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660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矿函授《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复习文档格式.docx

3、老顶的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过程:

初采—初次放顶—老顶悬露跨度增大—老顶断裂—形成平衡结构—失稳—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老顶平衡结构第一次失稳而施加给工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初次来压步距——第一次来压时,工作面距开切眼的距离(推进距离)。

初次来压时矿压显现特点:

1)来压前,顶板压力无明显增大;

2)煤壁内部支承压力增高,煤壁片帮严重;

3)顶板有板炮声响;

4)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由1mm/h到5~20mm/h;

5)支柱载荷急剧增加;

6)顶板出现拉绺现象(直接顶沿煤壁切断)。

预防措施:

初次来压前无明显征兆,顶板压力不大,致使支架稳定性差,来压猛,易造成顶板事故。

1)增大支撑力

2)增加稳定性

3)加强矿压观测及地质、开采资料

4)加强日常支护质量管理。

来压期间重点措施是:

增加支护强度;

增强支架稳定性;

保护煤壁,减少片帮。

来压条件:

有老顶存在;

直接顶垮落后不能充填满采空区。

4、老顶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的形成过程:

初次来压——老顶悬顶跨度增大——老顶断裂——平衡结构失稳——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步距——两次来压期间工作面推进距离。

周期来压步距=1/2初次来压步距)

周期来压时的矿压显现:

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加;

支柱载荷普遍增加;

煤壁片帮严重;

当支撑力不足时,工作面回出现台阶下沉;

如果支护参数选择不合理,会发生冒顶、切顶。

(周期来压显现一般较初次来压时有所缓和)

5、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竖三带冒落带—垮落带,分为不规则垮落带、规则垮落带

裂缝带—冒落带之上,岩层间产生离层、拉伸裂隙。

整体联系较好,范围广位移小,一般高15~70m。

弯曲下沿带—岩层基本上不发生离层和断裂,而是大面积缓慢下沉。

横三区:

煤壁支撑影响区——壁支撑,垂直移动小,水平移动大

离层区——————垂直位移下大上小形成离层。

重新压实区————垂直位移上大下小,重新压实。

二、采场围岩:

1、顶底板划分:

伪顶——位于煤层与直接顶之间、厚度较小,随落煤而垮落的岩层(页岩、炭质页岩);

直接顶——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页岩、砂质页岩);

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砂岩、砾岩、石灰岩)。

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泥岩、泥质页岩、砂页岩)(古土壤);

老底——直接底以下的岩层。

2、“三带”及其划分:

1)垮落带——不支撑即垮落部分(含直接顶和部分老顶)

2)裂隙带——Δ小,顶板断裂、旋转、下沉、触矸(老顶及以上岩层)

3)弯曲下沉带——Δ=0,随下部逐步压实,顶板大面积缓慢下沉(挠曲下沉)

3、垮落带厚度:

理论厚度:

1)由柱状图确定厚度:

①直接顶厚度,以上岩层具有一定的硬度,无软弱夹层的为不垮落直接顶;

②直接顶厚度,以上岩层仍为软碎岩层,则垮落层厚含此部分软碎岩层;

③直接顶厚度,则全部直接顶垮落;

④直接顶厚度,

若老顶厚度时,坚硬难垮,人为崩落一部分属垮落带,另一部分属裂隙带;

若老顶厚度时,形成平衡结构时为裂隙带,不能形成平衡结构时为垮落带。

abcd

2)由裂隙带岩层下界确定厚度:

一般认为:

时,该老顶岩层进入裂隙带。

即:

其中:

KL=1.15~1.33KZ=1.33~1.50

可用上式由第一个岩层起,用迭代法逐层验证,是否进入裂隙带。

4、载荷:

施加于支架上的载荷=垮落带岩层重量(支架最小支撑力应支撑住垮落带岩层的重量)

例:

M=2.5m,则h=(2—3)M=5—7.5m

p=γH=26×

(5—7.5)=13—19.5t/m2

(来压时为平时压力的2倍)

三、工作面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

1、按力学原因分类:

压垮型冒顶——由垂直于层面方向顶板压力压坏支架,致冒;

漏冒型冒顶——已破碎顶板未得到有效维护,发生漏冒、空顶、支架失稳致冒;

推垮型冒顶——由平行于层面方向顶板压力推倒支架,致冒;

综合型冒顶——压漏推综合作用致冒;

地质条件不利致冒。

2、压垮型冒顶的机理:

1)顶板条件:

——直接顶比较薄;

——直接顶上老顶的分层厚度小于5—6m,(易断裂,形成平衡结构)

2)冒顶机理:

①垮落带老顶岩块静力压垮支架:

支架支撑力不足,被压坏发生压垮型冒顶。

最不利状态:

老顶岩块前端脱离煤壁支撑,后端未触矸,全部重量压在支架上。

②垮落带老顶岩块冲击(动力)压垮支架:

直接顶与老顶间离层,老顶岩块断裂下移,冲击压垮支架发生。

威胁最大,压死、压坏(支柱油缸炸裂)、压入底板。

③裂隙带老顶移动压垮支架:

裂隙带老顶断裂、下沉、旋转、触矸时,支架可缩量不足,被压坏产生;

压垮后冒落的岩层未直接顶(老顶压坏支架,直接顶冒落)

3)冒顶特点:

支柱(架)被压坏有折损,支架被压入底板。

4)预防措施:

①支架要有足够的支撑力(能平衡最不利情况下,垮落带直接顶及老顶重量)

②支架要有较高的初撑力(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不离层)

③支架要有足够的可缩量(满足裂隙带老顶最大下沉量的要求)

3、漏垮型冒顶:

漏冒——软弱破碎直接顶因护顶不好,破碎岩石沿支架缝隙产生连续不断的冒落;

漏冒型冒顶——破碎顶板发生漏冒,顶板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支架失效,造成冒顶。

顶板上下部岩层岩性差别明显,直接顶破碎。

局部支护失效发生漏冒,其上碎顶在重力作用下,沿自然安息角向下滑落,致使支架失效倾倒,依次向上可逐架发生,导致大面积漏垮。

(上覆老顶基本未参与冒顶过程)

3)预防措施:

①支柱有足够的支撑力与可缩量;

②及时支护,插严背实;

③谨防倒拄、倒架(炮崩、碰倒)

4、煤壁区顶板抽条局部冒顶:

1)冒顶条件:

直接顶破碎或有严重的节理劈(游离岩块)

直接顶存在游离岩块,落煤后支护不及时或倒拄、片帮,引起岩块冒落伤人。

(顶板下沉量大,导致直接顶弯曲,挤压煤壁区顶板,易碎易冒)

综采:

①提高支架的初撑力,使端面冒高不超过300mm(提高支撑力,减少弯曲度);

②选及时支护移架方式(支架结构符合先移架后移溜);

③端面距不超过340mm(一般不超过200mm,有利于维持顶板的完整性)

④支架增设护帮板(采高2.5—3.0m以上)

⑤铺网;

⑥顶板超前注入树脂固化

单体柱:

①及时支护;

端面距不大于200mm;

(截深小用——正倒悬臂错梁直线柱、正悬臂交错梁支护)

(必要时掏梁窝、架设贴帮柱)

②敲帮问顶;

③禁止人员在无支护区工作;

④放小炮,松动爆破;

⑥提高支柱的初撑力,使冒高不超过200mm。

5、工作面上下端头局部冒顶:

1)端头顶板特点:

①状态:

面积大;

破碎;

离层。

②原因:

巷道掘出时间长,围岩变形严重;

巷道支架无初撑力,顶板先期离层;

移机头(尾)支架改柱频繁,支柱多工作在初撑阶段,控顶下沉不利,加大离层;

煤体受叠加制成压力作用,松软破碎,降低对顶板的支撑控制(增加无支护面积)。

顶板离层、破碎,移机头(尾)改柱时易发生局部漏冒;

顶板离层,易发生推垮型冒顶(有水平推力,有自由空间)

易发生砸垮型冒顶(老顶突然断裂、下移冲击)

3)防治措施:

①防漏冒:

四对八梁迈步前移支护(一梁三柱,其中一对放在与巷道交接处)

巷道超前支护。

②防推跨:

增加初撑力,80%额定阻力;

加打木垛,增加稳定性;

巷道锚杆支护。

③防砸垮:

加密支架1.6倍;

增加木垛;

6、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

推垮型冒顶多发生于两类顶板:

复合顶板;

金属网顶(再生顶板)

1)复合顶板:

①复合顶板——“下软上硬”易离层顶板;

下软——指下部软弱岩层,可一层,几个分层,易弯曲;

上硬——强度相对较大,不易弯曲。

②复合顶板特征:

顶板由下软上硬不同岩性的岩层组成;

软硬岩层间有煤线或软弱夹层;

0.5m<软岩厚度<3.0m

2)推垮型冒顶特点:

①顶板压力不大,支架没变形、损坏;

②冒顶前,顶板多拉绺,沿煤帮断裂;

③支柱沿某一方向倾倒(向下、向老塘);

④上部岩层一般大面积悬露不冒;

⑤冒顶多发生于回柱期间;

⑥初采开切眼附近多发;

⑦多无预兆,有时有预兆:

支柱顺山,顶板掉渣。

3)冒顶机理:

①顶板形成六面体:

离层——初撑力小,软岩下沉离层;

(初撑力小原因:

支架本身小;

支架失效;

支架打在浮煤浮矸上)

断裂——构造裂隙;

旧巷切割;

巷道挑顶;

初撑力小顶板变形打沿煤壁断裂。

②有去路和倾角:

去路——沿倾斜向下或向采空区,出现自由空间;

倾角——产生滑动力。

③推力大于阻力:

推力——重力分力;

阻力——摩擦阻力(层面间、煤壁断裂面);

支柱迎山角产生的支力分力;

支架为平行珩架结构,不稳定。

4)措施:

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不离层,不断裂,无去路,大摩擦,稳支架。

①成功经验:

掩护式支架替代单体支架——增强支架稳定性;

走向长壁改为俯斜长壁——消除去路。

②单体面措施:

提高初撑力——不离层、不断裂、增摩擦、稳支架;

增强稳定性——特种支架;

单体摩擦柱拉钩形成“整体支架”;

不破顶——

消除去路——伪俯斜4—6°

初采不反推;

降低初采高度(冒落矸石阻挡,增加倾向摩擦阻力)

5)易发生推垮型冒顶地点:

①开切眼附近——支撑力不足,离层,支撑力不均,形成断裂;

②地质破坏带——断层、裂隙,易形成六面体;

③岩层尖灭构造——易形成六面体,并有去路;

④掘巷破顶处——切割顶板形成一面,下顺槽可增加去路;

⑤局部冒顶区附近——存在去路;

⑥倾角大的地段——推移力大;

⑦顶板岩层含水地段——阻力降低。

冒顶类型分类汇总

冒顶类型

顶板类型

顶板活动特征

支架失效特征

结果

1、压垮类

垮落带顶板断裂

老顶静压

支撑力不足

压垮,支架损坏

厚层直接顶静压

老顶动压

裂隙带顶板移动

老顶变形

可缩量不足

2、漏垮类

破碎顶板

漏顶

护顶不好

漏垮,支架无损

煤壁顶板破碎拉绺

支撑力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