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971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_精品文档.docx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读书报告

巍巍中华,幅员辽阔,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江南,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生长在广袤大地,潇潇风雨、漫漫黄沙、滚滚江水、俯瞰中华大地,阅尽南北,纵横东西,人文地理,各有差异,今随书远行,仿若朝圣,踏遍万里河山,惯看春花秋月,人不是向外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泱泱华夏,自有乾坤。

窃以为与其报告内容,不若重返这场历经全国的心灵之旅。

姑妄言之,若有错误,望多斧正。

一、总览

欲深知广阔大地,需从整体预先了解。

中国、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海陆兼备,自南而北,横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可谓应有尽有。

另位居欧亚大陆之东,太平洋西岸,受季风之影响尤为强烈。

地貌则高低起伏,各尽其美,有世界屋脊,有茫茫大漠,亦有一马平川。

风度自易,然不改本色。

更重要的,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可听香、赏舞,有曲径微花之精妙,枯树空山之空寂,冷月和风之悠远,慧剑扁舟之洒脱,正是各异的人情风土,孕育了中华的艺术与文化。

1、地貌

我国地貌类型约略可分为:

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

山则蜿蜒曲折曲尽其意。

原野则广阔无边无法言说。

总轮廓自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形成这样的地貌是内力、外力、地表组成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君不见中生代燕山运动,一时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已初具。

君不见喜马拉雅运动,垂直升降造就地势差别。

外营力的作用时常取决于气候条件,降水多寡往往决定着某一地区的状况,比如向西北方向干燥剥蚀的作用逐渐占了上风。

现代冰川,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和云南丽江的玉龙山,西抵帕米尔和昆仑山慕士塔格,东到四川西部的贡嘎山。

纵横各达两千五百公里,提供了沙漠绿洲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资源。

地表物质的组成同样有重要影响:

巨大的花岗岩体往往奇峰林立、陡峭奇骏;大面积玄武岩熔岩流常构成阶梯状的熔岩台地,古老的结晶岩大多为高峻的山地,中生代的红色岩层常构成波状起伏的丘陵,干旱地区易形成沙丘。

2、气候

形成主因有:

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季风环流、地形。

大陆环流与季风进退往往随季节转换过渡

影响我国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寒潮和梅雨,另外东南还会有台风。

江南梅雨可谓连绵,一至梅雨季节,连月不开,日星隐耀。

气温年振幅冬季为负距平,夏季为正距平,愈向内陆则距平增大。

南北的温差也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农耕期的不同,

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趋势为: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愈向内陆递减愈迅速,降水往往受到季风的影响。

3、陆地水

我国河流的流域包括外流流域和内流流域两大部分,外流流域包括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总面积达6114728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63.97%内流流域主要位于蒙新干早地区和青藏高原内部,面积为3444642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36.03%。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南半壁的外流流域,内流流域的水系很不发育。

水系的这种不均衡分布,主要与气埃和地形条件有关。

5、植被与土壤: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属和土壤类型最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

土壤与植被不可分割,其分布均与气候有脱不开的联系。

二、第一站——东北区

之所以选择东北作为第一站,除去《自然地理纲要》编排的原因,也是因为作为一个从黑龙江独自来求学的女孩,颇有些想念家乡,思乡或许是漂泊的人永不可更改的情怀,月是故乡圆,在南方温暖之地度过了有生以来最温暖的冬天,却开始怀念充斥着鼻腔的冷风和冰雪的味道。

读过这本书之后,略有愧称自己的家乡之感,知之甚浅,反省之。

一路向北,至峻岭变群山、至群山变丘陵,山地丘陵与平原相依相抱。

身着厚重棉衣,来到了寒冷了东北地区,不,是回到了令我温暖的东北。

纵观东北区全区地势,可见形成半环状的3个带,最外的一环是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河谷谷地,其内紧接着高度不大的山地。

西部山地以大兴安岭为主干,东与伊勒呼里山、小兴安岭山地相接;东部山地主要有张广才岭、长白山地等。

这些山地和丘陵环抱着松嫩平原,而在东部松花江下游及乌苏里江左岸,是低湿的三江平原。

东北区位于中纬度西风带亚欧大陆的大陆东岸,为东亚夏季风影响的北部边缘地带,地面气流有着明显的冬夏交替,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显著。

冬季漫长,是我国最寒冷的自然区。

这里年降水总量不算丰沛,但是温度低,蒸发量小,相对降水量较高。

东北区地带性的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十分清楚。

以山地而论,北部主要为寒温带针叶林一棕色针叶林土地带,东部和南部主要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一暗棕色森林土地带。

以平原而论,东部三江平原以沼泽、草甸为主,在低山、丘凌上可见落叶阔叶林和薄层暗棕色森林土,松嫩平原则为草甸草原一黑土地带。

三、第二站:

华北区

从东北向南,我来到了华北区,华北区约位于北纬32~42°之间,大部居我国东部暖温带。

北部大致沿30000C°活动积温等值线与东北区、内蒙区相接;西部在黄河青铜峡至乌鞘岭一段与西北区相接,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花,挑河以西至白龙江,南以秦岭北麓、伏牛山、淮河与华中区为界,东及于渤海和黄海。

东西跨越经度20°以上,东西长而南北较短。

全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0%左右。

华北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

华北为我国古代文化中心,历代封建王朝的大面积垦植和开发,给自然界带来了很大变化。

来到华北,不得不看黄土高原,站在纵横破碎的高原之上,不可不为之兴怀,生态本无所谓脆弱与否,但是对于脆弱的人类来说,生态的变化是有深刻影响的,然而我们却依旧在恣意破坏,以发展为名,剥夺未来的发展,悲矣。

华北区植被与上壤的地带性现象主要表现在经向上的递变,即随水分自东向西减少,依次出现.湿润落叶阔叶林一棕壤地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一揭上地带、半湿润森材草原一黑沪土地带和半千早草原一灰钙土地带。

四、第三站:

华中区

华中区大致位于秦岭和南岭之间,西起青藏大高原的东侧,东迄于海,约当北纬24~34°、东经103~123°之间,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浙闽地区,面积约18。

万平方公里。

华中区范围相当于我国亚热带,北与华北区接壤,南至南岭山地南麓,大致从福州以南,经广州和南宁以北,止于百色附近。

今求学于南京,也算是身处华中区划。

作为南北方的过渡地带,这里在地形上以四川盆地及其以下的长江为主轴,自南北向河谷方向倾斜,并逐级由西向东降低。

除秦岭大巴山地和贵州高原外,低山丘陵与盆地平原相间分布。

明显的过渡性景观是其中特色

我国区域广阔,各区各地难以一一概括之,是以行程继续而不再赘叙。

此次灵魂之旅行,不可谓收获不丰,身处一室而观全国,包揽江山风月,一书之内,自有乾坤,内容庞杂而精细。

寥寥数千言,不可一一涵盖之,短短一学期,难以细细品读之,身为我南学子,不论是作为常识了解,还是作为知识掌握,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应熟读,精思,审问之。

报告如上,如有疏漏,还望多多包涵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