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185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_精品文档.doc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本章学习要求:

     【导入】前面的学习使我们对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的途径和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生物入侵的途径来看,生物入侵的范围很广,只有了解到生物是有怎样的入侵途径,我们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切断生物入侵,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防治生物入侵?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防治这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多猖狂,反击就应该有多厉害,但是不同的生物入侵者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治手段?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2、掌握有效的治理生物入侵的方法

学习时数:

     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30分钟

课节安排:

     第一节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

     视频素材

第一节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里,经过自然的选择淘汰,小部分物种生存下来,并且进一步繁殖、生长,经过长期的过程,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

生物入侵成功,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1、降低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外来物种在入侵地成为优势种,缺少了天敌的制约,在入侵地大量繁殖,与本地物种竞争生存营养、生存空间,当地物种得不到足够的空间、营养成分,数量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这方面的实例很多,拿植物杀手薇甘菊来说,薇甘菊所到地,会死死的缠住当地植物,几十米高的树木都被缠的密不透风,把植物罩住,好像密网一样,许多树木都不堪薇甘菊的重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都枯萎,后来会慢慢死掉。

就连生长周期很短的桉树还是敌不过薇甘菊的生长速度。

     水葫芦也是一个实例,水葫芦作为饲料从国外引进,初期成效很好,但是由于没有注意控制面积,现在已经在入侵地布满了湖面,滇池的水域由于水葫芦的存在,鱼的种类由六十多种下降到三十种,足以看出这植株的杀伤力。

     飞机草也是报道的入侵比较严重的植物,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

     罗非鱼也被列入入侵分子的名单,现在在珠江水系下网捞鱼,收获最多的是罗非鱼,本地的鱼种已经很少见到,足见罗非鱼的入侵力有多大。

罗非鱼凭借着强大的生命力、繁殖力,在珠江水系占据很大的水域,大大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马缨丹也是生物入侵种,生命力很顽强,枝条落地都可以再生,马缨丹植株周围很少有杂草的出现,马缨丹对其他植物具有化感作用,会竞争其他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物种竞争营养,从而降低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2、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入侵种的存在除了和当地物种竞争生存的养分、生存空间外,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结构造成破坏,改变当地的土壤、水域的水质等等,破坏当地的食物链。

     在南非对当地14种引进的农作物造成危害的130种害虫均为本地种,它们原来并不取食这些作物,而是由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促使这些昆虫改变了食性的结果。

一些水生入侵种如福寿螺由于数目过多,生成大量的排泄物,超出水域的承受能力,造成水质污染。

     澳大利亚1859年从英国引种12只欧洲野兔,在澳洲没有鹰和狐狸等兔子的天敌,野兔繁殖很快,到1907年兔子已遍布澳洲大陆。

与牛羊等争夺牧草,危及畜牧业的发展,对当地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澳洲政府出动军队歼灭,没有效果,后来食用细菌攻打,起初有用,但是时间长了兔子产生了抗药性。

兔子占据了草地,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在一些入侵植物如马缨丹的周围很少看到其他植物或者杂草的出现,研究表明植物本身可以分泌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渗入到土壤中,改变了土壤结构,其他植物无法生长,对其他植株具有化感作用。

3、改变遗传多样性

     生物入侵种在入侵地经过选择淘汰后生存下来,已经适应了入侵地的环境,研究发现入侵种已经和原产地的物种发生了变异,针对变异种的出现,更难进行处理。

它们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单纯的原产地的天敌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应该说变种的杀伤力更强了。

外来物种破坏了入侵地的平衡,使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有些入侵种可以与同属的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杂交,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可与假蓍紫菀Asterptarmi-coides杂交。

入侵种发生遗传漂变,最后引起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本地种的遗传侵蚀。

4、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本地的水土保持

     引自澳大利亚的巨尾桉,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生长速度很快。

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十分干燥,土地皲裂。

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就会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

适时实行轮作,因此引进巨尾桉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控制性引进。

对于那些水分比较充足的地方考虑栽植桉树,否则会适得其反。

5、破坏当地的旅游业,影响经济发展

     入侵种在入侵地猖獗,国家花费巨资去除去这些生物入侵种。

广东省的薇甘菊泛滥成灾,国家花费人力、物力对薇甘菊进行铲除,花费上亿元,但是薇甘菊还是不能彻底根除。

水葫芦也使生物入侵比较严重的生物,它们泛滥时会阻塞航道,阻碍航船的航行,国家花费十几亿对水葫芦进行打捞处理。

滇池作为我国美丽的风景区,近年也被水葫芦侵占,几乎整个湖面随处都可看到水葫芦,大大降低了旅游收入,对我国经济直接造成损失。

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在短短十年间,疫区已扩至江浙六省,发生面积约6.6万公顷,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构成了巨大威胁。

蔗扁蛾(又称香蕉蛾),1987年随进口的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全国的普及,蔗扁蛾也随其扩散。

蔗扁蛾食性很广,喜欢以作物的秸秆为食物,蔗扁蛾造成香蕉、可可、玉米等作物局部受损,严重的还会秸秆被吃空,蔗扁蛾大量繁殖的地方会造成当地农作物和水果的减产,本来可以卖好价钱的香蕉,被蔗扁蛾感染后只能减价处理,农民深受蔗扁蛾之害。

一些农业和林业病害虫的防治造成农业和林业的减产,损失惨重。

号称水果杀手的地中海实蝇,曾经在美国盛行,造成美国的水果不能出口,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国家因为生物入侵直接和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治理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很多,生物入侵猛于虎也。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入侵种的出现会破坏原来的物种,使原来的景观完整性出现破坏。

例如,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的仙人掌属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长势很好,但是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现在已经很难见到。

有的入侵物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广东的金钟藤,长势很好,生长速度惊人,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

7、影响人类健康 

     生物入侵会对社会带来种种问题,可能入侵者是某些细菌或者病毒的中间宿主,福寿螺在我国就上演过一场灾难。

北京的消费者由于食用香香嘴螺肉(凉拌螺肉)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

原来罪魁祸首是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福寿螺的大规模繁殖也使广州管圆线虫有了生长的空间。

后来爆发了由福寿螺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有感冒发烧的症状,严重的害可以致命。

以后在食用福寿螺前要彻底加热。

马缨丹也是入侵比较严重的物种,由于马缨丹花色艳丽,深得好多人的喜爱,但是它的果实有剧毒,发现过误食马缨丹浆果中毒的事件。

     现在的生物入侵不单单是指植物、动物的生物入侵,像一些细菌和病毒也可以造成生物入侵,艾滋病毒是靠血液传播的疾病,我国现在艾滋病病人的数目也在增加,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出现的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且也造成农业和家禽的减产。

引起非典的病毒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谈起当年的非典都心有余悸,涉及范围很广,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很多人死亡。

这些都证明了这些传入的细菌、病毒有很强的杀伤力,我们不能对它们放松警惕。

     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使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我国已经把防治生物入侵提高到战略高度。

第二节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像绿色癌症一样,潜伏期很长,具有时滞性,不容易发觉,但是当发现时可能已经晚期了。

因此治理费用很高,成效也不是很大。

所以,我们更应该对那些容易形成入侵种的生物进行早期防治,在早期未形成入侵前就进行监控,防止形成大规模入侵。

具体的做法是,在预防阶段采取的措施为:

1、对生物入侵的早期建立预警机制 

     对现有的我国的入侵种进行整理、并详细描述入侵种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及其危害性、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没有发生生物入侵的地区,可以发动群众或者义工等共同监测,一旦发现危险物种,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可以根据记录,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国家应该大力培养生物入侵方面的专业人员对生物入侵的严重程度进行监测、评估。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能清楚辨别生物入侵的种类并且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引种要谨慎,在证实确实是会给我国经济和生态发展带来效应的物种,有必要引进,但是对于想引进的物种要进行封闭实验,并在引进后进行监测和预防,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减少出现其成为生物入侵种的可能性。

     一种外来生物侵入后,可以潜伏几十年,生态平衡的改变可导致爆发性侵入。

建议可以召集一部分义工进行生物入侵物种识别的培训,然后可以把培训过的义工派到各个小区或者容易产生生物入侵的林区附近,定期对观测地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情况可以及时上报,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抵制生物入侵。

2、加大对生物入侵的宣传

     生物入侵虽然在国外已经被被普及,国外已经有许多出版的书籍、报纸报道,但是国内对生物入侵的报道相对比较少,生物入侵这个名词只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才知道,可见普及的力度远远不够,好多人都不明白自己只是在旅游时看到某种植物很好看或者某种动物很好玩,为什么不能带,这是个人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接受检查。

     今后建议多对人们进行生物入侵的危害、入侵途径进行报道,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等报道,尤其在旅游地附近要张贴谨防生物入侵的标语或者海报,把旅客想带植物或者动物回家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

在儿童出版物或者画报里面添加生物入侵的内容,或者以漫画的形式宣传生物入侵,在电视或者电影的广告间隙插进关于生物入侵的公益广告,加大生物入侵的宣传力度。

     汇总我国所遇到的生物入侵物种,并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特点和危害性进行描述,建立提供生物入侵资料的平台。

可以定期发布最新的生物入侵的研究报道或者各地生物入侵的情况报道。

使广大人民对生物入侵有更详细的了解,相信在实例的见证下人们的认识一定会提高。

发动广大群众,齐心协力,一定会战胜生物入侵。

在一些人们活动频繁的场所,可以加上一些有关生物入侵的广告牌,大家在闲暇之余可以看到生物入侵的危害,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行为。

     在生物已经形成大规模入侵的阶段,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措施,把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保护对象,例如:

岛屿,具体如下:

1、严格控制动植物的引种和监测

     缺乏对引进物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和长期监测。

在引进物种前要慎重考虑,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要引进任何物种,不要和任何国家交流,以免发生生物入侵。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物种的引进使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生生物入侵时由于没有采取严格的控制机制,等到问题严重时才发现。

如果一旦发现生物入侵,可以迅速上报到相关部门,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澳大利亚以前没有兔子,后来从英国引进兔子,供观赏,后来兔子跑到草原上开始大肆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