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901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汇编Word格式.docx

19世纪40年代中期。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3.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简答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

(4)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再次,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十六大报告指出)

(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3)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4)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5.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2)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3)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4)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6.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7.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1.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本质:

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现象:

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二、填空

1.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2.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3.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4.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5.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6.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

7.发展的实质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9.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人的社会实践。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1)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3.人生活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承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他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①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8.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0.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2.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4.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5.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A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

①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B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只有找出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16.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①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

  ②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

  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7.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意义: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认识客体:

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思想路线:

是指一个阶级与其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

1.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能动性。

2.认识主体的结构分为:

个体、群体、人类整体(最高层次)诸层次。

3.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总体,既包括现在的人,也包括历史的人,还包括未来的人。

4.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5.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6.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8.党的群众路线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简答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

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2)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意义(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这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