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782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

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二、走进作家

1.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

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作者的代表作:

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

“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解题

来,助词,无义;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

”“回去啊!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基础梳理

(1)字音

瓶无储粟(sù

) 

 

求之靡(mǐ)途 

田园将芜(wú

)胡不归 

轻飏〔yá

ng) 

壶觞(shāng) 

眄(miǎn) 

流憩(qì

矫(jiǎo)首 

遐(xiá

)观 

出岫(xiù

景(yǐng)翳(yì

)翳 

西畴(chó

u) 

窈窕(yǎotiǎo)遑(huá

ng)遑 

耘耔(yú

nzǐ) 

东皋(gāo) 

心惮(dà

n)远役 

犹望一稔(rěn)

(2)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4、整体感知

解题:

《归去来兮辞》包括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序”中主要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

的经过;

正文主要写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和农村生活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感想。

一)研读小序

1、齐读小序,然后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梳理字词句

2、序文说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几点理由?

(用原文语句回答)

3、概括小序的内容,并试图说说其作用。

明确

1、序言:

主要介绍了自己做官的原因和离职的理由: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2、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因生活所迫而做官,又因违背自己的本性难堪而在八十余日后,弃官而去。

3、当堂训练。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

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

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5)翻译下列句子。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二)梳理正文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3)具体品读

研读第一自然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恨”有什么作用?

5、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2、“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4、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急于赶路,希望早日回到家中的心情。

5、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研读第二段

2、陶潜归家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请找出体现抵家欣喜的语句。

3、本段中出现“松”“菊”等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知还”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表达上有何作用?

5、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

6、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怎样的隐士情怀?

2、、“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

4、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5、家人相迎——一乐;

居家之乐——二乐;

游园之乐——三乐。

小结

这一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研读第三段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作者既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

该如何理解?

3、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一种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4、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这样写有何作用?

2、不矛盾。

“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

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别。

3、这是作者在领略大自然的真美之后,所发出的由衷赞美和不能及早返归自然的惋惜之情。

4、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这样写为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作铺垫。

小结:

第三段再一次以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

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其后描写了作者的田园生活和感受,叙述其与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

接着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然后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

虽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

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

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研读第四段

2、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这是作者抒发的感慨,也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