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放大电路设计与调试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多级放大电路设计与调试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级放大电路设计与调试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小功率BJT组成的电压放大电路可以对交流小信号起到线性放大作用,但是由
于BJT的技术特性所限,其构成电路只能在一定范围信号电压,一定信号频带宽度,
一定范围环境温度内达到线性放大的目的,超出限度,便可能出现信号失真,噪声增
大,甚至烧毁电路的结果,因此对电路的设计要根据具体工作要求,选取符合要求的
电路组态,元件参数进行设计。
此次实验所规定的所要满足的技术参数如下:
电源电压VCC=12V;
电压增益音视颇简称=40dB;
输入电阻Ri(20k;
最大输出电压VOM(有效值)>
1V;
频带宽度30Hz~30KHz;
负载电阻RL=2k;
信号源内阻RS=1k;
使用环境温度:
-10~+60
鉴于电路的上述工作要求,在对电路组态以及元件选取的时候有如下考虑:
1,由于电路电压增益要达到40DB,也就是要电压放大100倍,因此要选用一种高增
益的电路组态,由BJT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知,其中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增益大,因此
可选用其做为放大电路的一部分。
2,对电路输入电阻的要求为Ri>
20k,而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一般较小,很难满
足此种要求,考虑加入另一级电路以提高输入电阻,而射极输出电路具有高输入阻
抗的特点,因此选用共集电极射极输出电路做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级。
3,由电路设计要求放大信号的频带宽度为30Hz~30Khz,而放大电路中对交流信号频率
响应起主要作用的是电路中的偶合电容,旁路电容,以及三极管的极间电容,因此
要设法调节这些电容的大小,以满足频带宽度的要求。
4,对电路温度范围的考虑,由于试验要求电路要在,10,6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能正
常工作,又由于三极管特性会随温度变化产生变化,因此电路中要有对温度进行补
偿的设置,故选用分压式反馈电路减小温度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通过上述考虑,所选电路为二级放大电路,初级射极输出电路高阻抗,次级共射极放大电路高增益,二级之间通过阻容耦合,并使用分压式偏置电路使电路温度特性稳定。
2
.
四,分析调试过程:
(一),电路理论分析以及模拟仿真阶段
根据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所采用的电路为初级射极输出器,次级共射极放大器的二
级放大电路,采用阻容耦合,电路图如下:
(元件参数确定在后面解释)
1,首先对初级电路元件进行确定。
要使初级电路中Q1的静态工作点满足,使其Ic大致在1.5mA左右,则又由所用晶体管β约为160,则由Ic,βIb,
VβVcccc,则有,由集电极电流Ic约为1,5mA,则R,R,I,2ebR,RI2ec
6可得的数量级为级,因此选取Rb1为1M欧,Re1为射极电阻,用PSpice模拟,R,R102e
在Re1=2k的时候,Ic,1.522mA,满足三极管工作要求。
2,第二级电路设计有如下分析:
由于第一级放大电路增益接近1,故第二级电路的增益要达到略大于100才能满足增益40DB,由所采用的三极管β约为160,
增益Av=,100=,β?
(Rc||RL)/Rbe
取Rc,3k,知RL,2k,则R`,3k||2k,1.2k
3
Rbe=200+(1+β)Vt/Ie,Vt=26mv
可得Ie约为2.5mA,Rbe约为1.8k欧姆―――――
(1)
由以上几式得,要满足增益为100,Ie约为2.5mA左右,则有基极电流在20uA附近,
根据实验板上元件规格则大致选取Rb2,200k,Rb3,160k,Rc,3k,Re2,1k,连接电路,进行Pspice仿真,得到如下页所示的静态工作点数据:
下图中为在Pspice软件中模拟的静态工作点:
由图像可知,基本满足了静态工作点的问题,下面考虑增益的问题:
对上面电路图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下面的分析图像
4
则知按增益计算的当Ie约为2.5mA时增益满足实验设计的要求,但是从图上可以看出,电路的通频带还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下面对电路的频带宽度进行分析:
首先看电路的下限频率的确定问题,由实验要求知电路要在频率为30Hz时为其转折频率,并且由于下限频率主要同二级的旁路电容Ce有直接关系,现在先大致判断Ce的大小。
由第二级电路分析中知Rbe约为1.8k
1k,1.8k,2kRRsRbeRc,3kL
1f,l12πC(Rs,Rbe)1低频转折频率1f,l22πC(Rc,R)b2L
选择旁路电容Ce,500uf,Cb1,20uf,则C1,20?
500/(160?
20+500)=3uf
11f,,20Hzf,,2Hz则l1l2π(23uf1k,1.8k)2π30uf(3k,2k)
5
则由<
<
故取下限频率20Hz,在实验时,可适当减少Ce值使得满足下限频率为ffl1l2
30Hz的要求
下面对电路的高频转折频率进行分析,确定电路中电容的大致大小:
由估算Rb’e,Rbe,200,1.6k
gm,Ie/Vt,2.5mA/26mv=100ms
Cm,(1,Av)?
Cb’c,100Cb’c
C,Cb’e,Cm,100Cb’c,Cb’e
gm,300MHz,Cb’e,根据参数表查得fT2,fT
由需要在b,c极间加入相比较大电容,则Cb’e的大小对C的影响很小
R=(Rs,Rbb’)||Rb’e,(1k,200Ω)||1.6k,700Ω
上限频率f=1/2πRC,30k
由以上得Cb’c为nf数量级,故可在b,c极间并入电容以使得上限转折频率满
足30kHz要求
再对输入电阻进行分析,输入电阻Ri,Rb1||(Rbe+(1+β)RL’)
由第二级电路输入电阻Ri’,Rb||Rbe=RL’
Rbe由分析知为1.8k,又知Rb阻值很大,
则Ri’,1.8k,
又β,160,Rb1为1M,
可知Ri,Rb1||(Rbe+(1+β)RL’)数量级在100k,满足输入电阻大于20k的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电路图如下所示:
6
下面对此电路进行频率响应分析,温度响应分析,最大不失真幅值分析,应用Pspice分析所得图像如下面一组图像所示:
(1),静态工作点:
7
(2),电路的交流信号增益:
(3),电路的最大不失真幅值:
8
(4),对温度每隔10摄氏度扫描所得温度响应图像如下:
由以上四组图像可知,
所用电路利用Pspice仿真满足了电路设计的要求,其增益满足在通频带内为40db,转折频率为低频30Hz,高频上限转折频率为30kHz
最大不失真幅值峰峰值达到了3.7V,也满足了最大不失真输出值有效值为1V的要求,同时电路对温度的响应从图像可以看出随温度变化,其输出波形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见在,10到60的温度范围内,电路能正常的起放大作用,满足了电路设计中对工作温度的要求。
第一阶段对电路组态和元件参数选取,以及利用pspice仿真的过程已经结束,下一步进入实际电路的安装调试阶段。
输入电阻,
9
(二)实际电路安装调试阶段
由于实验电板上最大电容为两个220uf的电解电容,所以无法满足Ce,500uf的仿真要求,实际电路采用Ce,440uf,实际组装采用的电路图如下:
实际实验所测得参数如下:
第一级电压跟随电路Vce,8.5V,Vbe,0.7V,满足静态工作点的要求,
第二级电路Vce,6.0V,Vc=8.5V,Vb=2.1V,满足静态工作点的要求。
在加上交流小信号之后,测定所得数据如下:
在f,10kHz时(电压读数全部采用峰峰值)
Vin,20mv,Vout,2V
Vin,40mv,Vout,4V。
在测定最大不失真值时,调节到数值如下:
Vin,43mv,Vout,4.21V
在f,30kHz时
Vin,17.5mv,Vout=1.48V,增益为84.6倍,当频率调至40kHz时,增益才满足要求,故Cbc,1.5nf不满足要求,由Cbc越大,上限转折频率越小,故增大其值至2nf,则30kHz时输出电压为1.3v,增益为74倍,基本满足实验要求,故实际调节Cbc至2nf,满足上限转折频率要求。
调节频率至30hz,输出幅值变为在f,10kHz时的四分之三多,定性知道满足下限转折频率的要求。
10
在测定电路输入电阻,测得加入Rs,10k,
Vi,23mv,Vs,27mv
则Ri=23/(27-23)=57.5k
满足实验输入电阻大于20k的要求
(三),模拟同实际的比较
首先静态工作点有一定差异,模拟过程中的满足增益100倍时第二级静态工作点Vce,3.8V,满足最大幅值有效值1v不失真要求,最大输出峰峰值3.7V,实际组装测量电路Vce,6V,最大不失真峰峰值4.21V,
还有模拟同实际的频带宽度不同,实际的所加的Cbc极间电容要比模拟的大才满足频带宽度的限制。
推断其可能有如下原因:
1,主要原因是三极管的实际特性同pspice元件库中的参数有差异,不同三极管的特性也有明显不同和好坏之分,因此在模拟同实际得参数实验中会存在明显差异
2,电路中电阻值同标称值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实际静态工作点同模拟的静态工作点有差异,使得最大输出幅值也有差异。
3,实际三极管极间电容同模拟元件库中有差异,因此再在极间并上电容Cbc时实际总的电容值不同,导致实际同模拟频带宽度不同。
(四),实验心得体会
1,在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完全覆盖了所有学过的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以及三极管频率响应的知识,通过此次实验的设计和调试,可以充分的复习,总结学过的三极管放大电路知识。
2,在电路调试过程中,需要对元件的参数随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验设计的要求,因此通过调试过程的锻炼,可以有助于在实际动手设计电路中元件的选择,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实验中很大部分使用Pspice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测试,有助于对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早期实践和应用,在后面学习中有助于对电路的分析,使分析高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