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9360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散文类半月晨练Word格式.docx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用一句话概括甲文的段意

4、品味甲文“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1、

(1)外城 

(2)通“贴 

(3)少年时 

(4)买

2

(1)同行多年,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2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3、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第2天晨练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

“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

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

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

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

两片竹简。

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谨识之 

识:

记住 

B.已失之矣 

失:

丢失

C.伯鲁不能举其词 

举:

说出 

D.而果昌赵 

昌:

昌盛

2.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B.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C.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D.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3.结合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赵简子要选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个儿子为好,就写了训诫在竹简上考察他们。

B.赵简子最终选立了小儿子,因为他时刻谨记父亲的训诫。

C.赵简子通过观察小儿子“诵其词甚习固”、“ 

出诸袖中而奏之”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

D.这个故事表现了赵简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爱心的父亲。

1D

2B

3D

第3天晨练

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执策而临之执: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1. 

(1)或:

有时 

(2)见:

显现(3)等:

等同 

(4)安:

怎么,怎能(5)执:

拿着,举着 

2

(1)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对千里马遭遇的惋惜。

4、主观条件:

把握机遇,自强不息;

客观条件:

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第4天晨练

阅读《于园》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瓜洲步五里铺 

_________ 

(2)非显者刺 

_________

(3)以实奇 

_________ 

(4)缘坡植牡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

(2)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

3.于园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_____________

4.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

为什么?

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

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

1.水边停船的地方;

投下名帖;

因为;

沿着。

2.略

3.特点是假山奇特。

三个方面“以实奇”、“以空奇” 

、“以幽阴深邃奇”。

4.不能。

根据游园顺序来安排顺序。

由前而后的顺序。

5.不能。

瓜洲众多园林和于园一样,凭借假山而有名。

这一层不仅写了假山建筑的过程,而且也赞颂了能工巧匠和主人的艺术构思。

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第5天晨练

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声,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①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⑦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

片面、浅陋。

②资:

盘缠。

③审:

详细。

④稽:

探究、考察。

⑤庶几:

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

孔子的弟子。

⑦邑:

地方。

⑧丘:

孔子。

⑨勉:

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卒之为众人 

卒:

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至:

(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无济于天下 

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终于 

(2)达到 

(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4)帮助

2.

(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甲文:

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第6天晨练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