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回答,老师适时评价。
预设1:
海豚23元、贝壳25元、海螺13元、珊瑚标本17元
预设2:
明明拿了50元钱,要买海螺和珊瑚标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连加、连减问题,并随机板书以下问题:
1.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2.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先看第一个问题,“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能自己解决吗?
在练习本上试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预设:
用50元连续减去买海螺和珊瑚标本的钱,就算出剩下多少钱。
50-13-17=20(元)
关于这个连减算式的竖式计算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50
-13
37
-17
20
预设:
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13+17=30(元)50-30=20(元)
二、算法交流,沟通优化
(一)组内交流,思维碰撞
做完的同学把你的做法讲给同位听一听。
学生同桌交流。
(二)全班交流,梳理算法
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引领学生依次交流不同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1.交流解题思路
连减的方法:
50-13-17
学生说出算式之后,老师适时追问: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通过解题思路交流,使学生明确:
要求还剩多少元钱,就要用50元减去买海螺的钱,再减去买珊瑚标本的钱。
提问: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连减的方法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先加后减的方法:
13+17=3050-30=20
学生说出算式13+17=3050-30=20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还剩下多少钱。
2.交流连减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竖式计算方法的交流,先交流分步竖式计算的方法,再交流连续减的方法。
老师适时追问: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比较这两种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沟通两种竖式的联系,两种方法都是先算50-13,再算37-17,计算顺序是一样的。
连续减的竖式,不用再写一遍37,不仅简便而且计算过程清楚。
通过沟通,优化算法,提升思维。
现在会这样写连续减竖式吗?
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梳理连续减竖式的写法,完成板书。
3.随机巩固:
60-12-37学生独立计算,全班展示交流订正。
(三)迁移类推,深化认识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绿点问题“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
”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展示交流。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
先算23+25=48,再算48+13=61。
23
+25
48
+113
61
追问:
谁也是这么想的?
为什么大家都想到了这种列竖式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说连续加跟连续减差不多等,对学生由连续减的竖式推想出连续加竖式的做法予以表扬。
4+58+32学生独立计算,全班展示交流订正。
(四)联系对比,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看我们今天解决问题的算式跟前几个信息窗有什么不同?
引领学生观察对比,发现今天的算式是三个数相加减,顺势引出课题:
连加、连减。
三、巩固拓展,灵活应用
(一)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见图2)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订正。
(二)拓展练习(见图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这道题不是连加也不是连减,能给它起个名吗?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有加有减,是加减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见图4)
对比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计算顺序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提升练习:
判断对错,错误的请改正
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投影演示纠错过程。
(四)综合练习:
自主练习第9题(见图5)
学生阅读信息,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故事。
四、回顾梳理,反思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吧?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反思。
知识——学会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由连减的算法可以推想连加的算法,会提问连加连减问题。
能力——会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了;
我会和小组的同学学习。
预设3:
情感——我提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表扬,很高兴!
[板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持有的年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紀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建议和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更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远思维的训练。
2.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基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
设计
目标指向
效果
第一环节:
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很快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
讲授连减、连加
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绝大多数同学能掌握竖式计算,并且速度快,准确率高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绝大多数同学做题准确
第四环节:
课堂总结
对所学知识有整体认识
大部分学生能总结所学知识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去买纪念品的情境,其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有:
珊瑚标本、海螺、贝壳、和海豚玩具的单价以及一个小朋友说的“我买贝壳和海螺”。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运算的顺序,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算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倡导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
2、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这一信息窗的两道例题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两步计算的运算循序和计算方法,第一个红点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用50元减去买海螺花去的钱,再减去买珊瑚标本花去的钱,就是剩下的钱,学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计算方法。
(2)先求买海螺和珊瑚标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再求还剩多少钱,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既要学习解决此类应用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又要学会两部计算的笔算方法。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评测练习
姓名:
一、
二、
三、提升练习:
青岛版一年级语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现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含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种竖式,怎样写就比较简便?
简便在什么地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
在连加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含连减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
这样既巩固了前画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强调了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由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在计算中有的要进位、退位,有的不进位退位,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又要笔算,在计算中容易出错,我着重指导了学生认真审题,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这样学生计算的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少数学生计算速度较慢,所以教学中还要兼顾到少数学生的学习心理。
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教师应注意这方面的训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课标分析
教材编写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
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仍然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的思考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继续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力求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
具有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的估计统计、应用创新的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
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同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例题、习题的形式多样,素材尽量符合实际,图文并茂,办事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注意反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