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372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_精品文档.doc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朱砂小学贺培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适动方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是阅读教学的“常规武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通提问来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问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少教师就是巧用这种“武器”,在课堂传道、授业、解惑、释疑方面,取得了显成果。

现代心理学家把提问更是看成是“思维的路标”。

因而,正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研究。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许多弊病。

归纳起来,凡是不成功的提问往往具有这样一些通病。

第一,提问方式简单。

好多教师常囿于“对不对”、“是不

是”、“怎么样”的一问一答,所提问题也大多停留在是非间和

选择间上,这种简单的“请君入瓮”式的提问,很难看出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会束缚学生的智能发挥。

第二,提问多而杂。

不考虑问题的思考价值和知识的重难疑点,处处设问,一问到底,华而不实,泛滥失控。

第三,提问大而空。

一些教师围绕一些表面迹象泛泛设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笼统模糊,肤浅呆板,缺乏深度和广度。

第四,提问小而浅。

个别教师设问细小零碎,舍本逐末,浅尝辄止,课堂气氛貌似热闹非凡,其实对实质性问题涉及甚少。

第五,提问难而偏。

无限拔高,扑朔迷离,使学生如坠五里雾中,瞠目结舌,答非所问。

第六,提问之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立即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没有思考机会,回答问题往往是不连贯的、零乱的,不完整的。

由于以上种种倾向,致使课堂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而提高教学质量呢?

语文教师可从提问的类型和方式进行探索。

一、提问的类型

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辶程中提问的不同目的,可将课堂提问分为七类:

1.记忆性问题。

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个小英雄?

”“《鹿柴》的作者是谁?

”这类问题的答案只需检索一下记忆就可找出,只是低层思维活动。

2.里解性问题

如“这个故事里包含多少个人物?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故事?

”这类提问,要求认识或理解所学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思维活动。

3.应用性问题。

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问题情境中才能获得答案,要作较深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如,学习《猫》的写作方法,描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4.分析性问题。

需要学生分析,弄清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答案。

如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

5.综合性问题。

综合已有知识或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

如“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哪几个条件?

发现这块琥珀有什么意义?

6.考查性问题。

如“预习了《凡卡》,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7.评论性问题。

需要评价事物的价值、地位,作出相应的比较,属于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如“你认为彭总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提问的方式

1.激趣式

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如“同学们知道《赤壁之战》这个故事吗?

2.总体式。

初读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时代背景,理解课文梗概,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从文章整体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为读文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讲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3.单项式。

讲读课文时,对文中一个词、一句话或几句话包含的内容进行单刀直入的提问。

如,刚才有的同学说《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夺”可换为“夺取”,请大家想想:

换好还是不换好?

这种提问切入面小,幅射内容少,学生经过短时的思考就能回答。

4.连环式

把课文中的大问题,化成若干小问题;或对某一段落中的重难点,用若干小问题解决。

这些小问题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5对比式

分析文章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某一字词用得准确,某一句式用得巧妙,或某一修辞用得生动形象,可提一些对比性的问题。

如:

前不久,我们学过叶圣陶爷爷写的《瀑布》诗,今天我们又学了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这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瀑布的?

6.辅助式。

如果某一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弄清,教师应牵线搭桥,提一些辅助性的小问题,让学生顺利地突破难点。

这种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信心倍增。

如教学《麻雀》一课,学生要理解老麻雀的母爱精神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就可以提几个铺垫性的问题:

老麻雀和小麻雀之间是什么关系?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老麻雀明知自己斗不过猎狗,却偏要从高高的树枝上飞下来呢?

老麻雀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了这些铺垫;学生就容易理解老麻雀的母爱精神了。

7.因果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常常提出一些“为什么”的问题。

学生要完整地回答这类问题,都必须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并找出其中的原因学生回答这类提问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种提问的最大优点是,能调动学生表层的和潜在的思维,使其思维受到磨炼,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8假设式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小女孩那悲惨的遭遇十分同情的心理,提问: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会怎么样?

”这种提问带有探索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9.肯否式。

要求学生用肯定或否定的词语进行回答,这种提问在课堂上使用频率最高,但随意性大。

如“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这种作法对不对?

不抱回来行不行?

桑娜对西蒙悲慘地死去有没有同情心?

10.迂回式。

讲读课文时,因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需要,有必要提某些问题,如果学生对问题难以解答,教师可将问题放置一边,然后再采用“声东击西”、“迂回包抄”的战术,设计一些问题。

如《个苹果》课后有一问:

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要使学生正确地解答这个问题,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启发学生:

“假若他们都争着吃一个苹果,这说明他们之间有没有一种感情?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

”“他们互相推让,这是为什么?

这样,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教师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提问类型和方式,有助于老师课堂传授知识,有效杜绝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一问一答,师生互动,活跃的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