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630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七中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文档格式.docx

B项,材料表明郑桓公与商人保持密切联系,但不能就此推出“商人集团控制了诸侯政权”的结论,排除;

C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末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冲击了分封秩序而不是商品经济冲击了分封秩序,排除;

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商业已成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结论,排除。

 

2.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

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

他认为汉代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

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C.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D.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答案】C

【详解】从材料可知,刘桂生认为汉武帝的用意是确立儒学的官学地位,其它学派思想读书人可以研究,故C项正确。

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不是刘桂生的观点,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的权威遭到挑战,故B项错误。

材料“儒学是官学,不许其他学派分沾”可知,当时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错误。

所以选C。

3.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

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

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

A.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

B.军阀养子之风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

C.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

D.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

【详解】通过“收养”“义儿”可知是宗法伦理关系,军阀收养“部将”为义儿,可知是军阀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故C项正确。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善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不能做到彻底,故A项错误。

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是“方镇太弱,君弱臣强”,故B项错误。

只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这不能说明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故D项错误。

故选C。

4.如表是关于“南京布”名称的几种解释

“南京布”是英语汉译名,英文称“NAnkingCloth”,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主要是南京。

徐新吾:

《江南土布史》

真正的南京土布,是东印度公司指定订购的所谓棕色土布,大约是江南苏、松一带所织的一种紫花布。

严中正:

《中国棉纺织史》

“南京布”原初的西方翻译就是“松江布”,当时耶稣会士的购物清单中便明确提及“松江布。

金国平:

《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中关于“松江布”的记载及其吴语词源考》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南京布”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B.“南京布”的产地是松江地区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D.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较为发达

【详解】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南京布”皆与西方来华商贸有重要联系,体现了“南京布”是对外商业贸易内容之一,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根据材料中“南京布”的名称由来无法推出“南京布”的真实产地,故排除。

C项,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时间在鸦片战争后,材料所述内容皆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早期东西方经济交流,故排除。

D项,材料未体现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技术发展状况,故排除。

5.英国学者朱莉娅·

骆菲尔博士在《鸦片战争:

毒品、梦想与塑造中国》中称:

“鸦片战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

”对此学者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掩盖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野心

B.体现了作者欧洲中心立场

C.引发战争的原因是朝贡贸易

D.反映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

【详解】材料“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认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种族歧视,故C项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学者观点掩盖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野心、欧洲中心立场和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故ABD排除。

6.胡适认为:

“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

”郁达夫也说过: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A.存在严重的绝对化倾向

B.缺乏家国情怀与责任感

C.个性解放是其主题之一

D.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详解】从“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可知,胡适和郁达夫对新文化运动共同认识是个性的解放,故C项正确。

题目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绝对化倾向,故A项错误。

题目未体现家国情怀与责任感,故B项错误。

题目中对个人的用词是“解放”“发现”,看不出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故D项错误。

7.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备忘录中提出日本必须立即退出中国、退出德意日联盟等要求,日本特使发表声明回应:

“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使万邦各就其位,乃帝国之基本国策……如有与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之事,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

”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始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

B.反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痛苦

C.意在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

D.假借勘乱名义美化侵略意图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

”可知日本以维护东亚和平的名义掩盖其侵略本质,故D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日美关系的发展,排除。

B项,题干反映了日本寻找借口而非反思侵华战争,排除。

C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8.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作了基本分析,“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由此,中共中央

A.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制度

【详解】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时,国内矛盾主要转为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由此中共中央制定了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故C项正确。

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共即将接管更多的大城市,不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大跃进”高潮,是工作中“左”的错误,故B项错误。

题目是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官僚资本,故D项错误。

9.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留下许多的演说词。

这些演说词都按一定的修辞程式组织,结构匀称,词汇丰富、句法讲究,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对于鼓动听众很有效果。

西塞罗演说词的这些特征是古罗马

A.共和政制的产物

B.民主政治虚伪性的体现

C.愚民政策的体现

D.思想文化繁荣体现

【详解】从题目“公元前106-公元前43”可知,西塞罗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该时期的特征是贵族集体统治。

西塞罗的演说词有“一定的修辞程式组织,结构匀称,词汇丰富、句法讲究,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对于鼓动听众很有效果”,他要想使自己的执政理念得到贯彻,就必须说服其他贵族,这就是古罗马共和政体的产物,故A项正确。

这并非民主政治的虚伪性,也不是愚民政策,而是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手段,故BC项错误。

这是政治体制的产物,不是思想文化繁荣的表现,故D项错误。

所以选A。

10.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

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

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

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

据此可知

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

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材料表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贵族、工商业资本家,工人和农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明工业革命影响到社会各阶层,D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要矛盾,A不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侵略扩张的问题,B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各阶层对工业革命的积极响应,不是投机行为,C不正确。

11.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

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

“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

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详解】根据材料“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高积累高投资开展工业化建设,造成了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故D项正确。

A项,题干现象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排除。

B项,题干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排除。

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排除。

12.1971年5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

这一政策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B.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

C.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

D.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详解】依据材料中“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美国增加关税,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B项,依据材料中“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瓦解,即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排除;

C项,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的说法错误,而是减少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排除;

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并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中国澳门并和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

1571年又在日本长崎获得了另一个基地,此后贸易便达到鼎盛时期。

16世纪80年代,澳门进入了黄金时代,人口由五百多人增长至两万多人,迅速发展成海港城市。

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安排在远东的贸易活动,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