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895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

《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灰椋鸟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

上午好。

昨天下午我有幸执教了读书班的一节研讨课《灰椋鸟》,这是苏教版五下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徐秀娟用优美的笔触向我们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这篇文章以“灰椋鸟”为题,但是文章却没有落入俗套地介绍灰椋鸟的形态、习性、繁殖等常识,而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灰椋鸟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因此,我们学习《灰椋鸟》,却不能只了解灰椋鸟。

因为,在灰椋鸟的背后,有一群辛勤劳作的林场工人——作者在为鸟儿欢呼的同时,也在为林场工人而欢呼。

其实,我们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对灰椋鸟的认识,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作者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白天鹅,不慎落入河底,那年,她才23岁……因为有了林场工人的劳动,灰椋鸟才有了安全的家园;

因为有了那个美丽的故事,所以这篇文章也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在执教此文的过程中,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认知特点,打破以往的第一课时读读书、写写字的习惯做法,布置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读,基本扫除了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开展知识抢答,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自由阅读之后,依据文章中几个关键词理清课文脉络,进入文章主体部分鸟儿归林的学习。

然后着重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走近那些灰椋鸟。

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的几个词语有层次的引导学生读书、品悟,进而体会灰椋鸟在林中生活的快乐、自由和热闹。

通过自读自悟,领会、欣赏、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在学法指导上,我紧紧围绕“读——画——品——想”四个环节,通过读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结合几幅鸟儿归林壮观场面的欣赏,加深对灰椋鸟归林浩大气势的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较好的调动。

这样的设计思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真切对话,“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都应当给予鼓励和引导。

作为教师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

如:

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

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谈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对灰椋鸟的认识起到了拓展的作用,升华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我用一个真实的故事音乐做背景习字,起到了情感的熏陶,进一步烘托了全文的主题。

课后布置辨字、写词、造句和想象小练笔。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一个是对第四自然段的解读还有点粗糙,如“投入”一词的情感因素在构想中有挖掘的的设想,但在课堂上没能促成有效生成;

第二个片段中学生的想象说话还不够充分,整堂课的节奏稍慢了一些,对开头的欲扬先抑式的满不在乎、文中的迫不及待和结尾“情不自禁的欢呼”这样的情感线索都有待在教学设计中进一步完善。

同时对课堂的调控与火候把握需要进一步磨练。

刚才胡老师说的师本位的意识还是浓了一些,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

由于能力限制,场面较大的研讨课上的比较少,教学中的失误在所难免,简短的反思仅仅是管中窥豹,一己之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斧正。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