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8212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Cu2++2OH-=Cu(OH)2↓;

D、氯化钾与硝酸银能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KCl+AgNO3=KNO3+AgCl↓;

故选:

A。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

A.60%B.47.3%C.40%D.33.6%

【答案】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

50g×

23%=11.5g。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11.5g÷

=42g。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3.8g,则减少的质量为:

50g-43.8g=6.2g。

减少的6.2g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社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根据差量法有:

解得x=16.8g

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C。

4.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

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KNO3

NaCl

BaCl2

Ba(OH)2

 

A.AB.BC.CD.D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

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

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

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5.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

【答案】D

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再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

A、若滤液为蓝色,则硝酸铜未完全反应,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铜、银两种固体,不符合题意;

B、若滤液为无色,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可能是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也可能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或恰好和硝酸锌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锌、银、铜,也可能镁过量,这时滤渣中含有镁、铜、银、锌,故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固体,不符合题意;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与硝酸锌完全反应,或镁过量,这时滤液中只含硝酸镁,故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渣中不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故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铜,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镁,故至少含有2种溶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涉及到了优先反应原则,当金属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

试题分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

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

故选D.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7.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

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

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⑤

【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合理;

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

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

故选A。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8.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

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

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提示:

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CO,一定没有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和H2,一定含有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可能含有CO,一定没有H2

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增大,可知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通过氧化铜未生成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氢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又生成了二氧化碳,但不能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因为在①中生成了CO,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

9.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

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

9,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

):

(9×

)=6:

1,故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

A、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

2,该气体中不一定含有C2H4,错误;

B、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

2,错误;

C、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

2,正确;

D、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错误。

10.如表除杂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的杂质

所选试剂和方法

HCl

H2SO4

加入适量Ba(OH)2溶解、过滤

KCl

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aCl2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除杂的原则是只除杂,不引杂。

A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B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能被除掉,但是会混入二氧化锰杂质,引杂;

C铜是不活泼金属,和盐酸不反应,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铜和水,过滤,得固体铜;

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会在氯化钙溶液中引入杂质。

选C

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