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579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发展基本框架Word格式.docx

1972年建设银行重庆分行从人民银行分设,1981年改为中国银行重庆分行。

截至2007年末,我市内资银行,市级分行(市联社)共24家,一级支行(地区级联合社)共78家,二级支行(信用社)共779家;

中外合资、外资银行分行共6家。

银行机构逐步积聚,数量进一步增多,功能不断丰富,银行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由政府财政部门的出纳向真正商业银行的转变,并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2.证券机构从无到有,机构实力逐步增强。

从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市证券机构紧跟国内证券业发展的步伐,从无到有。

2007年,我市有内资证券公司法人机构1家,证券经营机构65家,服务部25家。

其中,作为重庆唯一的法人证券公司――西南证券的资产规模流动性和资产质量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近几年每年都有新的证券公司在重庆开设分支机构,证券营业部数量占到全国的2%左右。

各证券经营机构2007年代理成交证券交易金额9350.35亿元,同比增长4.9倍,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辖区内投资者开户数135.11万,同比增长32.3%,投资者开户数占全国0.9%。

期货经营机构快速发展。

2007年,我市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共9家,其中法人机构5家,营业部4家;

期货交易量成倍增长,从2000年的300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5888亿元,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3.保险机构从无到有,保险业务拓展迅速。

改革开放之初,我市还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险经营机构,1980年1月,恢复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经过三十年的大力发展,我市保险经营机构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截至2007年,我市保险公司法人机构3家,内资保险公司省(市)级分公司23家,中心支公司26家,中外合资、外资保险公司3家(其中2家外资公司为世界500强),外资公司代表处1家;

专业保险中介机构42家(不含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重庆营业管理部1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22家,保险公估公司6家,保险经纪公司14家。

另有中国人保控股重庆市分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重庆营管部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重庆代表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38家。

重庆保险业已初步形成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并存,中资与外资公司共同发展,国有控股、股份制、政策性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保险市场新格局。

(二)融资渠道多样化,业务逐步拓宽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金融体系逐步由单一银行机构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银行、证券和保险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金融融资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并逐渐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1.存贷款业务大幅增加。

1978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合计为15.8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6.46亿元,财政存款1.93亿元,城镇储蓄存款2.61亿元,农村存款2.21亿元;

1978年各项贷款余额合计为30.11亿元,其中,工业贷款9亿元,商业贷款18.97亿元。

2007年全市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97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97.71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228.15亿元;

本外币存款余额6662.3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6576.68亿元;

本外币贷款余额5197.0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5131.69亿元。

2.直接融资从无到有,业务量突飞猛进。

1986年,企业债券发行,发行额1.50亿元,1993年股票发行,发行额7220万股(主要是A股),股票筹资额2.08亿元;

截至2007年,企业债券发行额20亿元,股票发行51928.66万股(A股),股票筹资额26.37亿元。

1993年,我市的公司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1个)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个)上市。

直辖后,随着对资本市场作用认识的深化和体制、机制的完善,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十年间共有重庆啤酒、太极集团等14家优质企业顺利实现上市。

2007年末,全市已有30家境内上市公司,其中90%发行了A股,其总股本116.11亿股,占当年全国总股本的0.52%;

上市公司总市值1593.14亿元,占全国的0.49%。

3.保险险种增多,业务实力不断壮大。

1978年我市保险业务还没有起步,2007年我市保险业务主要有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特殊风险保险、农业保险、人身保险、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

其中,在保险业务中比较有闪光点的创新探索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外出农民工意外险、农业保险、新型农村医疗责任保险、安全责任保险、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受托等保险新产品。

2007年我市保费收入124.68亿元,保险深度为2.65%,保险密度为294元。

在全部保费收入中,财产保险33.10亿元,人身保险91.58亿元,赔款及给付35.2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18.44亿元、人身保险16.81亿元。

我市保险业发展由慢到快,直辖初期保费收入13亿元,2007年保费收入124.68亿元,保险业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7年,重庆保费收入增速首次跃居全国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出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

(三)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金融市场主体和客体不断完善。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金融体系都是以银行为导向的,经过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业务量看,2007年本外币存款余额6662.36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197.08亿元,企业债券发行额20亿元,股票发行51928.66万股(A股),股票筹资额26.37亿元。

从融资方式和融资额看,我市金融市场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所占比例还很低。

从对外开放看,1978年我市金融市场没有外汇业务,2007年我市外汇业务7443万美元。

保险市场由弱变强,保险总部经济跻身全国“第一平台”。

随着中新大东方人寿和安诚产险的开业、中美大都会人寿重庆分公司定位为中国西区总部、国际保险巨头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正申请升格为子公司,重庆将拥有3个保险公司总部、1个区域总部,已跻身全国保险总部经济的“第一平台”,在中西部地区形成领先优势。

此外,中国人寿中西部地区产品研发中心、太保寿险西南片区培训中心、天安保险公司首个新产品试验基地已落户重庆。

重庆保险业总部经济“高地”带来的保险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聚集,形成了保险资金运用、服务和研发创新的“总部效应”。

2.金融产品不断丰富。

间接融资市场主要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性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对市场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贷款对象看,新的业务主要有个人消费贷款、外商投资企业贷款、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贴现。

从直接融资市场看,主要有各种债券、股票、票据、可转让存单、借款合同、抵押契约等,是金融市场上实现投资、融资活动必须依赖的标的。

三十年来,我市金融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金融信用工具不断丰富,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到2007年末,中间业务中支付结算业务收入31109.25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45853.87万元,其中,银行卡年费收入7598.00万元、银行卡结算收入27878.93万元、外卡收单收入2220.80万元、其他银行卡业务收入8156.14万元,代理业务收入25862.73万元,担保及承诺业务收入6533.43万元,交易类业务收入5514.11万元,托管业务收入39294.09万元,融资顾问业务收入14963.96万元等。

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出极大地丰富了我市金融产品的种类。

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封闭基金等基金业务。

3.金融市场信用中介多样化。

资金供求双方的中介机构(人),起着联系、媒介和代客买卖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也只有银行单一的金融机构,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市金融市场已涌现出投资银行、证券经营机构及其营业部、证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和经纪人等从事直接融资的大量金融市场中介机构,根据市场变幻不断创新同时不断推动我市金融市场发展壮大。

4.金融市场日益活跃,交易量与日俱增。

经过三十年发展积累,重庆金融市场发展加快,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活跃,外汇和黄金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1)融资总量快速增长。

从1978年单纯的存贷款余额较小到2007年融资总量创历史新高的发展速度看,我市融资总量表现为快速增长的势头。

股票融资总体规模渐进发展,债券发行受监管部门严禁银行为企业发债提供担保的影响,发行速度放缓,短期融资券近年发行量有所扩大,信托融资快速增长,已成为部分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2)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逐步走向市场化。

2007年,受新股发行频率加快以及央行连续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综合影响,市场对短期资金需求量增大,推动市场交易呈量增价高态势。

其中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交易同比分别增长51.4%和54.9%,二者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由1季度的2.0%和1.82%升至4季度的2.43%和2.95%。

全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从货币市场净融入资金量同比增长60.0%,较好地满足对短期资金的需要,同时利率向市场化迈进。

(3)股票市场交易活跃,债券交易呈现细分化。

随着股票市场持续向好,2007年重庆市投资者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增强,全市证券经营机构代理证券交易额较上年增长了4.9倍。

债券交易呈现细分化,其中现券交易受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推动增长加快,全年重庆市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买卖累计成交增长43.8%;

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则在股市以及基金、理财产品持续热销的冲击下,交易量下降了61.5%。

(4)银行间外汇交易增长加快,黄金市场交易剧增。

1978年,我市外汇及黄金交易还是空白,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随着对外开放度加大,地方金融机构不断引进外资,资本金结汇猛增,2007年重庆市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增长加快,各币种交易量同比增长了36.6%。

随着黄金的保值、增值功能不断显现。

2007年重庆黄金市场交易量剧增,其中账户黄金交易因交易方式便捷、结算方式灵活,受到广大投资者热捧。

(四)金融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

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创新表现在将原来的大一统的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市场的新变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了重庆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三峡担保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的兴起,其中,三峡担保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担保公司;

金融制度创新表现在金融监管机构的成立及内控制度的完善;

金融产品创新表现在金融衍生产品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大量出现。

1.银行业改革重组加快推进。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

各改制银行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业务转型和风险管理,各项财务指标显著改善。

农行重庆市分行按照股改要求,完成固定资产清理、不良资产尽职调查和责任认定追究等基础性工作,并着手外部审计。

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向纵深推进,重庆银行正加紧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万州商业银行在完成财务重组,产生新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后,更名为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至2007年末,重庆已有35家农村信用联社20.4亿元专项票据顺利兑付,兑付通过率居全国前列,目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