测点。

依据规范所规定的原则,本次试验一共设置5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从混凝土底面往上50mm处到混凝土面层往下50mm每隔1125mm安装5层测温探头,每层安装测温探头时均安装两个测温传感器(一个为备用和测温时相互对照使用),必须对每个测温探头进行测温试验,误差应在0.3℃以内,用胶带将其固定在预埋的钢筋支架上,并用混凝土块和PVC管保护,避免混凝土振捣损害测温传感器。

在每一个测温探头伸出混凝土的一端做好标号,以备混凝土养护测温时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为避免施工过程中测温传感器损坏,每个点布置两个传感器。

详见附图5.2.2-1、5.2.2-2、5.5.2-3所示。

附图5.2.2-1测温点布置布置平面图附图5.2.2-2测温点布置A-A剖面

附图5.2.2-3测温点固定详图

5.2.3安装模板

按照定位放线的平面尺寸安装模板,模板的材料与支撑系统与正式工程保持一致,四周的模板均需高出混凝土面100mm左右,并做好混凝土面的标高标记,并在此标高处开设50mm×

50mm的排水孔,用于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模板下口提前用砂浆封堵,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条粘贴,防止漏浆。

本次试验模板支撑系统见附图5.2.3-1。

附图5.2.3-1模板支撑系统图

5.2.4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时原材料的温度,搅拌机械、搅拌时间必须与实体施工时基本一致,其中水泥温度不应大于600C,加冷水或冰的数量需根据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和配合比进行计算。

要采集的数据有砂石含水率,砂、石、水泥、水、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温度,大气温度,出机温度,出机坍落度等数据。

5.2.5混凝土运输

本工程中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至浇筑地点后由地泵输送至模板内,由于浇筑时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因外界温度影响而导致温度较大的升高,我们在混凝土运输车罐体外包裹保温棉,混凝土泵管外用PVC管和包温棉包冰块降温,以验证方案的实际效果。

应注意混凝土运输工具、运输时间、布料设备都要与方案设计及正式浇筑混凝土一致。

要采集的数据有运输时间,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入泵温度等数据。

5.2.6混凝土浇筑

为充分模拟实际浇筑情况,模拟试验混凝土浇筑时应按方案的分层厚度,实际浇筑时上下二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同样的振捣方法,自由下落高度等。

特别要注意模拟试验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和上下二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由于模拟试验混凝土量较少,工人在操作时可能会一次浇筑厚度过大或上下二层混凝土间隔时间过短,这都与结构实际施工时不符,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过快,不能达到模拟实际情况的效果。

要采集的数据有混凝土入模温度,平均振捣时间,浇筑开始和完成时间等。

5.2.7二次振捣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等,混凝土浇筑之后宜采用二次振捣,在一层混凝土浇筑完1~2h之后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时振捣棒应伸入下层混凝土50mm。

值班人员应对混凝土的二次振捣的间隔时间和振捣时间做好记录。

要采集的数据有二次振捣时间。

5.2.8泌水处理

如出现泌水现象,要及时处理,可采取在四周侧模上部开设排水孔,使浮在表面的多余的水泥浆从排水孔中自然排出,在下料时一侧的混凝土略高于另一侧的混凝土,使混凝土自然形成集水坑,然后用人工或小型水泵将泌水排除等措施。

混凝土表面泌水情况要记录采集。

5.2.9混凝土压面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用木抹子在混凝土上表面进行第一次抹压。

二次压面时间一般以手指能按动混凝土表面,但感觉有塑性时开始压为准,并随时观察混凝土表面情况,发现明显裂缝,要及时进行再次压面。

要采集的数据有混凝土混凝土第一次压面时间和二次压面时间等。

5.2.10混凝土可工作性能时间的测定

混凝土可工作性能时间的测定方法为:

在试验地点旁支设一个尺寸为1m×

1m×

1m的立方体试模,先浇筑高度0.5m~0.8m的混凝土,在浇筑完1小时后每间隔20分钟用振捣棒振捣一次,振捣时快插慢拔,观察振捣棒拔出后混凝土的复原情况,若不能复原,说明混凝土已不具备工作性能,同时做好时间记录。

混凝土可工作性能时间与混凝土初凝时间有一定的区别,因为现场测定混凝土初凝时间往往有一定的困难或不准确,采取以上方法测定在一定环境温度下混凝土可工作性能时间对现场操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采集混凝土可工作性能时间可用于指导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上层混凝土履盖下层混凝土的最长间隔时间,避免出现因混凝土超过可工作性能时间,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时振捣孔不能复原,给混凝土质量带来隐患。

5.2.11混凝土养护与测温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保温材料养护,先铺设一~二层保温材料,并保持保温材料湿润。

根据测温数据,当混凝土升至最高温度后,趋于降温时,再增加覆盖层数。

侧面带模养护,砼终凝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周围斜撑,在模板外包裹保温材料,起到保温的作用。

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如现场因工期或其他原因侧模要提前拆除,在拆除侧模后立即做好保温覆盖。

测温应在砼抹面完成后立即开始,砼浇筑后1~3d测温间隔时间为2h,4~7天为4h,其后为8h,当内部温度高于60℃时,间隔时间为1h,直到温度不再升高时采用原测温频率。

保温层履盖层数应根据实际测温数据作相应的调整,确保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控制在25℃以内,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在20℃以内,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

随时进行温度观测,注意混凝土内外温差,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温差大于23℃或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18℃时应该增加覆盖物层数加强养护,内部与表面温差小于18℃或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小于13℃时可减少覆盖物。

要注意混凝土养护方法和测温频率都要方案和实际施工时相同。

要采集的数据有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混凝土内外温差,环境温度,温差与保温材料覆盖层数的关系等数据。

5.2.12数据整理

模拟试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提供施工经验和相关数据,所以对模拟试验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也是模拟试验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试验过程中对每一个数据要采集必须定人定岗,专人负责,及时将各种数据进行填写;

混凝土温度记录不仅要认真记录,还要形成温度曲线,以便直观地检查控制。

所收集的数据分别填入附表5.2.12-1~5.2.12-5中。

 

附表5.2.12-1:

模拟实验检查单

(一)ChecklistofMock-upTest

检测项目Purpose

理论值TheoreticalValue

实际值ActualValue

监测地点MonitoringPlace

负责人superintendent

1

水泥最高温度highesttemperatureofcement

2

骨料最高温度highesttemperatureofaggregate

3

水的温度watertemperature

4

大气温度atmospherictemperature

5

砼出机温度concreteout-mixertemperature

6

搅拌站坍落度slumpofbatchplant

7

运输时间transportationtime

8

砼入泵温度

9

砼入模温度concretecastingtemperature

10

现场坍落度slumponsite

11

砂的含水率sandwatercontent

12

石的含水率gravelwatercont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