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3738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如何解决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兴趣难以持久;

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用时长,课堂参与度低,自主学习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依托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技术,由于教育理念、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出现“班班通”教学参与意识不强,应付形式等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定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简单课件,帮助教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将讲授内容以形象的画面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接受知识。

这些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上虽然有所改进,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因此当我们完成校园“班班通”硬件环境建设后,针对目前普遍存在对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当务之急是如何有效、科学地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更新教师理念,切实使“班班通”教学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班通”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将“班班通”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从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班班通”教学模式,使“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教学理念得以体现,使我们的学生在“班班通”教学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目前,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而网络教学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班班通”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网络资源开发较强的学校,已经初具规模;

在“班班通”环境下的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开展“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型课堂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将借鉴先进经验进行“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得到更具体的、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高效课堂;

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应该是从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和教条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创新探究的能力。

所以,推动“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中的运用和实验研究,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提供平台,对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课题实验价值在于研究如何利用“班班通”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将进一步促进教师进行自我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进一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需求。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在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完善学生,追求学生个性的充分体现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发现学习理论:

 

教师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学是教师教的目的,教是学生学的手段之一;

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意识。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不是死记硬背教师讲课内容和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寻求自己的知识体系。

3、创新教育理论:

它是相对传统接受式教育而言的,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以创新人格为核心的创新素质。

改变传统教学目标与评价上片面注重知识的倾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自信心;

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

承认失败的价值和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兴趣等。

4、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在这个学习化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它既是为少年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

现代“班班通”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是莱阳市实现“班班通”教学环境最早的学校之一,现在我们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平台与教学环境直接相通,同时还辅助有实物投影等多种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校设有多媒体电子备课中心,经过莱阳市教委多次组织的假期培训,学校老师已经具有较高的自制课件和运用网络媒体技术的能力。

本课题主持人从教17年,中教一级职称,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与组织能力。

其他参与的教师,均为学校的数学学科业务骨干教师,他们均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具有较高的网络运用和利用能力,多次获得国家、省、地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多人参与、获得过县、地级优质课。

本校一直狠抓教科研的重点建设,学校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的投入,同时校长亲自督导,学校领导专职负责教科研工作,承担过国家级、地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过莱阳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烟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因此,我们学校具备独立承担较高级别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课题界定

我校开展“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探索“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总结“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形成一种引领性的、容易接受的“班班通”教学模式,为学校整体“班班通”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经验。

1.探索“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创建不同课型的教学

模式。

2.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丰富教学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引进、开发教

学软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

3.培养和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在“班班通”环境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开发数学学科教学资源素材库;

探索“班班通”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模式;

探索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技能;

培养和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五、研究内容:

1、“班班通”环境下数学新授课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研究;

2、“班班通”环境下数学习题课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研究;

3、“班班通”环境下数学复习课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研究;

4、“班班通”环境下数学讲评课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研究;

5、“班班通”环境下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

课题小组成员主持研究实施“班班通”环境下各种课型“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研究,实现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创设更好地学习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形成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六、研究对象:

本校初1—4年级的教学实验班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以“班班通”的教学环境下为基础,形成不同数学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具体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活动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实验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按照研究目标,恰当运用“班班通”网络环境的使用技巧及方法,及时观察、收集学生个体、群体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及信息反馈,确保实验的准确度、可信度、有效度。

(3)自然实施法:

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将新观念、新行为带入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高效。

(4)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通过数据统计,师生教学双边活动反馈实验信息,提取有价值地资料综合提炼升华课题的内容,做好实验的总结,建设与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在这其间要学会用理论研究去验证实验结果,使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于借鉴与推广。

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实验对照参数

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实验对照数据,为以后实验数据加以比较做准备。

对本校初一至初四级部进行了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调用学校教务处档案,查明2011年6月份各级部各班考试成绩,从中选定初一年级的5、6班,初二3、8班,初三4、6班,初四1、6班作为实验班级,由实验教师任教。

并由实验教师选取自己任教的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另一个作为对照班级。

(2)编写调查表,对8个班级的495名学生进行统计,广泛收集情报资料,对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表一:

是否喜欢数学课

很喜欢上数学课

喜欢上数学课

不喜欢上数学课

讨厌上数学课

学生人数

5

53

352

85

学生百分比

1%

10.71%

71.14%

17.15%

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分析,很明显看出现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处在一种不受学生欢迎的危险状态。

试想一门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它如何能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能让学生萌生参与的热情,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授课模式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成为当务之急了。

(二)广泛收集情报资料,对目前我校数学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我们对实验班8个班的49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老师数学课堂授课时间,调查情况及结果如表二:

超过40分钟

30—40分钟

20—30分钟

15—20分钟

121

220

100

54

24.4%

44.44%

20.20%

10.96%

我们对实验班8个班的49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最喜欢老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上课方式,调查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