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7722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

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

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

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

四是智能型高级技工。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人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

调研情况还表明,传统的机械行业中的某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正逐渐被新的工作方式所代替。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现代化的机械行业对精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近年来,不少的高等院校的高等职校同样也开办类似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但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实际上完全相同的专业人数并不过剩。

(三)、专业现状

1.我国急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对机电专业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械方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生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2.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

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中部崛起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人才。

我系计算机辅助设计已与奇瑞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就业合同,每年将输送多名的优秀毕业生。

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高职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加工的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以计算机应用为工具,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为基础,学习现代高科技制造加工技术。

本专业学生能掌握目前国际流行的CAD/CAM软件进行机电产品模具的设计,并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出该产品。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外,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使学生成为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适应岗位与就业方向:

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机电产品的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作,数控设备操作及维护工作,电加工设备操作及维护工作。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机械、电子、轻工等行业,从事机电产品、模具、工装夹具、自动生产线维护与改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加工,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

2、专业培养要求

通过系统的教学,要求学生在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达到:

知识结构方面

1.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的方法,具有制图员技能等级证书。

3.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4.初步掌握电气、电子、PLC、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5.初步掌握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6.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7.初步掌握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8.初步掌握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及产品营销管理的一般性基础知识。

能力结构

1.初步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

2.初步具备编制和实施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能力。

3.初步具备编制并实施模具制造工艺的能力。

4.初步具备数控加工、电加工的编程、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应用能力。

5.具备本专业相应1~2个工种中级技能操作等级证书。

6.初步具备金属材料与塑料成型模具及装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7.具备国家一级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模具CAD/CAM应用的初步能力。

8.具备从事模具产品和模具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

9.具备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达到全国公共英语二级水平。

10.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1.具备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

3、专业特色

(1)培养模式创新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

我们已经认识到:

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

通过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

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产学合作

开展互动性的产学合作。

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

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

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

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产学合作思路。

(3)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文凭。

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针对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考虑,不苛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

按照支撑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技能课程的需要为原则,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精选和优化。

如原机械制造专业的全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基本上被压缩到机械技术(上)、机械技术(下)、机械制图本方案培养主要就业岗位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员,其核心能力为计算机造型、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能力。

在本教学计划中,特别强调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

教育部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鼓励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强调实行“双证书”教育。

因此,本培养方案中,提到多种职业资格证书。

对数控工艺员的证书,要求必须通过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部分理论课程在实践环节中完成,实践环节中还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实训过程中安排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或加工中心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在CAD/CAM应用技术实训中穿插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AOTUDESK公司“AOTUCAD专业二级”认证资格证书的考试,同时穿插“数控工艺员”资格认证考试。

三门课程中。

如对电类课程的安排,主要围绕使学生获得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知识和维护技能所涉及的电工电子基础与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课程设置。

《CAD/CAM应用技术》课程中增加CAXA制造工程师和MasterCAM等软件的内容,学生利用软件可以完成三维实体造型,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生成刀具轨迹,并对刀具轨迹进行仿真,最后根据数控系统的特点,生成数控加工的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能独立地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对通用英语课程的总课时进行了大幅度压缩,而重点突出了对专用英语的要求,解决岗位所需要的数控机床技术资料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5)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最后一个学期,只安排了6周的选修课程教学。

主要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和企业实习,同时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4、指导思想

我院的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1、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

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制订教学计划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

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与生产实践,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4)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制订教学计划要面向市场和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地方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产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可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妥善安排。

5)体现整体优化

制订教学计划应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内容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

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可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点。

(6)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对制造业人才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和CAD/CAM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主要就业岗位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员,其核心能力为计算机造型、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能力。

对数控工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