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849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一)稳定外贸增长。

    

(二)调整贸易结构。

    (三)促进贸易平衡。

    (四)优化空间布局。

    (五)推进基地、平台和网络建设。

    (六)推动"

走出去"

带动贸易。

    五、外贸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外贸管理体制和政策。

    

(二)完善涉外财政税收政策。

    (三)完善涉外金融政策。

    (四)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

    (五)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

    (六)加强多边双边经贸合作。

    (七)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

    (八)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工作。

序言

  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2011-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导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外贸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外贸发展的新起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成就。

  进出口规模跃上新台阶。

2010年,进出口额达到2.97万亿美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9%,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

其中,出口1.5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5.7%,占全球份额由7.3%升至10.4%,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1位。

进口1.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1%,占全球份额由6.1%升至9.1%,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

  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93.6%提高到94.8%。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56%提高到59.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28.6%提高到31.2%。

农轻纺等传统行业出口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6.6%降至5.5%。

  扩大进口取得积极成效。

进口关税总水平由“十五”末的9.9%降至9.8%。

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进口年均增速高于出口0.4个百分点,贸易平衡状况明显改善,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5%降至3.1%。

  外贸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民营企业经营活力进一步释放,进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15.7%提高到25.2%。

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占比由41.4%提高到50.1%。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占比由8.3%提高到9.9%。

  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

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四个传统市场进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52.7%降至46.9%。

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快速增长,占比提高,与“十五”末相比,对东盟由9.2%提高到9.8%,对金砖国家由4.9%提高到6.9%,对拉丁美洲由3.5%提高到6.2%,对非洲由2.8%提高到4.3%。

同时,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签订和实施了一批自贸区协定。

  外贸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政府宏观管理、中介组织服务协调、企业自主经营为特征的外贸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以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促进体系日趋完善。

行政许可事项明显减少,许可证、配额、国营贸易等管理手段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了大宗商品进口协调机制和报告制度,成功开展了部分重点商品进口联合谈判。

  

(二)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外贸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外贸进出口推动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了竞争力。

外贸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资源约束、推动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扩大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据测算,外贸直接带动就业超过8000万人,其中60%来自于农村转移劳动力。

2010年与外贸直接相关的海关税收达1.25万亿元人民币。

石油、铁矿石、铜的年进口量均占国内年消费总量的50%以上。

每年大宗农产品进口相当于节约了5亿亩耕地。

5年累计进口高新技术产品1.6万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增加了全球消费者福利,“中国市场”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企业研发、设计、营销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不强,参与国际分工深度不够。

出口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不高。

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标准和价格谈判能力较弱,行业自律水平有待提高。

贸易平衡的国别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外贸发展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区域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外贸发展方式与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舆论、公平竞争与体制机制环境有待继续优化。

  二、外贸发展的新形势

  “十二五”期间仍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保持平稳发展的难度增大。

  

(一)面临挑战。

  从国际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

主要经济体受债务危机困扰,经济持续低迷,需求相对疲软,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难以恢复快速增长。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主要大国将精力转向区域贸易安排,各国自顾倾向增强,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

针对我国的“两反一保”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居高不下,各种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

三是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

国际货币体系处于变动调整之中,主要经济体走势不稳,汇率大幅波动;

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市场缺乏稳定供应预期,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

四是我与不同类型国家的竞争加剧。

随着我产业升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正面竞争,与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加剧。

  从国内看,一是经营成本进入全面上升期。

受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

二是外贸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面临成本优势不断减弱、外需增长放缓的形势,大量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积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处于生存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两难境地。

三是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和意愿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明显。

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大部分外贸企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制订、营销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与贸易强国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企业培育自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一是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

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呼声强烈,我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增强。

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不断增加。

一些国家与我国商签自贸协定意愿增强。

国际产业转移从加工制造环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为我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要素配置带来机遇。

二是全球贸易量继续扩大。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发展,为我开拓市场提供新的支撑。

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为世界贸易增添新的活力。

三是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增长。

科技创新孕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国际分工深化,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扩大国际贸易空间。

四是低碳经济带来新贸易机会。

各国更加重视低碳环保,为节能环保产品提供广阔市场,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开始具备比较强的竞争力,发展前景广阔。

  从国内看,一是出口产业综合优势仍然存在。

我国产业体系日益完备,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日益深化,出口产业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

二是新的外贸增长点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各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进口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品和技术的进出口。

出口基地产业集聚功能增强,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蓬勃发展,专业市场开展对外贸易,都将为外贸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三是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外贸增长势头强劲。

国家加快中西部开发,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贸易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能力增强,进出口具备了更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三、外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十二五”期间外贸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确立总揽全局的发展原则,制定务实进取的发展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推动外贸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为重点,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外贸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努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协调均衡。

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外贸与内贸有效互补、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强化服务贸易对提升外贸整体效益的贡献,增强外贸与外资、外经的互动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外贸协调发展能力。

  循序渐进。

在积极推动新兴出口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发挥传统出口产业对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稳步推动出口产业在国内不同地区的梯度转移和合理分布。

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互利共赢。

在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实施积极主动的进口战略。

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实现贸易伙伴的多赢和双赢。

主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治理结构的调整,充分考虑不同发展水平贸易伙伴的利益,提升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话语权。

  (三)发展目标。

  稳增长促平衡取得实质进展。

进出口平稳增长,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5年达到约4.8万亿美元。

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机电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10%左右,总额到2015年达到2.5万亿美元左右。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比重显著提高。

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比重进一步提高。

消费品进口适度扩大。

  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完善。

对欧、美、日、港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平稳增长,比重稳中有降。

对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等其他市场进出口较快增长,到2015年,占全国外贸比重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8%。

东部地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到2015年,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外贸比重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15%。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贸易渠道控制力明显增强。

在优势产业中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跨国企业。

  四、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要坚持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优化外贸结构,促进贸易平衡,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

  

(一)稳定外贸增长。

  提高对稳定外需的认识。

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