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在练习中发现,想想做做1先摆一摆,再填空
(2):
11个三角,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11/2=()......().有些学生不会摆,也算不出来,不会去主动的想乘法口诀,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要关注到这一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然后继续利用小棒,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小棒活动,13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呢?
在黑板上贴出13根,请同学来分。
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解决,得到平均每人分3根,还剩1根。
问题:
还剩1根,还能不能继续分呢?
如果再继续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说到:
不能继续分,因为这时只有两根,而有4个小朋友。
如果把这两根给了其中的两个小朋友,另外两个小朋友就少一根小棒,这样就不是平均分了,所以剩下的两根是不能再分了。
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还能再分。
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不能再分。
学生回答:
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
剩下的小棒数多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
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并再次明确余数小于除数。
我顺势问学生,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什么?
最大的余数是几?
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什么?
总之,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并且学生有兴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伸的空间。
第二单元
认识整时和认识时、分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
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
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
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
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
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问题上,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多种形式数一数,算一算,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我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拨一拨钟面,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发现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我的目的是不用规范化的做法束缚学生的思路,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面、经验探索新知,充许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快乐!
同时,让学生注重动手操作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区别时针走1大格和走几个大格的不同,在操作、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认识分这一环节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分钟能干什么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唱唱、做做、说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时间的有关认识的记忆。
这样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和了解时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的有关知识。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时间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钟表刻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学习如何读写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个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读的例题,8:
05和3:
55,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8:
05的难点是在读、写的时候要把“零”读出来、写出来;
3:
55的难点是学生很容易说成是4:
55,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时针指这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3:
55时针大约指着4,学生便认为是4:
55,这是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运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我播放了两个钟面活动的动画,第一个钟面从8时整走到8时零5分,第二个钟面从3时整走到3时55分,让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观察,体验时间的变化,明白真正的时刻,清楚地看出时针走过了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然后观察分针指着几,就是几个5分。
在学习例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帮助学生学会看时刻的方法。
钟面上的时刻的读写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的指导:
1.分针从12起所走的小格数不满10时,要读作几时零几分,写的时候也要写“零”或0;
2.使用简便写法时,“:
”应位于字的下标;
3.这里的时、分不能说成或写成“小时”和“分钟”。
认读第2个钟面上的时刻,要突出:
时针的位置还没走到4,所以钟面上的时刻是3时多,而不是4时多;
由于分针指向11,因而可以5个5个地数到55分,也可以用60分减去5分得到55分。
在学生正确读、写出例题给出的钟面上的时刻后,又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并在反馈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进一步强化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能很快读出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我觉得这是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里看时钟的机会不多,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看钟不熟练。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平时批作业、上课、吃饭等时候不时地问问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
”,帮助学生在平时积累经验。
另外,对于个别特别不认识时间的学生只能课后加强拨钟的练习,不断强化认识。
认识秒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走动的声音,通过让学生听、看,讲1秒钟可以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加深了对1秒的印象。
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让学生思考,但是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所以学生想出的动作或声音都不多。
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思考,都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全班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到新知,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我觉得课堂教学的生成学习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对生成来说,预设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两者存在着一定距离,如何恰当地处理“意外”,使教学预设在动态中顺利转化为生成,是我课后深思的另一重点。
本节课教学中,有几个这样的情景:
①刚开始观察钟面,学生直接报出了钟面上还有秒针,一共有四根针,另外一根针是定闹钟的针。
②认识秒针走动“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
”,学生在我的预设前说出秒针走一圈是60秒。
③提问“为什么秒针走1大格是5秒”时,学生说“因为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秒”。
④“自行车行100米大约1()”处的异议。
⑤“明明跑50米只用了12秒”处的争论。
对于①②情况说明部分学生认知超前,在给予正确评价的同时,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流程,将计就计以此引入下面的教学。
对③的情况,学生实际上用了类比的方法,在肯定的同时再进行深入的探究。
④⑤情况由于各生看法不一,我则更新了学习方式,由独立思考转为小组讨论,在激烈地交流中寻求正确答案。
由此,我感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对已有预设进行合理调整,不能死搬教案。
第三单元:
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
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
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中午太阳在南边;
太阳从西边落下等。
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
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
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平面图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要想取得对数学问题的透彻理解,必须运用“再创造“的方法参与学习。
矛盾由学生亲身体验,方法由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收获的不只是问题的结论。
在本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到运用规则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时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在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