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93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docx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

盐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郁华

盐城开发区是盐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和重要载体,是盐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极。

目前盐城开发区共有1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家(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0家(盐城高新技术开发区、亭湖经济开发区、东台经济开发区、大丰经济开发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射阳经济开发区、建湖经济开发区、阜宁经济开发区、滨海经济开发区、响水经济开发区)、重点园区7家(盐城环保产业园、响水沿海经济区、滨海沿海工业园、射阳港经济区、东台沿海经济区、建湖高新技术产业区、阜宁澳洋工业园),规划面积140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50平方公里。

2013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亿元,业务总收入683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139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1.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0亿美元。

与此同时,盐城与上海、苏南共同发起成立南北共建园区10家,其中与上海共建7家(上海嘉定建湖工业园区、上海西郊东台工业园区、上海南汇响水工业园区、上海漕河泾盐城工业园区、上海工业综合滨海工业园区、上海闵行盐都工业园区、上海嘉定亭湖工业园区),与常州共建3家(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武进高新区阜宁工业园、武进经济开发区射阳工业园)。

盐城开发区经过二十年艰辛探索与大量实践,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对外开放和引进资本以及资源投入,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巨大进步。

主要表现在: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发展贡献显著提升,区域增长极作用更加显著。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支柱产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一大批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进驻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升,国际合作呈现新亮点,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内资企业发展贡献不断跃升。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精简高效的“管委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区区合作”与“区中园”等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出现了一批效益好、用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园区。

社会发展日臻和谐,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关注社会民生成果显著,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就业规模有效扩大,企业工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盐城开发区作为盐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充分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及带动作用,在盐城推进改革开放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盐城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比如产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经济增长已不能承受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科技支撑相对薄弱。

当前,国家依据形势变化对外资、产业、土地、税收、环境、劳动力等要素在政策上做了重大调整,盐城开发区已进入高成本时代。

转型升级、二次创业是我们今天创新发展的不二选择。

由招商引资拉动模式正在向创新驱动开放模式转变,创新发展定位、创新开放理念、创新发展路径以及创新体制机制正在积极探索。

制度转型、动力转型、产业转型以及要素转型将带来一场深度革命。

2013年盐城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

聚力“三先”、建设“四城”、推进“六大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认为盐城开发区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许多经验要承接,许多工作要创新,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新的起点上打造盐城开发区升级版。

当前全市18家开发区和10家南北共建园区都在谋求更大发展,积极主动抓外资、建载体、主攻大项目,通过实体经济、依靠投资和出口增强地区经济实力。

这种投资增长模式是我们非常熟悉,同时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式,我们称为斯密增长模式。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增长模式,像普罗米修斯那样,把火种从天上引到人间,从此人类告别山洞、森林,吃上熟食,住进房屋,延长寿命。

抓住第三次技术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可能成为颠覆性提高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这种创新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

下面谈四个问题:

一、形态转型问题

盐城开发区的形态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

形态转型能否成功?

除内在创新发展外,还有一个开发区、南北共建园区共同协调发展的大问题。

盐城开发区和南北共建园区分布在全市五县两市三区范围,当前都面临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

因建设规模不同、开发程度不同、产业层次不同以及资源要素不同,18家开发区和10家南北共建园区在规划面积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行形态转型,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必须高度重视协同融合发展的问题。

开发区具有行政等级化的明显特征,如何改变竞争大于合作,在竞争定位领域降低成本,减少同构竞争,强调合作共赢,差异互补,实现协同发展呢?

我们认为开发区和共建园区提升差异化,推进协同融合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聚力“三先”、建设“四城”、推进“六大发展”的总体布局是盐城协同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我们必须把握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精神,积极推进盐城协同融合发展战略。

盐城是一个农业大市,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盐土农业发达,这是最大的市情。

人口820万,土地1.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530公里,各地自然、经济、资源、社会发展条件差异明显。

这种市情决定了开发区发展必须实施顶层设计下的分类指导,树立起合作共赢的“共同体”理念。

实践证明,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市场化资源的再配置,发挥盐城和县市区两个积极性是盐城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形式。

制定协同融合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开发区之间、共建园区之间存在的合作与竞争问题,也是解决区区之间、园区之间竞争与互补的关系。

开发区之间竞争是正常的,但如果忽视自身条件,盲目追求优势资源,将加剧盐城地区同构竞争,错失优势互补的发展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促进开发区之间、共建园区之间协同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式。

未来五年,传统产业嫁接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将是大趋势。

盐城开发区应全力打造创新平台,用非竞争性产品提升经济加速发展,实现平台经济的形态转型,对推动开发区再上台阶非常重要。

应尽快创建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统一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吸引海内外、国内外上百家平台型企业进入园区,为区内上千家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和精准化服务,通过产城融合和两化融合,即产业化与城市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放大园区发展能力和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园整体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打造智慧园区。

二、产业转型问题

根据对盐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实际调研考察,我们认为盐城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目标没有结束,从产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跨越还在进行,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的追赶期。

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升级仍有巨大空间。

因此推进盐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向上做文章。

从存量上做文章,就是对已有区内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主要有两条实现途径:

一是淘汰和转移落后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从增量上做文章,也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抓住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培育和推进新一代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三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搭建创新平台和营造创业环境为主,帮助新兴产业尽快渡过起步阶段的发展瓶颈期;另一方面,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契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迈进发展的快车道。

盐城应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未来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与汽车、船舶、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产品的加速融合,为盐城产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盐城还应十分重视农业健康产业,这是产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也是盐城作为农业大市今后发展的使然。

大农业与大健康两大产业的融合与共生,将深刻影响盐城作为农业大市未来二十年的市场格局。

我们要跟上这两大产业革命的发展。

当前应跟踪航空产业、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农业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对接央企、国企、民企以及外企,适时引进通用航空项目、3D打印项目、机器人项目、车联网项目、中药现代化项目、光伏农业项目、休闲农业项目以及医疗卫生食品项目,招引高新技术项目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进入园区,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比如,在大丰港建设航空小镇,打造智慧航空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连通和速度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家未来两年将全面开放低空管制的政策以及盐城向东向海发展战略的实施都为盐城发展通用航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打造集航空制造、科研、机场、旧机拆解、航材贸易、整机交易、培训、航空度假、旅游、居住、展览、工业测绘、农业播撒以及空中紧急救援于一体的航空小镇,将大力提升汽车产业向航空产业转型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层次,使盐城今后的发展更加可持续,园区的发展更加有动力。

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与航空城结合,将是智慧航空城的美好愿景。

智慧航空城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生活以及海量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协调平衡的新城发展模式,必将为盐城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发展思维提供有益的模式。

三、制度转型问题

开发区转型升级、二次创业需要自我革新和自我革命,需要进行制度转型和制度创新,也就是说,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

盐城开发区二十年来,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制度创新,无论是外资引进、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在进行创新。

现在的开发区已经从80年代的“特区性质”向综合性功能转变。

我们今天提出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在放权、规范、监督这个层面进行,积极推出政府权力清单和企业负面清单,管委会简政放权、机构瘦身,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能。

同时大力规范各类机构、组织、中介的经济活动,改善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

完善社会组织功能,实时监督政府工作,防止腐败和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

首先,在改革措施的推行上仍然可以利用时间差先行一步。

其次,在改革措施或制度规范化建设上做足文章。

比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类经济成分的组织机构、形式和运行环境;进一步推进各类企业的规范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开发区管委会的组织体系与工作方式;进一步理顺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企业运作和市场公正运行的法制环境。

四、动力转型问题

如何提升盐城开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非常重大的课题。

开发区创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动力在科技创新,动力转型的方向也在科技创新,开发区产业升级与发展的核心实质是科技创新。

一般讲,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可能严重制约科技创新,营造公平宽松的环境是政府的责任。

根据数据统计,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只要开放思想市场,让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无障碍进入资本市场,并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成果评价以及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让市场“说话”,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同时让民营企业在社会、政治、经济上与央企、国企同等待遇,那么企业的内生动力就能激活,科技创新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但是,目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十分缺乏,我们的企业家创业可以,创新不行,这是普遍现象,是体制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2006年1月我国就已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到今天已经八年,但是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以及成果还比较低,不尽人意。

比如汽车产业,我们用市场换技术30年,引进了大量外企,每年生产轿车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二,但是到今天,汽车产业三大关键技术:

汽车电子、发动机、无级变速,我们仍没有掌握。

现实非常残酷,教训十分深刻。

这一现状的产生我们认为是由一个认识问题和三个客观因素造成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许多地方、许多学者包括许多领导认为,在华外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和在华技术中心以及在华研发总部的创新就是中国的自主创新或者集成创新。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

三个客观因素是:

第一外汇占款成为货币发行的基本机制后,导致科技创新投入资金成本畸高,民企极度缺乏资金;第二高端产业低端化的产品市场,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动力;第三在华跨国公司直接冲击并阻止我国政府采购支持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