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0675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百草到书屋Word下载.docx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童年时代的恋歌。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事侧面反映出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

虽然我的教学对象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但与文中时代背景相差甚远,加之作者的语言有些部分难以理解、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薄弱等,所以我决定本文由3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层次井然,容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体会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

情感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自然过渡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词语。

教学方法:

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略)

三、新授

(一)导入: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作家,上学期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明确:

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本节课目标:

1、了解作者2、准确把握确凿zá

o,菜畦qí

桑椹shè

n,轻捷,油蛉lí

ng,斑蝥má

o,缠络chá

n攒cuá

n,等生词3、整体把握,找出百草园、三味书屋起始段落及过渡段。

(三)题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a)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b)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

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 

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正音正字

2、多方式朗读(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作者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各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4、找出“百草园”、“三味书屋”两部分起止语句及中间的过渡段落。

5、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4个问题,主要复述4、5。

五、作业:

1、掌握生词,完成练习册基础部分。

2、熟读课文,反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百草园:

1-8

三味书屋:

9(过渡)-24

第二课时

二、复习提问(课文段落划分,讲述文章主要内容)

三、新授

(一)本节课目标: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方法

(二)1、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

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

“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所以不矛盾。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2、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①提问:

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

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

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

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3.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4.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5.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6.修饰性词语的使用。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

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四、课堂小结: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

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

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

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五、作业:

1、用“不必说·

·

也不必说·

单是·

”造句;

学习文章准确运用动词,写一段话,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

2、完成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写景的基本原则、检查上节课的小练笔)

三、新授

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情感;

理解“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和“百草园”的生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比。

(二)1.学生齐读过渡段。

①问: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意思?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

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③问: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④问:

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研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本课难点问题)

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考虑: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

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

“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

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头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对未脱孩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

假如说,百草园是令人留恋的,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②从文中的描述,可看出“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主要是敬慕先生,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⑵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

①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问“怪哉”虫——充满好奇心;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逃课到小园中玩耍;

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

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②问:

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