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9105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生物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

3.生理特征: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体表有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

蚯蚓其他的还有:

沙蚕、蛭(简记:

蚯蛭沙环)

2.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靠近环带一端为前端;

手摸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为刚毛

3.生理特征:

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

1.代表动物:

缢蛏其他还有:

蜗牛、乌贼、扇贝(简记:

缢蛏乌贝蜗软)

2.形态特征:

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分泌物形成贝壳)大多数有贝壳,有足

呼吸:

水中的:

鳃陆地上的无鳃

运动:

4.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与人类关系:

装饰品——珍珠(异物刺激外套膜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形成)、药用(石决明,海螵鞘)、食用

二、节肢动物(最大的动物类群)

1.种类:

昆虫(蝗虫)、蛛形(蜘蛛)、多足(蜈蚣)、甲壳(虾、蟹)

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防止水分蒸发作用)

身体、附肢分节

3.昆虫(如:

蝗虫、蚊、蝇、蚂蚁...)的主要特征:

(一角两翅三足有13复眼)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一对触角,二对翅,三对足

三个复眼一对复眼;

胸腹部有气门(气体进出)

昆虫还有七星瓢虫、蝗虫、蝉、蜻蜓(简记:

七蝗蝉蜻昆)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5.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蝎、蜈蚣、蝉蜕可入药,果蝇是实验材料,蚊、蜱、螨叮咬人,传播疾病。

1.4鱼

一、多种多样的鱼

淡水鱼:

如“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简记:

青草鲢鳙)

海水鱼:

如带鱼、鲳鱼、黄鱼......

二、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游泳(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呼吸

1.游泳

①体型:

成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

②体表:

鳞片(保护)黏液(减少水的阻力)

③动力:

躯干和尾的摆动

④各种鳍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游泳

2.呼吸:

鳃(包括鳃盖和鳃丝)

鳃适于呼吸的特征:

①鳃丝多而密,在水中展开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②鳃丝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三、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青蛙其他:

蟾蜍、大鲵、蝾螈......

2.两个时期的特征

幼体:

(蝌蚪)有鳃,有尾适于水中生活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成体:

(青蛙)四肢,尾消失

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适于划水

皮肤裸露,分泌黏液,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二、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依赖)

蜥蜴其他:

鳄鱼、乌龟、蛇......

2.形态特征

身体有四肢(爬行);

头后有颈(灵活转动)

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生殖:

卵生(陆地产卵)

爬行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1.6鸟

一、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征:

1.体形:

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2.体表:

覆盖羽毛(分布在尾部、翅的正羽,利于飞行)

3.前肢变成翼,扇动空气飞行

4.胸肌发达,牵动两翼飞行

5.骨薄、轻、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6.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

7.有喙无齿(减轻体重)

8.食量大,消化功能强(提供能量)

9.直肠短、无膀胱(减轻体重)

10.呼吸旺盛,有气囊辅助呼吸(提供能量)

二、恒温动物:

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常见的鸟类和哺乳类)

(意义:

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三、气囊的作用:

1.减少内脏器官的摩擦;

2.贮存空气,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3.减轻体重;

4.帮助散热

四、鸟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

有喙无齿;

有气囊辅助呼吸

1.7哺乳动物

一、分布广泛:

草原、原野、沙漠、森林、海洋、空中......非洲象、鲸、蝙蝠、白鳍豚

二、形态特征:

体表被毛(保温)

三、生理特征:

1.生殖:

①胎生:

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获取营养,

发育到一定阶段从母体内产出.

②哺乳:

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降低了产仔率.

2.摄食: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提高了摄食能力,增强了消化能力)

3.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4.体内有膈(哺乳动物特有)

四、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五、动物分类

脊椎动物

1.根据有无脊柱可分

无脊椎动物

恒温动物

2.根据体温

变温动物

卵生

3.根据生殖方式

胎生、哺乳

本章总结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体内无脊柱,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简记:

原腔扁线环软节)

脊椎动物:

体内有脊柱,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简记:

两栖爬行鸟哺乳鱼)

藻类:

水绵

无种子:

苔藓类:

地钱袍子植物

蕨类:

肾蕨

植物分类:

祼子植物:

油松、银杏

有种子: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微生物分类:

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简记:

一毒三菌四体)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1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和肌肉

1.骨(通过骨连结相连成骨骼)(人体有206块骨)

2.关节(可活动的骨连结是关节)

①关节的结构

①关节头

②关节囊(使关节牢固)

③关节腔

④关节软骨(灵活)

⑤关节窝

②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合称为关节面

③脱臼:

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的现象

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是关节腔(内有滑液)

把两块骨牢固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囊

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3.肌肉(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一块骨骼肌至少连在两块骨上

二、骨(杠杆)、关节(支点)和肌肉(动力)协调配合产生运动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如: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自然下垂双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摁重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三、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完成,还需多系统的配合。

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2动物的行为

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获得途径,大致分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如:

蜘蛛结网、鸟的迁徙、各种繁殖行为等......

2.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老马识途、鹦鹉学舌......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区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遗传物质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对维持生存的意义

简单的,出生时必不可少的

适应多变环境,更好的生存和繁衍

联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的基础

二、二者的联系及意义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必要保证;

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三、社会行为(不是所有动物都有)

1.常见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蚂蚁、蜜蜂、猴、狒狒......

2.社会行为的特征:

①有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

声音(如蛙鸣......)

(同种动物之间)气味(昆虫的性外激素......)

动作(蜜蜂的舞姿......)

①蚂蚁(气味、动作),②黑长尾猴(声音),

③蝶蛾类昆虫(气味);

④蜜蜂(动作)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机物无机物(如水,无机盐等)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菌落

1.菌落定义: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根据菌落区分细菌和真菌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黄、灰(单一)

真菌

较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等

二、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2.高温灭菌

3.冷却4.接种5.恒温培养

三、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

1.有机物2.水分3.适宜的温度

四、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配置培养基(琼脂、肉皮冻......)

2.高温灭菌(消灭其他微生物干扰)

3.冷却,接种(变量为:

是否接种细菌,空白作对照)

4.恒温培养(放在相同环境中培养)

4.2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

2.证实: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贡献:

①用“鹅颈瓶”实验证明了:

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②发现了乳酸菌(一种细菌)和酵母菌(一种真菌)

③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及防治手术感染的方法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用高倍或电镜才能观察到)

2.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是单细胞)

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

三、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