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776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1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

四则运算、观察物体

(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

观察物体

(二)、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33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计算能力差,分析问题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审题,数学学习成绩较差。

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个别辅导,争取把成绩赶上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成绩。

后进生辅导做法、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优生的培养做法、措施:

1、召开优生会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爱学习数学的思想,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3、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4、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

5、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6、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期末复习,具体全面。

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重视概念教学,打好扎实基础;加强计算训练,熟练技能技巧,抓好解决问题的教学,突出思维训练;开展活动课教学,发展学生智力。

7、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8、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

四、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观察物体

(二)(2课时)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3课时左右

4.小数单位的换算-----------------------2课时左右

5.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左右

6.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

(二)(4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2课时左右

2.服饰条形统计图----------------------2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P2——P12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

 

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四则运算……………………………………………………6课时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

思考:

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怎样计算?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

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P3 例1

(2)(3)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

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

(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

(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

(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

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  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          

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练习一

一、教学内容:

练习一P4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                         321-100=221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  )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                        400-175=225

161-(  )=56                

225+(  )=400

( )-56=105          

(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