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行业市场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
《绿色金融行业市场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金融行业市场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绿色金融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经开始由注重规模增长向各细分领域的深入化、专业化、高质量化发展转型。
随着市场对绿色理念的认识和认同逐步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且绿色金融产品与实体经济的关联以及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紧密。
随着“绿色”范畴的不断延伸,绿色金融市场的覆盖范围也日趋宽泛和多元化,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对绿色金融的投入力度。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在从少数金融机构自主的探索,转向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相关业务的深度、广度以及专业化程度都在快速提升。
1.2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利好,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会被释放,绿色金融行业将紧密结合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充分掌握用户需求变化,极大丰富行业应用场景。
通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绿色金融产业应用的爆发式增长。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走向“实质化”等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加,但是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8.5%,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万亿元。
2021年以后,绿色金融市场需求规模增长率预计在10%以上,到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20万亿元,达到21.1万亿。
2.绿色金融行业前景趋势
2.1绿色金融产品趋向多元化
“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的绿色投资规模大约在3万亿元,而政府出资只能占到10%至15%。
如今,绿色信贷、绿色投资和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三大主战场。
而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绿色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增长,并趋向多元化发展。
2.2绿色保险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风险格局的变化,环境与气候相关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保险业来说,环境与气候变化无论是对保险业的资产端还是负债端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如果保险业机构能够立即采取行动开始发展绿色保险,也将从资产端和负债端两方面对绿色发展形成强大助力:
在资产端,作为最大的长期资产所有者之一的保险业,能够通过保险资金的绿色投资,为绿色产业带来长期限的资金支持;
在负债端,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保险业可以不断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与服务,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绿色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绿色保险发展潜力巨大。
2.3绿色金融标准逐渐”统一化”
在具体的绿色金融标准领域。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年版)>
的发布是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建设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目前关于界定绿色产业和项目最全面最详细的指引。
将促进我国绿色金融标准更加科学。
统一: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标准依据参考这一绿色通用基础标准展开更新和修订。
绿色信托标准建设的相关研究工作也已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4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走向”实质化”
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指引下。
绿色金融政策与制度创新速度加快,政策也从”导向性”越来越走向”实质化”。
地方不断出台实质性激励政策。
从”鼓励”转变为”实质性激励”。
包括对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等提供贴息、发行补助。
担保补贴等降低绿色金融成本的政策,设立担保基金等风险分担政策,对绿色债券发行人和投资人税收减免,以及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绿色产业基金直接投资绿色产业的投资政策等。
2.5金融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逐渐”主流化”
环境与社会等信息披露要求日益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按照“三步走”逐渐强制实行;
绿色金融债券的信息披露标准较明确,其他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还有待完善和加强,但整体仍存在诸多不足。
亟待建立统一的披露体系;
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启动3年试点。
2.6绿色指数发展趋于“多元化”
绿色指数能够反映出绿色金融市场整体以及各个局部的发展态势。
提高国际国际可比性,有助于明确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
为政府和监管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同时,指数的建立也为更丰富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
近两年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未来。
随着我国ESG信息披露体系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ESG指数在内的综合绩效类绿色指数也将迎来蓬勃的发展。
2.7区域绿色金融发展逐步“深入化”
除了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其他地方。
如北京、江苏。
四川、青海。
甘肃、内蒙古等地也出台了本地的绿色金融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
此外,目前还有很多省市在申请第二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未来这些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也将进一步深化。
2.8“一带一路”投资推行“绿色化”
“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合需求端与供给端来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融资缺口巨大。
而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创新,为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绿色投资。
弥补“一带一路”绿色资金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绿色金融发展潜力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
“一带一路”沿线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是绿色金融的重点关注领域。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标准不统一、社会资本投入动力不足、海外投资风险较大等障碍。
未来我国“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的发展还需在这些方面有创新性的发展。
2.9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
当绿色金融行业的社区化运营属性越来越强,关联产业开始聚集时,就需要谋求内生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对内是一个合作协同的生态闭环,对外有开放统一的接口和品牌输出,即能引导资源的有效流动,又能促进产业规模效应,聚集人才和知识,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
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
绿色金融行业服务平台方,不再是单向地控制和输出,而是要借助技术手段搭建基础在线平台,通过规则引导企业产出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激活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挖掘更多产业链上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配套服务并引导资源有效配置。
这样的平台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迭代进化。
,中国绿色金融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且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特征。
有报告分析,从国家级绿色金融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绿色金融建设的三大聚集区;
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绿色金融建设;
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建设特色,也正加紧绿色金融建设。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建设或将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打造的绿色金融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总体来说,一般东部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相对来说会更加成熟一些。
但目前中西部绿色金融打造势头也十分强劲。
2.10需求开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绿色金融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对行业较为重视并提出了较多的需求和建议,因此满足用户需求将是行业立根之本。
3.绿色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
3.1行业服务无序化
Ø
绿色金融行业标准不成体系。
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业人员等个人能力,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与复制。
绿色金融行业服务质量难以控制,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监管缺失,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3.2供应链整合度低
绿色金融行业供应链及服务流程复杂。
小型企业难以为继,初期投入过大,很难打价格战。
绿色金融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太低,导致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
3.3基础工作薄弱
绿色金融标准不完善,行业相关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管理、规范、产品、监测等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而言,绿色金融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3.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绿色金融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和消费税的结构调整政策,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绿色金融主要服务和产品的生产及推广使用收效不大。
可喜的是,企业所得税的两税合一,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的两套税制问题。
两套税制把大量的税收优惠给与了外资企业,而未能按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建立税收优惠。
这种税制安排不仅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不公,而且对国家鼓励的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对行业的高效率利用都是极其不利的。
此外,我国的进口税收政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
3.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由于基础设施匮乏、技术缺陷且积累不足、产业制度不规范等历史原因,导致绿色金融行业起步较晚。
产品质量和服务不到位,行业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
这导致了用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
行业亟需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基础资源配置,夯实产品技术更新迭代能力,解决用户迫切的需要和痛点。
4.绿色金融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4.1绿色金融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国家从大的政策方向上对绿色金融行业做了一些纲领性的指导,合理的解读能够为行业做了好的发展指引。
国家层面更加重视,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该行业存在的问题。
社会层面更加重视,因此有利于为政策制定做社会层面的驱动。
各城市层面更加重视,各个城市竞相调研并引进新概念与制定新政策。
国际上更加重视,积极开拓创新。
4.2绿色金融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1世纪我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
作为一、二、三产业都有关联度的绿色金融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绿色金融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4.3绿色金融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绿色金融业将面临更快的发展;
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机遇的到来。
我国拥有庞大市场的绿色金融行业具有消费潜力。
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猛,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趋势日渐明显。
4.4绿色金融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与科技部随后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新的比较优势。
完善、发达的基础结构能够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良好的技术环境为绿色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绿色金融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领域主要有独角兽为首的初创公司,上市公司和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