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308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3)要摆脱图中所示的困境,你认为应首先从哪里下手?

(4)此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1)对资源的影响是需求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环境质量下降。

原因是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猛增和生产活动规模迅速扩大,使得生产废弃物大量增加。

(2)人口的过快增长与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

(3)从控制人口规模入手,因为资源与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问题引发的。

(4)图中忽略了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等的影响,人类环境观念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目前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现状。

控制人口规模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威胁人类生存。

控制人口规模的必要性及措施,如下图: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我国仍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完成

(1)~

(2)题。

(1)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既属于基本国策,又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

①环境保护

②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③计划生育

④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之一,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  )

①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②减少耕地面积 ③消灭自然灾害 ④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1)题,①②③④均属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④禁止乱砍滥伐不是基本国策。

(2)题,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减轻自然灾害,故选D。

答案:

(1)A 

(2)D

 

知识点二 转变发展模式[学生用书P90]

发展模式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的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强调环境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生产与消费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影响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思考】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清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材料 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如下图)。

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有何不同?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社会生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关注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强调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文明消费,减少环境压力、资源消耗。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的,人类在获得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发展目标

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指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粗放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集约式(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发展的时

间尺度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的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知识拓展]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降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上有很大差别。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增长方式是(  )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2)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是(  )

A.秸秆焚烧还田B.矿渣生产水泥

C.垃圾转移国外D.污水灌溉农田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的增长方式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矿渣生产水泥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符合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1)C 

(2)B

知识点三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生用书P91]

1.土地资源

(1)地位和作用: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

(2)保护措施: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

2.森林资源:

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淡水资源

(1)危机:

世界上有60%的地区处于淡水不足的困境,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

(2)水污染

(3)措施: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4.海洋资源

(1)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盲目围海造地、毁坏滩涂、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等。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等。

【思考】 我国地大物博,但为什么说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与供应之间不相适应,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资源利用和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图表导读]

1.读教材P104图4-14 风能利用、图4-15 太阳能利用,思考下列问题。

(1)风能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其优点是什么?

(2)目前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难题是什么?

(3)你知道的新能源还有哪些?

(1)可再生,清洁无污染。

(2)能源密度小,技术水平要求高,开发利用难度大。

(3)地热能、核能、潮汐能、波浪能等。

2.读教材P106图4-17 丰富的海洋资源,思考下列问题。

(1)海洋资源包括哪些方面?

(2)目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分布在哪里?

(3)近海地带出现的海洋环境问题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2)近海大陆架一带。

(3)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原因:

①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②沿海地带工农业生产及海上交通的发展等。

材料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

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我国制定了许多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比如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个缺水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由于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全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竭,海洋污染严重,在海洋资源利用中,出现了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所示为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分布。

(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等资源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填写下表。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方式

产生的环境问题

a.________

土地荒漠化

滥伐森林,破坏植被

b.________

c.________

土壤盐碱化

开矿

d.________

工矿、交通、住房用地扩大

e.________

(2)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3)海洋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成因分别是什么?

针对过度捕捞,主要对策是什么?

(1)a——滥垦草地、过度放牧;

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

d——产生废弃地;

e——耕地面积减少。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

(3)向海洋中倾倒废弃物,排放冷却水,杀虫剂随雨水进入海洋以及海上石油运输开采的泄漏导致海洋环境污染;

过度捕捞、盲目围海造陆、毁坏滩涂造成海洋生态破坏。

针对过度捕捞的对策是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

1.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解决措施

滥垦草地,过度放牧

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治理

不合理的灌溉

改良灌溉方式

产生废弃地

覆土复垦

工矿、交通、住房用地的扩大

耕地面积减小

保护农田,合理利

用每一寸土地

2.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

自然资源

主要地位

利用中的问题

解决途径

森林资源

既有经济价值,又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采育失调,林质下降;

毁林开荒,伐木取薪,造成覆盖率下降;

砍伐过度,不利于更新

合理采伐;

采伐和抚育更新相结合;

退耕还林;

建立保护机制

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农业采取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浪费;

保护水源,防止和治理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后循环利用;

海水淡化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措施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污染

向海洋中倾倒废弃物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向海洋中排放冷却水

冷却水处理后排放

杀虫剂随雨水进入海洋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海上石油泄漏

清除海上石油污染

生态破坏

过度捕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