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576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Word文件下载.docx

厂商的总收益为:

R=PQ(7—1)

式中:

P=P(Q)为递减的需求函数,总收益函数的图像即为总收益曲线(见图7—1)。

总收益曲线呈倒U形。

图7—1与线性需求函数对应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总收益

三、不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AR被定义为收益R的平均值R/Q:

AR===P=P(Q)(7—2)

需求曲线上一点(Q,P)表示对于购买数量Q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为P。

因为数量Q的产品都是按价格P成交的,所以对应于这一产品数量的平均收益也等于价格P。

这就说明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

四、不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MR被定义为收益R对产量Q的导数dR/dQ:

(7—3)

其近似表达式为:

(7—4)

边际收益近似的经济含义是:

最后增加的(或再增加)1单位产量带来的收益增量。

根据边际收益的定义式7—3有:

==Q+P=Q+P=P(1+)=P(1+)<P

MR小于P是因为需求弹性为负数。

这就说明边际收益曲线MR位于需求曲线下方。

这里也得出了一个常用的公式:

P(1+)(7—5)

如果需求函数是线性的:

P=a-bQ(a,b>0),需求曲线为图7—1(a)中的线段AB,如下结论是常用的。

(1)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

(2)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线性的,且斜率为需求曲线的两倍。

或者说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比,在纵轴上的截距相等而在横轴上的截距减半。

结论

(2)很容易由下式得到:

MR=P(1+)=P+Q=P-bQ=(a-bQ)-bQ=a-2bQ

(3)总收益曲线TR=R(Q)呈倒U字形(见图7—1)。

R(0)=R(a)=0,Rmax=R()。

得出结论(3)是因为,R(Q)=P(Q)Q=(a-bQ)Q=aQ-bQ2。

五、不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不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见图7—2)。

D1和MR1是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均衡点为E1,相应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1和P0。

如果需求改变为图中的D2,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则改变为MR2,均衡点则为E2,相应的产量和价格则分别为Q2和P0。

这就说明,在不同的需求下同一个价格可以对应不同的产量。

图7—2一个价格对应不同的产量

在图7—3中,D1和MR1是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均衡点为E,相应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0和P1。

如果需求改变为图中的D2,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则改变为MR2,均衡点仍为E,相应的产量和价格则分别为Q0和P2。

这又说明,在不同的需求下同一个产量可以对应不同的价格。

图7—3不同价格对应相同的产量

以上分析说明对于不完全竞争厂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因而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供给曲线。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中厂商不能选择其规模,这里只讨论垄断厂商短期的产量和价格的选择。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是指垄断厂商利用既定的规模生产利润最优产量的状态。

与完全竞争厂商类似,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式5—1,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也可由式6—3表示。

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水平,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有不同的盈利水平。

下面分别分析不同情况下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获超额利润的情形

图7—4中SAC、AVC和SMC三条曲线代表厂商的既定规模。

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为图中的曲线D,它同时也是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位于其下方。

厂商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必须选择适当的产量,图中的Q1就是这样的产量。

当厂商的产量小于最优产量Q1时,MR>SMC,增产就能增加利润,故厂商会增加产量直至Q1。

当厂商的产量大于Q1时,MR<SMC,减产就能增加利润,故厂商会减少产量直至Q1。

最优产量Q1使厂商获得既定规模下的最大利润,短期内厂商不再改变这一产量从而达到短期均衡状态。

能出售这一最优产量的最高价格为P1,这就是厂商的价格选择。

总收益R等于矩形AQ1OP1的面积,总成本等于矩形OQ1BC的面积,二者之差即为厂商的利润。

利润用图中矩形ABCP1的面积表示。

容易理解的是,只要在最优产量处平均收益高于短期平均成本(即厂商的经营点A位于SAC曲线的上方),厂商就能获超额利润。

图7—4垄断厂商获超额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2.获正常利润的情形

如果市场需求降低(见图7—5),需求曲线左移至D的位置。

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仍应选择E点对应的产量,以P1的价格出售Q1的产量(图中点A)以达到短期均衡。

此时,平均收益与平均成本均等于P1,总收益和总成本都等于矩形OQ1AP1的面积,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如果在最优产量Q1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即厂商的经营点A在SAC曲线上),厂商就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图7—5垄断厂商获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

3.亏损但须继续营业的情形

当市场需求降低(见图7—6),需求曲线与SAC曲线相离,厂商的短期均衡点为点E(MR=SMC),厂商在点A经营(最优产量为Q1,相应的价格为P1),此时总收益等于矩形AQ1OP1的面积,总成本则等于矩形BQ1OF的面积。

后者面积大于前者面积,厂商蒙受亏损,亏损额等于矩形ABFP1的面积。

由于固定成本(停止营业时的亏损额)等于矩形GCBF的面积,大于继续营业的亏损额,所以此时厂商虽然蒙受亏损,但仍须继续营业。

不难理解,只要与最优产量对应的平均收益还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即厂商的经营点A在AVC曲线的上方),厂商就应继续营业而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

图7—6垄断厂商亏损但须继续营业时的短期均衡

4.亏损且继续营业和停止营业均可的情形

厂商的短期均衡点为点E,厂商在点A经营,以P1的价格出售Q1的产量(见图7—7)。

厂商的总收益等于矩形P1AQ1O的面积,总成本等于矩形BCOQ1的面积。

厂商若继续经营,其最优产量Q1下的亏损额为矩形ABCP1的面积,它恰好与停止营业时的亏损额即固定成本相等。

由于蒙受相同数额的亏损,此时继续营业与停止营业均可。

这就说明如果在厂商的最优产量Q1(MR=SMC的解)处边际收益与平均可变成本相等(即点A恰在AVC曲线上),厂商可以继续营业也可以停止营业。

图7—7垄断厂商亏损且停止营业、继续营业均可时的短期均衡

5.亏损且须停止营业的情形

厂商若要继续生产时,则在点A处经营所得亏损最小,即以P1的价格出售Q1的产量(见图7—8)。

厂商的总收益等于矩形P1AQ1O的面积,总成本等于矩形BCOQ1的面积。

厂商若继续经营,其最优产量Q1下的亏损额为矩形ABCP1的面积,它超过了停止营业时的亏损额即固定成本(矩形BCGF的面积)。

在这种情形下,厂商必须停止营业。

这就说明如果在厂商的最优产量Q1处边际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即点A位于AVC曲线的下方),厂商必须停止营业。

图7—8垄断厂商须停止营业时的短期均衡

二、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与完全竞争类似,完全垄断市场的市场需求是厂商利润额的决定条件之一。

与完全竞争不同的是,即使短期内厂商获得超额利润,也不会有新厂商进入这一行业来参与竞争。

短期内厂商用来生产的工厂通常并不是对应其最优产量的最优工厂,长期中厂商将调整规模以获取更大利润或减少亏损。

这里的规模调整与完全竞争的情形类似,同样包括一连串的规模—产量调整,直到厂商用最优工厂生产最优产量为止。

我们将垄断厂商用最优工厂生产利润最优产量的这一状态称为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与完全竞争相同,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蕴含短期均衡,或者说短期均衡是长期均衡的必要条件。

短期内厂商利用图7—9中以SMC1、SAC1表示的工厂来生产,其短期均衡点为ES,厂商在点A处经营,即以价格P1出售最优产量Q1。

图中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其数额等于矩形P1ACF的面积。

厂商虽然选择了与其工厂对应的最优产量Q1,但这个工厂却只是Q3的最优工厂。

既然现在的工厂不是最优工厂,那么通过调整工厂的规模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自己的规模,一直调整到图中以SMC2、SAC2表示的规模为止。

此时厂商在点B处经营,即以价格P2出售最优产量Q2,其利润等于图中矩形P2BHG的面积。

因为在产量Q2下SAC2=LAC(当然也有SMC2=LMC),所以此时的工厂是最优工厂。

既然此时厂商是用最优工厂来生产最优产量,那么改变产量、调整工厂的规模都不能再增加利润了。

这就是说,厂商已经达到了长期均衡。

图7—9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厂商在点EL处达到长期均衡(见图7—9),边际收益曲线、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三者交于这一点,所以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SMC=LMC。

图7—9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获得了超额利润,但这并不是必然的。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只要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切,或只要存在这样的产量,在此产量下需求曲线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如图中点A和点B),那么就一定存在利用它就能获得超额利润的工厂。

但如果市场需求很低,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离,即需求曲线位于LAC曲线的下方,那么任何规模的工厂都会亏损。

长期中厂商将退出行业,即此行业从市场中消亡。

在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切的情况下,有一个规模的工厂(其SAC也在此切点与LAC相切者)可以获得正常利润。

三、价格歧视

获得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商品的现行价格。

这一事实说明垄断厂商如果能适当地分割市场,对获得较大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收取较高的价格,就可以剥夺其部分或全部消费者剩余。

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的行为称为价格歧视(pricediscrimination)。

十分明显,价格歧视的实施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市场必须是完全垄断的,不存在其他厂商通过价格竞争来破坏价格歧视。

其次,具有不同偏好的消费者能够被明确区分,以便厂商对他们实施价格歧视。

最后,垄断厂商必须能对其市场按这一区分进行有效地分割,使非目标消费者不能够按目标价格购买到产品。

否则商品将会从较低价格的分市场流向价格较高的分市场。

1.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将其每一单位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出售的行为。

这里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为了得到极少量的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这就要求厂商必须完全掌握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因此一级价格歧视只是理论上存在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假设沙漠上唯一的供水站迎来了两名旅人。

张三因极度干渴愿意为第一小瓶水支付100元,为第二小瓶水支付40元等。

李四则愿意为第一小瓶水支付50元而为第二小瓶水支付10元等。

在对他们的需求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供水站会将第一小瓶水以100元的价格卖给张三,第二小瓶水以50元的价格卖给李四,第三小瓶水以40元的价格卖给张三,第四小瓶水以10元的价格卖给李四,如此等等。

在不实施价格歧视的情况下,供水站会按10元每瓶的价格卖掉四小瓶水。

两相比较,一级价格歧视使供水站额外增加了160(200-40)元收益。

统一价格下张三消费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