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2710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Word下载.doc

③主张“克己复礼”。

(目的在于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

这是其思想中保守的)

④教育思想比较进步,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孟子的思想主张:

----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

①政治:

“仁政”。

②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理解:

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贵”是指重视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中的作用,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③伦理观:

“性善论”。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的思想主张:

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民本思想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

“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课本P8-10)

1.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方面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作用:

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得到汉武帝及以后历代统治者的亲睐。

2.董仲舒具体主张:

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国家统一和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体现了“仁”的思想)——为了加强君权

③提出三纲五常,作为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

3.太学(统一思想的方式):

(①至⑤理解;

⑥背)

①性质:

官方最高学府②教材:

“五经”,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教师:

精通“五经”的博士④学生:

平民、贵族、官僚子弟,

⑤太学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太学子弟经考试合格后可到政府任官,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⑥太学兴办的作用:

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

4.结果:

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课本P12-14)

1.宋朝的程朱理学:

(1)北宋:

程颐、程颢;

②基本观点:

世界观: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

(2)南宋:

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成就: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教科书。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心学”:

(1)南宋的陆九渊:

①世界观: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认识论:

穷理不必向外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

“心外无理”,心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五、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课本P13)

1.“离经叛道”的李贽:

他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主要观点:

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是非标准应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揭露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

2.这个时期,民主、自由等思想出现的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3.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

共同经历

共同主张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作用

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③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

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著有《明夷待访录》。

主张“经世致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

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对传统儒学体系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课本P22-23)

1.智者学派:

(1)概况:

将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

强调人的价值;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制度法律道德要以人为尺度。

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代表人物、思想: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

(与智者学派同时期,但不属于智者学派)

(1)探究课题:

人类及其环境。

(2)主张: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识即美德”;

“认识你自己”;

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②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3)意义: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二、了解但丁、薄伽丘的主要作品(课本P27)(文学三杰,还有彼特拉克《歌集》)

1.但丁《神曲》;

2.薄伽丘《十日谈》。

三、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课本P27)

1.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发展:

首先兴起于意大利,而后向欧洲各国扩展。

3.核心:

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实质:

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逐渐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②推动了文化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宗教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四、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课本P29)

从德意志率先开始并波及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教会教皇的权威,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引导人们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五、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课本P31-32)

1.启蒙运动兴起条件:

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自然科学取得许多成就;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

2.主要内容:

猛烈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味,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3.性质: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核心:

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即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思想家

主要著作

思想主张

伏尔泰

领袖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

②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③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

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他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启蒙思想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权属于人民;

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人要自律,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六、探讨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课本P32)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宗教神权,宣传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并提出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政权的构想。

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最终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3.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被压迫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课本P36-37)

1.产生:

(1)造纸术:

西汉已有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

(2)火药:

唐末用于军事,宋代广泛用于军事。

(3)指南针:

战国时出现司南,北宋出现人工磁化技术,广泛用于航海。

(4)印刷术: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外传:

经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二、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课本P37)

---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在欧洲的传播应用,推动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被摧毁,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

4.欧洲人借鉴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重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课本P42-44)

1.先秦诗歌:

(1)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战国屈原《离骚》,开创诗歌新体裁----楚辞。

浪漫主义风格。

2.汉赋:

(1)西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2)东汉:

张衡《二京赋》。

3.唐诗:

(1)初唐: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盛唐:

①边塞诗:

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山水诗:

孟浩然《春晓》;

王维《渭城曲》。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3)中唐:

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4)晚唐:

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4.宋词:

(1)婉约派------(北宋)柳永《雨霖铃》;

(两宋之交)李清照《武陵春》、《声声慢》。

(2)豪放派------(北宋)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南宋)豪放派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5.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总称):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6.明清小说:

①长篇: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②短篇:

蒲松龄《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

7.文学体裁演变的启示:

日趋平民化,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四、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课本P46)

1.起源:

六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