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489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Word下载.docx

早期的工人组织建立在雇工组织传统和行会制度基础上,其组织成员主要是手工业工人。

在长期而艰苦的斗争实践中,工人们发现集体行动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从而纷纷结成各种利益团体。

1863年费迪南德·

拉萨勒(Ferdi-nandLassalle)建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Allge-meinerDeutcherArberterverein,简称ADAV),并发展为具有社会民主性质的政党组织;

荷西·

杜克工人联合会(Hirsch-DunkerscheGew-erkvereine)组建了自由发展党(LiberalProgressParty);

基督教工人联合会(ChristianTradeU-nion)组建了教会中心党(CatholicCenterPar-ty)。

随着工人组织的大量出现,德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工会组织发展的两大方向:

ADAV的拉萨勒及其继承者认为,工人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政治运动确立工人的社会主导地位;

社会民主工人党(SozialeDemokraticheArbeiter’sPartei,简称SDAP)奥古斯特·

贝北(AugustBebel)和威赫姆·

里贝克(WilhelmLiebknecht)则认为,工人组织是社会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推动社会变革以实现工人活动的自我管理。

两种发展观念不断融合,推动着各种工人组织逐渐集中。

1875年在哥塔(Gotha)举行了工人组织联席会议,以SDAP的基本纲领作为所有工会组织的共同原则,主张“工人组织的活动远离政治”。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经济危机频频爆发,工人运动空前高涨。

1873年帝国政府颁布法案,迫使工人组织的社会民主运动转入地下。

但工人组织在斗争中结成更紧密的组织,1889年的罢工运动失败之后,许多工人组织呼吁建立全国性的跨行业工人组织,这成为现代工会运动的基础。

1890年11月,在柏林举行的工人组织联席会议上,多数工会组织同意组成德国工人组织的统一联盟(荷西·

杜克工人联合会和基督教工人联合会除外),其基本职责是:

(1)维护工人的基本权利;

(2)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3)组织罢工;

(4)召集统一联盟的成员组织;

(5)制订统一联盟的组织计划。

以此为基础,统一联盟使成员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标志着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具有严格章程和行动规则的工会联盟。

二、初步发展时期(1892—1919)

1892年3月,德国工人组织统一联盟在半城(Halberstadt)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工人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立全国性的核心联合组织(Zentralverbande),从而进行更好的资金管理和组织协作,推动社会保障计划。

随后,各种工人组织迅速结成了紧密的“卡特尔”组织,核心联合组织计划也扩展到各个领域,几乎所有的工会成员组织都建立了罢工基金、旅游基金、疾病和死亡受益计划、辞退补偿计划、地方性劳动服务基金。

随着核心联合组织计划的推广,工会组织的机构运作效率和社会影响显著提高。

以工会力量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heParteiDeutschland,简称SPD)广泛参与了对外政策、阶级斗争等政治问题的讨论,在“集体合同”和“工业化步骤”方面维护了工人群体的利益。

特别是1916年通过的“预备服务法案”(AuxiliaryServiceLaw),强调了工会权利:

(1)雇员人数在50以上的企业必须建立工人委员会;

(2)设置调解委员会;

(3)赋予工会在战争时期代表所有工人进行谈判的权力。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发展,德国工会的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核心联合组织也减少了大规模的集体罢工计划,以免激化社会矛盾和动摇政权。

工会成员也逐渐分化为两大派别:

社会民主主义者是工会中的多数派,他们接受了政治停战协议,希望通过“国民社会”(nationalcommunity)的民主机制,推动德国社会的体制改革;

共产主义者则积极推动工人组织的阶级斗争,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三、调整时期(1919—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机制。

1919年,德国工会组织齐聚纽伦堡,建立了全德工人联盟(All-gemeinerDeutscherGewerkschaftsbund,简称ADGB),其政治代言人是社会民主党。

ADGB宣称自己的职责不是“仅仅代表工会会员的职业利益”,而是希望“成为无产阶级的中心力量,领导社会主义斗争走向胜利”①。

在魏玛共和国初期,ADGB坚持集会自由和8小时工作制。

但到1923年,ADGB被迫调整策略,工人的每周工作时间增加到50·

4小时;

州政府也有权参与劳动仲裁。

1924年之后,德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渐稳定,ADGB积极参与德国社会政治活动,特别是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将法定失业保险引入社会保障体系。

1930年前后,欧洲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

1930年德国失业者高达440万人,以社会民主党为主的联合政府试图提高失业保险贡献率,但遭到了右翼德国人民党(DeutscheVolkspartei)的强烈反对,结果导致了米勒政府的垮台。

随后的卡宾(Cabinet)政府采取强干预措施,抛弃了自由的集体合同谈判,政府直接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条款。

①“thenarrowrepresentationofmembers’occupationalinterest”,“becomethefocusoftheproletariat’sclassendavors,soastohelpleadthestruggleforsocialisntovictory”,转引自HorstKsters:

“SocialPartnership:

BasicAspectsofLaborRelationsinGermany”〔M〕,Friedrich-Ebert-Stiftung,Germany,2002,P30·

随着德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魏玛共和国的社会力量逐渐分化,以工会团体为主的左翼力量支持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使之赢得了1930年国会选举胜利。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选举为总理;

1933年3月23日,国会投票通过了“能够法案”(EnablingAct),为希特勒政府建立独裁统治创造了政治条件。

1933年4月,ADGB试图脱离社会民主党而组建非政治性组织,但遭到了希特勒政府的无情镇压,1933年5月2日ADGB总部大楼被占领,部分工会成员被杀,其余被关押或流放。

在反思第三帝国统治影响的基础上,许多工会成员重新考虑德国工会的组织建设问题,提出建立具有政治独立性和中立性的工会组织,将德国工会的组织基础扩大到所有的社会民主人士、基督教成员、共产主义者。

四、重构时期(1945—198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46年原东德地区建立了自由德国工会联盟(FreierDeutcherGewerkschaftsbund,简称FDGB);

1948年初原西德地区恢复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地位。

冷战形势使两大组织的发展方向逐渐背离:

原东德地区的FDGB逐渐成为德国社会团结党(Sozialis-tischeEinbeitsparteiDeutchland)的政治工具;

原西德地区的工会组织则建立了统一联盟,即现代德国工会(DeutcherGewerkschaftsbund,简称DGB)。

在汉斯·

布克勒(HansBckler)的倡导下,DGB确立了德国工会的基本纲领:

(1)共同决定社会经济事务;

(2)将重要工业企业转变为公众所有制;

(3)集中决策的国家经济计划;

(4)社会公正。

这些基本设想实际上成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思想基础,逐渐形成民主性质的社会基础。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demokratisheUnion,简称CDU)提出了“杜塞尔多夫原则”(Dü

sseldorfbasicprinciples);

路德维希·

艾尔哈德(LudwinErhardt)将之发展为“社会市场经济”(socialmarketeconomy)理念。

从1950年开始,DGB广泛参与德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事务:

针对1952年通过的“工作机构法”(Betriebsverfassungsgesetz),DGB迅速作出反应:

(1)建立“工会代表委员会”,特别是利用德国政府对煤炭和钢铁行业的依赖性,维护DGB在重要工业企业中的地位。

(2)积极参与1953年国会选举,提出“为了更好的国会”①口号,试图通过支持SPD来抵制CDU/CSU。

由于竞选活动失败,DGB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

部分工会成员坚持工会的政治中立性,要求修改“木里希(Munish)基本方案”,以扩大工会的社会基础;

部分信奉基督教的工会成员甚至在1955年建立了基督教工人联盟(ChristilicherGewerkschaftsbund)。

尽管如此,DGB仍然是德国工人运动的最重要力量。

针对工人福利问题,1955年DGB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1)周五工作制和每天8小时工作制;

(2)男女薪酬平等;

(3)保留工人疾病期间的工资;

(4)提供残疾、事故、疾病、失业方面的社会保障;

(5)工会、公司、政府管理机构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决定社会经济事务;

(6)改善工作环境;

(7)为新工人提供职业培训。

针对保守党政府在1958年提出的“危机处理法案”(emergencylegislation),DGB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意见,迫使该法案条款进行了诸多修改。

1959年DGB提出“神圣山方案”(GodesbergProgramme),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扩展。

①“ForabetterBundestag”,转引自HorstKü

sters:

BasicAspectsofLaborRelationsinGermany”〔M〕,Friedrich-Ebert-Stifiung,Germany,2002,p33.

1989年德国统一进程开始之后,DGB强调德国社会经济体系的统一性:

(1)DGB接纳了原东德地区的FDGB,组织网络覆盖整个德国地区。

(2)原东德地区和原西德地区应该尽快建立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统一制度,妥善处理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扩展到整个德国地区。

五、创新时期(1990至今)

德国社会面临的现实挑战

(1)政治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一,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德国社会面临着“统一进程”的重大命题。

具体内容包括: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拓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延伸、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的协调等。

其二,东欧“后社会主义”政权的影响。

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崩溃之后,西方世界也受到极大冲击,大量东欧移民涌入欧美发达国家。

其三,右翼极端势力和种族矛盾。

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右翼极端势力和种族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