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9163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Word格式.docx

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心理研究

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

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德国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与心理学。

2、各流派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流派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

(客观原则)

华生

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反映的形成更是经历学习的过程

个体的行为是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获得的

格式塔学派

(唯心主义倾向、重视整体的观点)

魏特墨

考夫卡

苛勒

个体的任何经验与行为个体是不可分的,每种经验或活动都有其整体的形态

脑内先验地存在一个与感知到的对象同型的格式塔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泛性论”:

一切行为决定于性本能发展

人格分裂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新精神分析学派)

四、科学的心理观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里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第三章认知过程(重点)

【感觉】

一、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

看到的颜色、问到的气味)

二、感觉适应:

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

三、感受性与感受阈限(P71)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为感受阈限。

感受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受阈限与感受性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分类:

绝对感受性:

感觉的最小刺激的能力(对应绝对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对应差别感受阈限)

【知觉】

一、概念

直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P74)

1、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原则规律: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

2、知觉的选择性(对象VS背景)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大小、形状、颜色的恒常性)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它具有选择性和集中性。

二、分类

1、不随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不完全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1、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2、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

3、个体的认识经验

4、活动的组织

5、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持久性)

3、注意的分配(如: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4、注意的转移

【记忆】

极一时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一)按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陈述性记忆(包括: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三、记忆系统

1、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环境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信息丧失信息丧失

2、长时记忆中的遗忘

3、遗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P99)

*衰退理论

*干扰理论(理解):

以往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

分为:

倒摄抑制:

后学习材料对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

先学习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提取失败理论:

以往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动机性遗忘理论:

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

(压抑理论:

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思维】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只是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分类

*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不同

1、直觉动作思维(扳手指数数)

2、具体形象思维(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

3、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不同

1、聚合思维:

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2、发散思维:

根据当前的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和思维活动。

*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理解并区分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

1、概念: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具有形象性)

2、分类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

视觉表象(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吉他声)。

*根据表象创造性程度的不同:

记忆表象(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想象表象(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固改造后形成的新形象)

3、基本特征: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二)想象(创造性活动的必然)

想想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

人们在看小说时,在头脑中产生各种情景和人物形象就是想象的结果)

2、基本特征:

新颖性、形象性。

四、问题解决及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解决

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2、过程:

初始状态认知操作目标状态

3、特征:

目标指向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便为目标状态)

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认知性操作(辨析:

从不会自行车到学会是问题解决,而学会自行车后骑自行车不是问题解决。

4、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算法式、启发式

(二)形象问题解决的因素(P114)

1、问题表征(理解问题)的方式

表征指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2、无关信息的干扰

3、功能固着性

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成为功能固着性。

这种功能固着性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定势

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使人对刺激环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

(不一定有碍于问题的解决)

5、动机强度

动机强度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内部推动力。

(此图乃重重重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由上图可知:

1、动机过弱便不能激起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容易被无关因素干扰,解决问题的效率低;

2、动机过强又会使人的情绪过分紧张,反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3、动机水平中等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概念】

一、定义

概念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活动形式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或词的形式表现。

1、日常概念(模糊概念,前科学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

2、科学概念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智力的含义

智力具有多种属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予以界定。

但普遍认为智力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能力,而不是兴趣、爱好、动机等其它非认知领域的心理特征。

二、智力的理论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研究

1、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内容:

G因素——一般能力(智力的核心)

S因素——特殊因素

2、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

智力的核心因素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由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性、归纳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和知觉速度等7种不同的心理能力构成的能力因素群。

智力由以上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

(二)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1、智力的三元论(美国斯滕伯格)

*包括:

情境智力、经验智力、成分智力。

*对其评价: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从人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及经验与智力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智力的结构,强调智力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可以说是智力认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三)智力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三、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一)智力的发展特征

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遗传与环境所致)

A、智力发展的水平上,个体有高低之分。

(直接反应在智商上)

B、智力的结构上,个体间存在差异。

(有人记忆力好,有人观察敏锐)

C、智力成熟时间上,个体间有早有晚。

2、智力的团体差异(更多研究的是性别差异)

A、分布差异:

尽管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分布都符合正态分布,但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智力较高和较低的人都多于女性,而女性智力分布集中在中间部分。

B、阶段差异:

男女智力的发展变化与年龄特征有密切关系,两性之间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C、局部差异:

男女两性在智力总体上没有差异,但在构成智力结构的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A、训练发散思维(如:

“一题多解”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

B、培养直觉思维(经验越丰富,直觉越准确)

C、发展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发展学生的表象系统。

表象系统是思维的基础,表象贫乏,形象思维也会枯竭。

五、创造力的培养

A、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B、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C、创造个性的培养。

第七章动机与学习

一、动机的概念

动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既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

六、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推动个人产生某种针对特定对象的行为)

2、定向功能(动机的支配下,个人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3、维持功能(动机唤醒个人的行为后,在预定的目标实现之前,动机将驱使行为持续进行,知道目标到达。

4、强化功能(动机可因积极的行为结果而获得加强,并增强后继的行为;

也可因消极的行为结果而减弱,并解除后继的行为。

七、动机的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内容

与经典行为主义外在动机论相反,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是内部动机理论。

人本主义者认为,个体生来具有不断成长的潜力,只要个体处于有利的环境,这种潜力就会驱动个体不断迈向成长的方向。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教育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图)

*马斯洛解释:

A、在整体的需要层次结构中,只有低一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成为个体行为的主要动机。

B、成长需要与基本需要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一方面,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是成长需要出现的基础。

另一方面,成长需要对基本需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