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081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_精品文档.doc

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修正草案)

第一节序言

第二节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

第三节任务的重点部分

第四节基础科学的发展方向

第五节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

第六节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

第七节科学技术干部的使用和培养

第八节国际合作

第九节结束语

注释

第一节序言

  进行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为着实现国家的这样一个基本任务:

迅速壮大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力求某些重要的和急需的部门在十二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建设中许多复杂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能够逐步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作到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第二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又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在这个期间内,将全部地或部分地完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建设任务,一个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各门科学都有了崭新的发展,并且彼此互相带动、互相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科学和新的科学生长点,使自然科学占领了许多新的领域,引起生产技术的不断的更新。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利用铀、钍等原子核内所蕴藏的能量来发电了,不久还将进一步学会利用水里的重氢的核子聚变作为动力的来源。

电子学技术的应用,原来只限于通信和广播的范围,现在已经成为进行各种观测、传达、计算和控制操纵的极为重要的环节。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局部的自动化早已实现了,现在正在实现全面自动化,机器不仅能够用来代替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某些机器像电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某些劳动。

高温、高压、高速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殊性能的物质的人工合成方法,使人们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利用自然资源,把社会生产的领域空前地扩大起来,以丰富人类的生活。

这些科学新成就,正为人类社会准备一次新的生产技术大革命。

我国在这个大革命的前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一切科学技术成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充实和发展这些成就,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比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落后了几十年。

解放前,虽然在某些科学部门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但因受到旧的社会制度的限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解放以后的几年当中,随着整个社会条件的转变,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许多部门如资源调查、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气象、地震、医药卫生以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和培养干部工作,都结合国有的需要,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是,几年来的进步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状态。

在近几年的建设事业中,不只是一些特别重大的复杂的技术总是就连某些比较一般性的问题,也还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还必须依靠兄弟国家的帮助。

目前在我国,最新技术的应用还处在萌芽阶段。

和这些新技术有直接联系的某些重要科学部门,如原子核物理、空气动力学、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等几乎还是空白,或十分薄弱。

某些原来较有基础的部门,虽然这几年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们和客观需要之间的矛盾不但不见得有所减轻,却更显得尖锐化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努力使我国科学技术工作逐步走上自立的道路。

对于科学的空白部门必须迅速加以填补,原来较有基础的部门必须迅速加以提高和加强,务须迅速摆脱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现象,在十二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我国科学技术既然还很落后,在短时间内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按计划进行的,服务于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配合整个建设计划的需要。

因此,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必须实行全面规划。

只有这样,才便于国家更有效地加强地科学技术战线的领导,把全国各部门分散作战的力量组织起来,把一切潜在的和仍被闲置的力量发动起来,组成一个全国性的相互协调的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力量,来完成巨大的任务。

  根据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和我国科学技术力量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发展速度,并参考世界各科学技术先进国家、特别是苏联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和我国工业建设初期发展技术的经验,我国发展科学必须执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实现这个方针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方向,确定国家的重要科学技术任务,把各个科学部门的力量汇合在统一的目标下。

在所确定的各项重要任务中应挑出更重要的和更急需的任务作为重点,在这些重点上,集中必要的力量,大力开展研究,并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发展。

  2、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尽量避免重复研究国外早已解决了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由于有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帮助,我们是有便利的条件可以运用的。

在学习、掌握和利用国外的成就时,应该特别注意结合我国资源情况和技术要求,总结我国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创造性和实事求是精神,防止简单的一味抄袭和盲目的模仿。

  3、必须及时地积极地积累自己的科学储备。

科学储备的主要内容是科学理论的储备,既包括基础科学理论,也包括技术科学和其他应用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的泉源是生产实践,但理论既经形成就对生产实践的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

根据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技术上带有根本性质的进步和革新,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

因此,要想在今后逐步作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科学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依赖地位,就必须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科学理论储备,大力加强和充实理论研究的力量,克服忽视理论研究的近视的倾向。

  根据上述方针,我们就重要科学技术任务、科学研究机构和人员、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首先从十三个方面提出了五十七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

这十三个方面是:

(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二)矿冶;(三)燃料和动力;(四)机械制造;(五)化学工业;(六)建筑;(七)运输和通讯;(八)新技术;(九)国防;(十)农、林、牧;(十一)医药卫生;(十二)仪器、计量和国家标准;(十三)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和科学情报。

第一个方面有一项或几项任务。

每一个任务又包括若干个中心问题。

每一个中心问题都参照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和最近两年的研究题目。

这些任务都是针对我国今后十年左右经济建设事业各个重要方面的需要提出来的。

因此五十七项任务是国家的、重要的、综合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各个科学部门配合起来解决,需要有关的各个部门和科学家们把它们放在优先地位上用共同力量来完成。

除这些任务外,尚有一些研究项目,没有列入这个规划中,这些项目可以由有关部门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研究。

  57项任务总共包括616个中心问题,工作量是十分浩大的,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根据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抓住最关键性的问题,着重加以解决。

这一类的问题综合成为第三节中所列举的12个重点。

这些重点在人力和物力上都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在57项任务中,已经包括了和国家建设直接有关的各种科学理论问题,并且还专门把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列为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又从学科角度对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科学部门做了规划,初步确定了这些部门的发展方向。

  由于现代科学正向着许多新的领域发展,在12年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以内,随时都会有新的发现。

随着这些发现和其他条件的变化,我们现在所拟定的某些解决中心问题的科学途径、某些中心问题、某些任务、甚至某些重点项目都会有一些变化。

因此,在今后执行这个规划时,必须保持必要的灵活性,以适应我国建设情况和世界科学的发展变化,并避免束缚科学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规划中还对全国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主要是科学院、产业部门和高等学校三个方面之间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原则)、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作了一般性的规定。

对于若干重要紧急的任务,还做出了比较具体的措施。

至于人员机构的更具体的安排,应在今后的长期和年度计划中进一步平衡。

  国际科学合作的规划是按照这样一个原则进行的:

就是力求自力更生,但要有计划地合理地运用兄弟国家的帮助,虚心地学习一切国家的长处,并把学习外国长处和继承发扬科学遗产、总结本国的经验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第二节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

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我国幅员广阔,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包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和高原,也有广大肥沃的平原;海岸曲折,全长达11,000公里。

我国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要使这些优越的条件和富饶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及时的开发,必须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便掌握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从而提出利用和开发的方向,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各区和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远景以及工、农业合理配置的方案。

  地图是认识和利用自然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

我国现有地图,从质量和数量上说,都远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地理的特点,掌握和改进测量制图的新技术,发展测绘科学,以加速制成全国的基本地图。

  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研究,既可服务于农林、水利、运输、渔捞及基本建设等事业,又可对海空军及其他兵种活动提供海洋及天气的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水文、气象的有利因素,避免或改造其有害因素,就必须首先建立统一的海洋、陆地水文、气象站网系统,改进仪器和观测方法,进行精密观测,取得全面资料,了解和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改进海洋、陆地水文、气象的短期及长期预告。

  为了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对矿产、水流和生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业建设上,首先要解决的是矿产资源问题。

必须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阐明矿产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同时,还必须掌握和发展各种新的勘探方法。

  我国河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水能的储藏量很大,但是目前若干地区还受着严重的水旱灾害的威胁。

我国的几条主要河流具有许多特点,如长江流量大、洪水大;黄河泥沙多,河床变迁剧烈,并且河床的泄洪能力也感不足,华北和江淮平原地势平缓,经常积涝成灾。

为了根治水害,综合利用水利资源,必须研究有关流量调节、水能利用,泥沙控制和水利经济等科学技术问题。

  在生物资源方面,应特别注意北纬21度以南的地区,这里有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适合发展橡胶、咖啡、剑麻、金鸡纳树和椰子等经济植物。

  海洋中蕴藏着重要的生物资源、化工原料和矿物资源,过去我们研究得很少,利用得更少。

“海洋学”在我国还是个空白科门,应尽速展开海洋资源的综合调查研究。

  为了全面规划各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还需要对某些特定的地区地质、地貌[1]、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矿产、水利、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农、林、牧和社会经济的现况,加以综合调查研究,制订生产力合理配置的方案。

这项工作应该首先在重点开发地区进行,在不同的地区又应该找出不同的重点调查对象。

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地区是我国今后工农业建设的新基地,冶金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广阔发展远景,已可初步肯定;可供开垦的荒地面积非常广大,畜牧业的发展也有远大的前途。

因此,应该围绕这些重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西藏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情况目前了解尚少,在西藏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不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长江、黄河的流域规划,热带地区的综合开发,也必须在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国民经济的全面及长期发展,要求各个区域的生产建设互相配合,因此,必须按照国家计划工作的需要,分期研究和总结全国自然和经济的基本情况,作出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为拟订技术政策、规划生产配置提供科学根据。

  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下列十项科学技术任务。

  第1项:

中国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

  自然区划是根据不同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