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17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_精品文档.do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1课时。

我认为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达标测评策略、说教学反思五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

1、说课程标准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做出简要评价;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简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说地位和作用

地位: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边疆地区,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自然资源丰富;新疆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新疆的社会经济面貌,标志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能源结构调整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因此,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

作用:

本节是对前面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中有关新疆内容的补充与深入,本节围绕着“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绿洲农业”这一主线编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生产、生活,同时人类活动又会影响自然环境。

3、说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前面对“西北地区”的学习,对新疆的内容有了一些了解,但学生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及交通的影响了解很少。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新疆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新疆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特征,能手绘新疆的地形分布特点“三山夹两盆”。

(3)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读图说明新疆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5)通过阅读地图、资料,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新疆的绿洲农业是如何适应新疆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起来的。

(6)通过综合分析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树立起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目标的达成方法:

(1)让学生读“中国行政区图”找到新疆,明确新疆仔我国的西北方位,并找出新疆的国外邻居8个,明确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边陲)。

(2)通过阅读“新疆地形分布图”,推荐旅游路线:

沿东经87°经线自北向南穿越新疆,找出依次经过的5个主要的地形区,归纳地形分布特点“三山夹两盆”。

给出空白图,在图上填写“三山、两盆”,并结合“疆”字的右半部分记忆新疆地形分布特点。

让学生能够记住新疆地形分布的特点并能说出各个地形区。

(3)在讲述气候时,会通过一首情诗说明深居内陆的影响是降水少,让学生自己说出气候类型。

读图找出新疆主要的河流,分析干旱环境下河流多为内流河,最具有代表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启发学生:

新疆干旱,为什么当地人却盼望太阳出来?

当地人是如何利用水资源的呢?

(播放动画:

坎儿井)明确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5)通过动画学生明确水源,水源集中的区域会形成绿洲。

通过动画、游戏模拟塔里木盆地附近的地理事物,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河流,拖放绿洲,城市,道路的分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也能够分析出制约新疆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水”。

4、说学习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②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确立依据:

在学习新疆时,新疆的地形较为特殊,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点影响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也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又使得新疆形成了特色农业—绿洲农业。

(2)教学难点:

①新疆“干旱”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确立依据:

对于学生而言,分析新疆干旱的原因较为简单,但分析干旱环境对新疆的农业、人口与城市及交通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要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将其设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

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1、说教法:

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指导学生读图并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

因此,多媒体信息在本节教学中担当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1)创设情境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旅游路线展开的,在上课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大美新疆》配上欢快的音乐以及文字说明。

利用多个动画,如坎儿井设施的建设和绿洲分布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讲到新疆特色农产品时,播放《舌尖上的中国-时节》中的内容,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2)利用关系图启发教学法:

新疆的许多地理特征与干旱气候有关,因此可以利用关系图来进行启发教学。

(3)问题探究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与肯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2、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

采用引导学生阅读地图、讨论、比较归纳相结合。

(2)小组合作探究:

各小组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地形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等特征

(3)角色体验:

学生们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新疆,了解并认识新疆;利用活动探究题进行角色转换(假如学生是新疆当地的中学生等),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说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选择

为帮助学生顺利达成重点目标、突破学习难点,在课堂中选取以下资源:

(1)自制导入视频《大美新疆》

(2)动画《中国行政区划》和《坎儿井》

(3)新疆地形分布空白图(4)游戏动画《塔里木盆地附近绿洲的分布》

(5)《舌尖上的中国-时节》中瓜果最“甜”介绍

(6)小结视频《还你一个真实的新疆》:

对新疆的整体介绍

教学工具:

使用SMART白板课件,利用白板的交互式特点,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如使用翻版工具、计时工具,学生在白板屏幕上手绘新疆地形及河流、绿洲、城市分布,效果非常好

三、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以旅游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课堂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并借助各类信息化资源展示交流(如视频、动画、游戏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与本节课有关的视频,播放视频《大美新疆》片段。

(视频中:

新疆舞蹈、胡杨、沙漠、绿洲、驼队、河流、羊肉串瓜果等)。

意图:

直接明了,直观导入。

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

一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

开启新疆之旅:

究竟是怎样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新疆独特的美呢?

大家想不想了解新疆?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开启新疆之旅,老师自告奋勇给大家当导游好不好?

(二)、课堂教学:

学习活动有三个(怎样学)

出示目标:

目标展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一】认识位置(走进新疆)

展示中国行政区图,通过读图将学生带入新疆:

(1)看图找新疆,确定在我国的方位

(2)海陆位置—找邻居国内邻居—甘青藏

国外邻居——8个国家(邻国最多省)

(3)思考:

邻国众多对新疆发展有什么影响?

(4)范围:

观察新疆的面积有多大?

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能简要评价新疆的地理位置,所以先要明确新疆在我国的方位(西北),深居内陆有什么影响呢?

(降水少)为后面学习新疆的气候做铺垫。

四周都是陆地,找出国内外的邻居,明确新疆位于“边陲”,其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进而提问学生邻国众多对新疆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学生会回答:

利于对外开放,加强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等)。

范围学生观察即可明确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指导策略:

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行政区图”快速找到新疆并判断在我国的方位(我国最西段的省份)。

读图找出与新疆相邻的8个国家(邻国最多),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从而为学习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环境知识做铺垫。

【活动二】认识自然环境特征—地形等(探索新疆)

小组合作探究(计时2分钟完成)

(1)沿87°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

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说出各山脉的走向?

(3)概括新疆的地形特征

(4)仔细观察,看看新疆地形分布特点与“新疆”哪个字非常吻合?

动手绘制:

你能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转绘到手中的空白图上吗?

设计意图:

新疆的地形分布特点“三山夹两盆”很重要,因为高山环绕的地形特点会影响气候。

出示地形图,更形象、更直观,各小组分工协作,计时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细心观察,有大发现。

指导策略:

呈现新疆地形图,指导阅读教材中乡音的图片、文字,引导学生概括新疆的地形特征。

通过观察并反复练习,进而要求学生能动手绘制新疆的地形分布特点。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气候:

提问:

去新疆旅游考虑到气候因素应该准备哪些物品?

(太阳伞、防晒霜、水、衣物等);河流:

查找主要河流,结合已学知识判断类型,分析水源等。

【活动三】认识新疆绿洲的分布(对人口、城镇、道路的影响)(深入新疆)

思考:

《坎儿井》动画中引用的水源来自哪里?

沙漠中有水源的地方称为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正是因为有了水源,才有了绿洲上一拍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了解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的关系!

1.说明游戏规则,结合刚才动画《坎儿井》中的水源地,画河流

2.有水源的地方就有绿洲,拖放绿洲;3.城镇如何分布?

拖放城镇

4.新疆的绿洲相距甚远,交通以公路为主,公路应该如何分布?

画公路

设计意图:

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难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明确绿洲的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关键。

通过动画游戏——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展开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在白板上动手画出河流,进而拖放绿洲、城镇,画出公路。

一位同学在画河流时,出现错误,其他同学可以上来改正,在盆地的边缘地区,有河流区域学生会将绿洲拖放,得出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

绿洲地区城镇集中,道路沿绿洲分布,呈环状。

学生会得出新疆地区绿洲、经济的发展、人口与城镇的分布都会受到制约的因素-----水。

指导策略:

说明游戏规则,指导学生走上讲台,开展游戏活动。

学生出现错误时,给予提示或者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干旱环境对新疆的农业生产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最后,让学生整理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如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绿洲地区人口、城镇集中等。

【超前备课】:

开放性探究

1.假如你是新疆的一名中学生,

你的生活和现在相比会发生哪些变化?

2.假如要到新疆定居生活,你会选择把家安在哪?

为什么?

七嘴八舌

说一说

角色转换,开阔学生思路,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新疆发展献计策

超前备课:

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提到新疆的暴徒分子等。

提前准备好图片:

阿里木(感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