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5544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构与提升Word下载.docx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政府公信力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面临着“蝴蝶效应”的危险,有时甚至会不堪一击。

特别是在微博、博客、社交网络等新媒介的即时传播效应与放大效应下,一个微小事件都可能像一根导火索,点燃公众对于政府公信力的广泛质疑,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一个巨大的社会事件。

一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弱化趋势

当前,不论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面临着政府公信力下降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具体来看,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并非是由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受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的一个客观存在。

(一)政府公信力下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一个看似矛盾的困境:

一方面,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政府行为在社会领域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政府遭遇了严重信任危机,政府公信力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据美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政府公信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虽然就连续的年份来看,两年之间的下降或许并不明显,而且并不总是每年都在下降。

但是经过较长周期的分析对比可以发现,政府公信力这些年整体下降的幅度很大。

如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1964年有75%的美国公众信任美国联邦政府,而到了1995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25%。

当前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府公信力下降趋向更加严重的态势。

一方面国家内部各个层级的政府以及所有公共部门的公信力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政府公信力下降在西方国家呈蔓延态势,不仅美国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国家的政府公信力也在下降。

目前,与其他国家一样,我们国家政府公信力也整体呈现弱化趋势,并且未来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加严峻。

一方面,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有其宏观的社会大环境。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深度转型的大背景下,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的分化组合、各种遗留问题与新产生问题的集聚与爆发等诸多因素,都造成了当前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与社会和公民的期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导致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与满意度逐渐降低。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内部性因素在于政府改革的进度、力度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产生较大落差,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政府部门行政效能不高、应对突发事件迟缓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政府权威,影响了政府形象,使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与日俱增。

例如,近年来发生的“躲猫猫事件”、“7·

23甬温线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等,都是因为政府部门的处置不当造成了社会广泛的质疑与不满,从而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水平是不一样的。

从横向比较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公信力一般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从纵向比较看,中央政府的公信力高于省级政府,省级政府高于基层政府,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最低。

(二)三大因素导致我国政府公信力弱化

现代社会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

从我们国家来看,当前普遍认为造成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政府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我们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快速发展在推动我们国家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等。

一方面过去长期积累的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另一方面新时期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总之,转型期各项工作的艰巨性,公共问题的复杂性,社会的动荡性和多元性,都导致了当前政府治理难度的加大。

另外,当前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普遍面临着信用缺失的问题,并且信用缺失的范围这些年还在不断扩大,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白领学生,不论是商界精英还是街头小贩,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群体都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特别是这些年经过了“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表哥房叔”、“砖家大师”以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等一系列事件的持续积累、发酵,可以说,当前整个社会的信用已经到了一个冰点,到了必须积极拯救、重新构建的关键时期,否则极有可能积重难返。

所以说,在这样一个社会诚信整体缺失的大环境下,政府信用呈现下降趋势也在所难免。

2.改革进展缓慢,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政府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在推动信息公开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见图1),但整体上缺乏健全的信息公开机制,导致政府信息公开性、透明度很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政神秘化。

另外,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滞后,不能及时公布准确信息,很容易导致社会上谣言四处传播,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度。

图1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展情况

二是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

政府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导致出现了不该管的去管了,而该管的却没有管住、没有管好的问题。

政府职能定位的不合理、不准确,使得一些原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事情,如公共产品供给、公共事业发展等转移给了社会,而社会力量无法承担此类工作,政府部门又做得不够,从而导致社会公共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高,最终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不断下降。

三是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关于行政人员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工作失误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法律的惩罚力度太小,导致行政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严谨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工作的低效率和低质量,进而影响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与期待。

四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差。

一旦出现危机事件,政府应该全力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应对态度、应对能力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有些政府部门官僚作风明显,面对民众三番五次的质疑依然高高在上、置之不理;

有些政府部门则是躲躲闪闪、反应迟缓,想方设法掩盖问题。

政府部门较差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仅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而且加深了民众的疑问与不满,从而进一步导致公众不信任感的蔓延,最终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可以说,这些年接连发生的一些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差有很大关系。

五是腐败问题屡禁不止。

腐败问题是引发群众不满、拉低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前政府公权力寻租即腐败现象大量存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干群关系,极大地破坏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大大降低了民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本身的信任程度(见表1)。

表1十八大后厅级以上落马官员名单

3.公众参与空间有限,群众满意度不断下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于自身权利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不仅仅局限于生存方面的追求,而是要求在政治参与、民主自由等方面有更多的追求,而当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公众的愿望与政府给予的空间之间存在现实的差距,从而导致公众和政府之间产生矛盾,并且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不断降低,政府公信力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低。

另外,由于公众缺乏政治参与的空间与平台,从而也导致大量公众对于政府工作机制的不熟悉、不了解,所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公众只会关心政府应当怎么做、做了什么,而不会关心政府内部具体的工作流程、工作步骤。

所以即使政府部门前期做了一些正确的工作,但是如果这一工作与群众的认知有偏差,公众也会对政府产生质疑。

二政府公信力构成与新媒体时代对政府公信力带来的挑战

(一)现代政府公信力的三大构成因素

在了解政府公信力的构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初步认识。

当前围绕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和内涵理论界众说纷纭,尚无统一的定论。

各方对于政府公信力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从政府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公信力就是指政府通过自身行政行为获取公众信任的情况或程度;

另一方面是从公民的客体角度出发,认为公信力是公民对政府行为所作的一种评价。

通过梳理当前理论界关于政府公信力概念和内涵的阐述,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

政府公信力就是指政府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这一行为,经过长期的积累在公众心中的认可度与满意度。

公众的认可度与满意度高,则政府的公信力就高;

认可度与满意度低,政府的公信力就低。

政府公信力既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化程度;

又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见图2)。

图2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容

解析政府公信力的构成,我们还要追本溯源。

具体来说,政府公信力的思想渊源来自近代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即公众与政府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众通过选举出自身利益的代言人,然后把一部分自然权利交由代言人组成的政府行使;

政府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与义务,并接受公众的评价和监督。

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出发,现代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一整套体制机制的保障下,通过一系列的施政理念、施政措施、工作成绩等来获取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

更进一步理解,现代政府公信力除了包含两个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的主体,即作为行为主体的政府行政能力和作为评价主体的公众信任度外,还包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有效的传播中介。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现代政府公信力包含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作为行为主体的政府行政能力,作为评价主体的公众满意度和作为中介主体的传播能力。

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就是:

政府公信力=政府能力×

传播载体×

公众满意度

在这一公式中,政府能力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公众满意度是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尺度,而传播载体则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变量。

(二)新媒体时代传播载体的三个典型特征

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并且这一形态相比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多样。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见图3)。

从用户规模上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媒体第一大国。

图3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所谓新媒体的“新”最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载体上,传统媒体的传播工具为报纸、广播和电视,而作为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互联网,它同时兼具了文字、声、画、像等多媒体功能。

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的特征而言的,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具体来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特征(见表2)。

表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一是从传播状态来看,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由传播源到受众一点对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