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6284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厂地形图测绘报告Word格式.docx

1.1、任务来源和目的:

受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本公司承担中铁四局污水厂地形图测绘任务,按设计要求及1:

500地形图测设要求进行地形图测绘。

1.2测区概况:

罗安达位于安哥拉西北沿海,东经13°

30′,南纬8°

50′,西临大西洋本戈湾,南依安哥拉国内最大的宽扎河河口,污水厂位于罗安达市郊区G.P.L村,罗安达地处热带地区,但由于地势较平坦,加之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气候温和并不炎热,年平均气温24℃,这里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一般从11月至翌年4月为雨季,气温较高,雨量较多,经常阴雨连绵;

5-10月为旱季。

二、作业技术依据:

2.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2.GB/T7929—1995《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2.3.GB14804—93《1:

2000地形图图形要素编码》;

2.4.DB33/T552–2005《1:

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图规范》;

三、作业流程:

四、坐标系统、成图规格及精度要求:

4.1坐标及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世界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5°

)。

高程采用独立高程基准。

4.2成图规格: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

500,采用带状成图,基本等高距为0.5米,高程注记0.01米。

4.3成图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平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6mm、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4m,等高线中误差不得大于0.5m。

五、工作人员及投入设备

5.1人员职称及分工:

姓名

职称

分担工作

赵宪章

高级工程师

质量验收

杜文强

助理工程师

CASS7.0内业成图

杨鑫

RTK(外业数据采集)

民工

2名打棱镜

5.2仪器设备:

类别

软硬件设备

数量

备注

中海达

1套

RTK(1+2)

拓扑康全站仪

1台

实测

笔记本(LENOVO)

2台

数据处理

HDS2003

1

静态数据处理

南方Cass7.0

1

成图

六、基础控制:

6.1选点埋石:

1)控制点标志独立设置,埋设稳固,便于长期保存;

2)控制点相互通视以便后期施工工作能正常进行;

3)控制点选择在制高点、视野开阔地带,便于发展,不易破坏;

6.2标石规格:

标石高60cm,底部长宽20cm,顶部长宽12cm,标志位于顶部中心。

标石埋设应与地面相平、稳固。

标石规格如下图:

12cm

2cm

Φ8×

300钢筋

60cm

20cm

6.3控制点编号:

依次为:

依次为:

S1S2S3……………

6.4GPS数据观测及处理:

6.4.1GPS观测

1)GPS点等级要求达到《工程测量规范》五等要求(即GPSD级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小于1/40000;

I级导线点:

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m;

Ⅳ等水准:

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不得大于±

5mm,全中误差不得大于±

10mm。

所有的GPS点、I级导线点、水准点的高程均应进行Ⅳ水准连测。

2)GPS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E级

观测模式

快速静态

最少卫星数:

4颗

截至高度角:

15°

采样间隔

15秒

GDOP

≤6

时段长度

≥20分钟

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

±

0.1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1/4万

注:

观测时间必须是有效观测时间。

天线设置对中误差应不大于2mm。

3)观测采用边连接的模式。

每个测站应严密对中、整平。

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仪器高,其互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仪器高。

4)基础控制点的选点、埋石:

根据测区情况,每隔8km²

埋设一对GPS点;

每隔500m~1000m埋设一个I级导线点;

5)观测中若发生异常现象,应认真做好记录。

6.4.2GPS数据后处理

1)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使用中海达仪器自带的随机商用软件HD2003(全球版),以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基线解。

解算完成后,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对基线进行闭合环、重复基线等质量检验。

2)无约束平差检验

无约束平差检验用以检验控制网自身的内符合精度,经过无约束检验,对含有粗差的基线应予以剔除。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基线解算,基线解算采用中海达软件HDS2003,基线解算的数据采用率不应低于80%,基线解算后应对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进行检核,检核要求及限差应满足下列条件:

分量闭合差:

WX≤2σ其中:

σ=

WY≤2σ(a=仪器固定误差b=仪器比例误差d:

基线长)

WZ≤2σ全长闭合差W≤2σ

重复基线较差dsdsW≤2σ

式中:

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

3)观测数据检查

对于数据采样率、基线检核不合格的应预舍弃,舍弃后的独立环所含的基线数,应在一个控制点上至少有两条合格的基线,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补测、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

4)GPS网平差计算

无约束平差合格后,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并进行相应的条件检验。

5)成果的输出

约束平差合格后,输出选用坐标系下控制点的二维坐标.

6)控制点成果:

点号

X

Y

Z

S1

S2

S3

七、地形图测量

7.1一般规定

(1)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表5.2.1-1

地形类别

不同比例尺的基本等高距(m)

1∶500

1∶1000

1∶2000

1∶5000

平原区

0.5

1.0

微丘区

2.0

重丘区

5.0

山岭区

①基本等高距可视工作需要在此表基础上适当加密;

②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③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现行地形图图式的规定。

图式中没有规定符号的地物、地貌,可另作补充规定并予以注明.。

(2)地形图可选用全站仪和GPS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进行测量。

(3)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表6.2.1-2的规定。

地形图的精度表6.2.1-2

图上地物点位置中误差(mm)

等高线插值的高程中误差(mm)

主要地物

一般地物

0.6

0.8

①主要地物是指外廓明显的坚固建筑物;

②森林、隐蔽或困难地区,可按表中要求放宽0.5倍;

③Hd为基本等高距。

(4)地形图中地形点间距应符合表6.2.1-3的规定。

地形点间距要求表6.2.1-3

比例尺

地形点间距(m)

15

30

50

注:

地形点间距在山岭重丘区及地貌变化处应适当加密,以能真实反映地形地貌变化。

(5)地形图高程注记点的分布:

1)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的间距宜符合表6.2.1-4的规定。

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的间距表6.2.1-4

高程注记点间距(m)

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

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2)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0.01m;

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时,可注至0.1m。

7.2地形测绘内容与取舍

地形图应标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境界、公路、水系、植被等各

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等,并突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有关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各项要素的标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测绘局制定的图式外,还应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上均应展绘或测出各等级三角点(包括各等级平

面控制点)、图根点、水准控制点等测量控制点,并按规定符号表示。

(2)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可以墙角为准。

1∶500、1∶1000、1∶2000的测图,居民区房屋应详细测绘房屋应加注层数及建筑材料。

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5mm可用直线连接。

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

不能按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3)公路及其附属物应按实际形状测绘。

测绘已建公路应施测公路中线土

路肩边缘、边坡坡口、坡脚,并标注路面类型;

根据现有公路用地界碑,实

测已建公路用地界线;

公路里程碑应实测其点位,并注明里程数;

公路交口处应注明每条公路的走向;

人行小道可视需要测绘。

(4)地貌以等高线表示为主,明显的特征地貌(如陡崖、冲沟等)以符号表示。

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根首曲线应绘一根计曲线,并在计曲线上注记高程。

山顶、鞍部凹地及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等高线上,应加绘示坡线。

居民区内除大片自然地表外,可不绘等高线。

当等高线密集,两根计曲线间距在图上小于2mm时,首曲线可略去不绘。

八、质量目标与质量控制:

8.1质量保障依据:

1)地形图测量,依据《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07,达到合格;

2)成果检查、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达到合格;

3)《地形图测量规范》;

4)《控制测量规范》;

8.2质量控制原则:

加强设备资源保障,投入足够数量及性能优良的设备、仪器,保证设备资源满足要求。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任何情况下均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处理好质量与进度之间的关系。

作业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在自查、自校的基础上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各工序作了详细的检查记录。

过程检查始终贯彻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统一技术认识,进行修改把问题消灭在作业过程中。

最终检查由质管部的检查员执行,依据各工序的特点分别进行了野外抽查、室内全查等,检查作了记录,最终检查发现的问题由作业员进行了认真修改。

九、提交资料:

1.原始测量数据;

2.控制资料;

3.1:

500地形图;

5.测量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