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788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doc

一,西汉四大经济区

山东,山西,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其中山东和山西是经济重心。

区域经济不平衡。

二,因果关系:

战乱——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人口南迁

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

唐安史之乱

开始南移

两宋之际

南移完成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发展历程

时间

冶炼业

纺织业

陶瓷业

上古

青铜铸造

养蚕缫丝

黑陶,白陶

春秋

生铁块炼钢

“丝国”

 

“缂丝”

“南青北白,南越北邢”

焦炭

棉花传入

景德镇成为“瓷都”

棉纺织技术革新(黄道婆)

彩瓷(青花、釉里红)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二,手工业经营形态

类型

特点

家庭手工业

规模小,主要满足自身需要,基本不入市场

官营手工业

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满足统治者需要,基本不入市场

私营手工业

商品生产(明中后期超过官营手工业)

其中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发展的概况

发展情况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商。

春秋战国

私商兴起

隋唐

政治统一,大运河开通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

商业市镇;

货币经济;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白银广泛使用;

区域性商业群体(商帮)

二,城市和商业的发展

城市格局

城市功能

商业活动

唐和唐以前

市坊分开

政治军事

受时间、地域限制

宋和宋以后

市坊界限打破

经济功能

打破时间,地域限制

三,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西方。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农耕经济是大概念,包含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外贸。

近代前夜的发展: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产生:

明中后期,江南纺织业。

2,本质特征:

雇用与被雇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近代前夜的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1,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官府盘剥;

3,重农抑商政策;

4,海禁闭关政策

第7课 新航路开辟

一,开辟航路的原因、条件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渴望贵重金属和商品。

(2)商业危机(直接原因):

奥斯曼帝国占领传统商路。

(3)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行记》,欧洲人的“寻金热”

(4)思想根源:

传播基督教。

条件:

1,客观:

西欧航海、造船技术取得很大进步。

2,主观: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支持国家

探险家

航线

1487

葡萄牙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

1492

西班牙

哥伦布

西欧——美洲

1497

达·

伽马

西欧——好望角——印度

1519

麦哲伦

环球航行

三,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1,对欧洲

(1)世界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欧洲的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

(3)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

2,对殖民地: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促进了殖民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3,对世界:

(全球化进程开始)

(1)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2)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西葡扩张的特点

西班牙:

美洲,广阔的殖民帝国,奴役印第安人,开采金矿。

葡萄牙:

垄断东西方航路,建立商业据点。

二,荷兰扩张的特点

1,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2,建立大型商业公司

三,英国扩张的特点

1,海盗式掠夺2,三角贸易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的六大条件:

原始资本积累;

原料,劳动力,市场,技术,相关政策。

一,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原始资本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市场

殖民地的广阔市场

原料

劳动力

圈地运动

科技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验积累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部门

重大发明

影响

珍妮纺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动力

改良蒸汽机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交通

史蒂芬孙-火车

富尔顿-轮船

交通,世界市场

机器制造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化工业的发展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因

市场需求

科学技术推动

科技含量

经验技术积累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

首发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组织

工厂制(所有权经营权合一)

大企业(垄断组织)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思潮

凯恩斯主义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输出方式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四,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1,新航路开辟:

开始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初步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正式建立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向工业经济过渡

二,重要的概念——近代化(现代化)

1,经济现代化:

工业化2,政治现代化:

民主化、法制化3,思想现代化:

先进思想

三,洋务运动

1,原因: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2,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经过:

前期-自强-军用工业;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

军用工业——封建性质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评价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第一家,中国设计的第一台蒸汽机,近代工业起步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民用工业——带资本主义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

4,评价:

(1)开始了中国大规模的经济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办的主要是工业)

(2)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洋利”、抵御列强的经济入侵的作用。

(3)只学技术,不改变制度,最终失败。

第10~1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产生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19世纪60、70年代

甲午战后

民国建立;

一战期间

原因

外商刺激;

洋务运动诱导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思潮

1,列强忙于一战(最重要原因)

2,民国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热情

3,民国倡导使用国货

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张謇

短暂的黄金期;

短暂的春天。

二,短暂的黄金期的特点

1,时间短。

(仅是一战中发展较快)

2,轻工业发展较快,面粉业、纺织业;

重工业发展缓慢

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帝国主义2,封建主义3,官僚资本主义

四,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主要原因),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1)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榨,所以有着革命性的一面。

(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依赖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又有着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2)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苏俄内外交困,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

3,影响:

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程度,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

固定的粮食税;

部分企业,允许私营经济;

允许商品贸易商品贸易;

3,评价:

(1)新经济政策是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2)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斯大林体制:

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利用商品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主要原因)

(2)政府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3)股票投机过度。

2,特点:

(1)来势特别凶猛

(2)破坏性特别大(3)范围特别广(4)时间特别长(5)影响特别深远

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

(突破口)

(2)调整工业生产。

(中心环节)

(3)调节农业生产(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提高就业,扩大内需)

2,特点:

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3,实质: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影响

(1)直接影响:

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间接影响: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深远影响:

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

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三,凯恩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