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75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下载.doc

10.观察法优点:

(1)可获取当前所发生的行为和其他现象的有关信息;

(2)可获取真实而自然的有关信息;

(3)通常不要求被观察者的合作,尤其是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

11.观察法缺点:

(1)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出现;

(2)观察结果易受无关变量干扰。

12.有效运用观察法的注意问题: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

(2)做好观察记录;

(3)消除观察者的误差。

13.访谈法:

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目的,通过与研究对象就一些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14.访谈法优点:

(1)灵活而易于控制;

(2)适用范围广。

15.访谈法不足:

(1)访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导致访谈对象的数量受限;

(2)访谈受谈话双方的心理特性与行为等的影响。

16.有效使用访谈法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访谈的前期准备工作;

(2)把握访谈的方向与主题;

(3)掌握访谈技巧;

(4)减少访谈者的误差。

17.问卷法:

是将统一、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对象,请求其如实回答,进而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18.问卷法的优点:

(1)实施简便,不受人数限制;

(2)适用范围叫广泛;

(3)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19.问卷法不足:

(1)调查对象选择余地小,不利于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2)数据收集过程中难以严格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资料的真实性与结论的科学性;

且回收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

(3)问卷编制的要求较高。

20.有效使用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研究目的来构建问卷框架;

(2)编制合适问题;

(3)对问卷进行测试与修订。

21.测量法:

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22.测量法优点:

(1)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

(2)结果的量化程度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结果处理十分方便;

(3)有设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比较,简便省力。

23.测量法不足:

(1)测量法属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要测量的心理;

(2)测量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

(3)对施测者和测验的编制、选用具有较高要求。

24.有效使用测量法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对待测量的正确态度;

(2)编制符合要求的测验;

(3)保证测验的严格施测与客观评估。

25.实验法:

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26.实验法特点:

(1)在实验中主试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必消极的等待它们的自然出现;

(2)实验者可以在实验中消除或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自变量按研究者的计划改变,从而考察因变量的变化;

(3)由于实验法可以反复验证,所以,它能揭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7.实验室实验法优点:

(1)对实验情境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对实验场景、实验刺激(自变量)、被试选取及反应等多种因素的人为主动控制,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探讨在其他条件下无法研究的种种现象,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和科学性,并能保证结果的可验证性;

(2)实验结果的记录、统计比较精确、客观。

28.实验室实验法不足:

研究情境的人为因素较大,往往离实际情况较远。

29.自然实验(现场实验)优点:

实验者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被试处于自然状态,所得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可以有效地应用与实践。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明显的人为因素。

30.自然实验不足:

研究中涉及的变量较多,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干扰。

31.有效进行实验法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合理的进行实验设计;

(2)选择和利用恰当的实验仪器;

(3)要控制无关变量和误差。

32.个案研究法(个案法):

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地方法。

33.个案法优点:

(1)由于是个别地研究一个或几个对象,因此便于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

(2)在个案追踪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结合其他方法,可以观察人的行为发展的过程,探讨发展阶段的过渡及其发展与环境教育因素的关系。

34.个案法不足:

(1)研究结果缺乏代表性;

(2)研究对象特殊性,缺乏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性;

(3)对个别对象进行非控制性观察,因此提供的材料是粗略的,描述性的。

35.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a.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b.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

c.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a.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b.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c.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a.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b.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a.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b.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c.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

1.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1)体格发育趋向稳定;

(2)性机能日趋成熟;

(3)身体机能明显提高。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1)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

(2)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

(3)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

独立意向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渡);

(4)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

(5)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

3.个别差异:

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4.个别差异的成因:

(1)遗传;

(2)环境;

(3)教育。

5.大学生学习的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

(1)认知方式差异;

(2)性别差异;

(3)成就动机差异。

6.认知方式(认知风格):

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

7.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8.性别差异表现:

(1)兴趣;

(2)成就动机;

(3)智力;

(4)情感与意志;

(5)性格。

9.成就动机:

指个体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以期达成目标并获致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

10.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1)气质差异与学习;

(2)性格差异与学习;

(3)能力差异与学习。

11.气质:

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12.气质类型:

(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13.性格:

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14.性格特征:

(1)竞争型;

(2)协作型;

(3)回避型;

(4)参与型;

(5)依赖型;

(6)独立型。

15.能力:

是与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16.特长:

是人们从事心理活动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17.人际交往(社会交往):

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

1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1)获得信息和选择交往对象的功能;

(2)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功能;

(3)协调合作和促进团体内聚力的功能;

(4)身心保健功能。

1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认知因素;

(2)人格因素;

(3)能力因素;

(4)相似因素;

(5)情绪因素。

2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害怕人际交往;

(2)轻视人际交往;

(3)缺少人际交往。

21.人际关系:

反映了人们在交往中关系的深度、密切度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因素构成。

2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1)羞怯心理;

(2)自卑心理;

(3)嫉妒心理。

23.羞怯心理调适:

(1)增强自信心;

(2)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

(3)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

(4)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

24.自卑心理调适:

(1)调整认知、增强自信心,改变比较方法;

(2)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

(4)积极与他人交往。

25.嫉妒:

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

26.嫉妒产生的原因:

(1)性格缺陷;

(2)强烈的欲望感;

(3)自我评价过高。

27.嫉妒心理的调适:

(1(正确评价自己;

(2)转移注意;

(3)正确比较;

(4)提高修养;

(5)降低预期。

28.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真诚、宽容、诚信、互助互利);

(2)增强自身的人际魅力(注重仪表;

重视第一印象;

有幽默感;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寻找共同话题);

(3)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语言艺术;

学会赞美别人;

学会倾听;

学会争吵与批评;

富有恻隐之心;

把握交往的“度”)。

第三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1)知识的传授者;

(2)学习的指导者;

(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

(4)榜样和价值导向者;

(5)家长代理人;

(6)心理调节者;

(7)科学研究者。

2.教师角色的形成:

(1)角色认知阶段;

(2)角色认同阶段;

(3)角色信念阶段。

3.角色认知:

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4.角色认同:

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5.角色信念:

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6.教师能力:

指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需要的能动力量或实际本领,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总体,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7.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

(1)了解学生的能力;

(2)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

(4)获取新知的能力;

(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师生关系;

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6)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7)自我更新的能力(开展科学研究;

自主创新)。

8.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意义与作用:

(1)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成熟的条件;

(3)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育人的重要保证;

(4)良好的心理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