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全总结Word下载.docx
《教育学重点全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点全总结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独立学科的萌芽:
夸美纽斯1592-1670《大教学论》
受人文主义影响,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
泛智教育
2、卢梭:
《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
3、康德:
对儿童青年的身心陶冶,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4、裴斯泰洛齐:
受卢梭和康德的影响,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5、赫尔巴特1776-1841《普通教育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教育学代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
是指作为复杂的个体在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的影响。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发展关键期: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人的身
2、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是由身心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性本善,万物皆备于我。
弗洛伊德—性本能推动人的发展。
威尔逊—基因复制为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决定作用。
3、外铄论了: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一打婴儿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的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如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认为人的道德发展经历从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到后习俗水平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形成,都应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2、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个特点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高峰。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
教育活动首先要分析个体各个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最好的教育成果。
4、互补性:
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性的,培养自信和坚持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
有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个体发展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造成的,还受到环境,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的差异对个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不能决定或预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2、成熟对个体的影响:
成熟是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情况,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机能、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
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不是被动的,具有主观选择性,所以不能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内容和活动的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定的教育条件。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加速个体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具有延时价值,能够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转化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展
2、对人的潜力的挖掘
3、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4、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个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意义:
导向、激励、评价
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理想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学说内容:
1、人的发展是与所生活的社会生活物质条件相联系的。
2、旧社会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大机器的生产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5、马克思语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教育目的的确立理论
社会本位论: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社会的要求。
代表人物:
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孔子等。
个人本位论: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本性。
卢梭、夸美纽斯、福禄倍尔、马斯洛、罗杰斯、孟子。
文化本位论:
狄尔泰、斯普朗格。
素质教育的内涵:
两全一个性,创新为重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大众化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智体美劳
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1、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
2、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3、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4、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专业发展:
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它包括教师群体的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资格制度:
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教育机智: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以吏为师)--职业化阶段(私学的出现)--专门化阶段(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专业化阶段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连续性和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6、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7、室内性
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的传统角色: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教师角色转变: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发教师
教师应享受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研权3、管理学生权4、民主管理权5、取得报酬权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爱护尊重学习5、保护学生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的相关知识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教育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自我教育
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中小学生司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2、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3、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