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803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整理与练习

(1)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复习课总课时编号:

5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11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掌握画圆的步骤及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3.熟练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组内交流: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2.全班交流、整理。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具体的知识?

我们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获得这些知识的?

应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画圆、计算。

同桌交流:

画圆主要分哪几步?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全班交流。

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

圆有什么特征?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学生独立填表,和同桌说说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全班展示、交流:

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已知圆的半径怎样求面积?

已知圆的直径怎么求面积?

已知圆的周长怎么求圆的面积?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7.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先算自行车每分钟前进的米数,也就是车轮的周长×100,再用从家到学校的距离除以每分钟前进的米数。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量单位。

三、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1)

r=dd=2r

C=πd或C=2πr

S=πr²

教学后记:

整理与练习

(2)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复习课总课时编号:

5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与应用”第8~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圆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画圆的操作技能。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以圆为图形的标志、绳子。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

全班交流题意:

这个最大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什么关系?

学生计算后交流。

学生订正。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全班交流:

运动场的周长由哪些线围成?

运动场的面积由哪些图形组成?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计算周长和面积时,都可以将两个半圆看作一个整圆。

计算周长时,要用圆的周长加长方形的两条长边;计算面积时,要用圆的面积加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订正。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

课件出示养鸡场示意图,全班交流:

在图上指一指,15.7米长的篱笆是指哪儿?

这段篱笆的长和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先算出半圆的半径:

15.7×2÷3.14=5,再求半圆的面积。

学生订正。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图形标志,说说各标志的含义。

全班交流。

2.交流探索与实践第12题。

全班交流:

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

先根据半径选一根指定长度的绳子,将这根绳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作为圆心,把绳子拉紧后,使另一端围绕圆心转一周。

学生分组合作,在操场上画一画。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

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篮球场中间的和足球场中间的圈是中圈,用于比赛开始时开球。

篮球场两边的大半圆是三分线,小半圆是罚球弧,球员在其中罚球)

4.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各小组用长15.7米的绳子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分别测算出它们的面积。

全班交流:

展示各组的测算记录,你有什么发现?

三、评价与反思

1.学生阅读评价与反思的内容,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初步给自己作出评价。

2.小组内互评。

3.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谈谈自己改进数学学习的打算。

四、总结与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后记:

画出美丽的图案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活动课总课时编号:

5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和绘画圆形图案,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体会图形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2.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接受美育熏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和画圆形图案,加深对圆的认识,体会图形的变换,培养美感。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尺。

学生收集圆形图案。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教师课件演示圆形图案,学生欣赏后交流想法。

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圆形图案,发表自己的感想。

二、指导作图

1.课件出示书上的两幅图,小组交流:

这些图案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些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

你能看出由几个圆组成的?

小圆与大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全班交流:

明确这个图案中共有1个大圆(外框)和8个同样大小的小圆组成,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直径。

教师课件演示画的步骤和过程。

 

学生在本子上自己画。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图案上色。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互评。

2.小结:

画图时,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细心绘制。

三、独立模仿制图

1.学生观察113页的两幅图。

2.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这个图案分几步完成?

在图中,各个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

各个圆的半径或直径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学生任选其中一图自己完成并涂上颜色。

5.展示作品、相互评价。

四、创作图案

1.学生独立设计、创作。

2.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相互评价。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后记:

整理与复习

(1)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复习课总课时编号:

59

教学内容:

复习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完成教科书第114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含义,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这学期学习的有关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

数的知识)

二、回顾整理

1.小组交流: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和数的哪些知识?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全班交流、整理:

什么叫方程?

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

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什么叫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什么叫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三、巩固练习

1.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判断。

全班交流:

判断是不是方程的标准是什么?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和同桌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全班展示、交流:

解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怎样检验?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3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这卷塑料布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这里的30平方米和这卷塑料布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这里是已知长方形的什么?

求什么?

你想到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讲评。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4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全班展示、交流。

(让学生说出每题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方程的。

2.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因为每组数的特点不一样,所以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不一样,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用方法求出答案。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全班交流:

哪些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一眼看出来?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数的知识

教学后记:

整理与复习

(2)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复习课总课时编号:

60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完成教科书114~115页第7~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分数)

二、回顾整理

1.小组交流: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2.全班交流、整理:

什么叫分数和分数单位?

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整理与复习第7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小组交流:

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全班交流:

表示什么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

2.完成整理与复习第8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填好后和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

整数怎么化成假分数?

3.完成整理与复习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将分数分类。

小组交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全班交流:

你能将所有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吗?

将所有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4.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0题。

学生独立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全班交流:

你是怎么比出大小的?

谁的方法更简捷?

5.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小组交流:

每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全班交流。

(检查每个分数是不是约成最简分数。

学生订正。

6.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2题。

全班交流:

从折线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小明在图书馆用了多少分?

去图书馆和回家的路上各用了多少分?

小明从家去图书馆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

小明从图书馆回家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分数

整理与复习(3)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复习课总课时编号:

61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加、减法,完成教科书116页第13~19题。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