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589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docx

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练习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生准备:

1.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交流预习

1.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山祖,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的老师。

他家几代住在营道的濂溪。

后来他住在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长江,也名之为“濂溪”,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

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

2.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说”:

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2.扫清生字词

yífányūzhuódíliánxièyìyīxiǎn

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1)提示重点词

独:

唯独、只自:

从盛:

很、非常

予:

我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

认为鲜:

xiǎn,很少

(2)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

5.教师要求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

①句式多样,或骈句。

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

②语气多变。

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

③节奏和谐。

“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

④表达方式多样。

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指名朗读

四、品读课文,说课文运用手法

(一)说借物喻人手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2.说说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

学生可能说品质、形态、仪表等方面。

教师随机点拨:

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揭示了莲纯洁、高尚、正直、刚强、清濂、庄重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3.教师启发:

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

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4.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

参考说法: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二)说对比烘托手法。

1.教师提示: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

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

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

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

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

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教师小结:

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五、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

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

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背读课文,说背诵文言技巧(5分钟)

让二至三名优秀学生当堂背诵,然后结合本篇课文,说说背诵文言文的技巧。

根据语气语调背;根据表达方式背;根据音韵节律背;根据邻头字句背等等。

只要方法可行,教师就给予充分肯定,以总结背诵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布置作业: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录音范读;齐读。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1.出示思考题:

陋室,陋室,陋在何处?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

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换角度想:

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

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

思维角度:

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讨论板书:

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4.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5.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

陋室的状况吗?

(联系点:

“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①(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

②联系“铭”这种文体,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称述功德,。

(启发:

抓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子,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板书: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③小结写法:

托物言志(板书:

托物言志)

投影: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或用以下两个问题引入: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四、延伸拓展:

提问: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称颂的是:

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

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

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小结:

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

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五、布置作业:

仿写《陋室铭》

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

陋室(托物)景色清幽不陋

 

生活高雅

德馨(言志)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豁达乐观……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

蕃( )淤泥( )濯清涟( )亵( ) 鲜有闻( )

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3.解释下列黑体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爱者甚蕃()(4)濯清涟而不妖()

(5)亭亭净植() (6)宜乎众矣()

(7)无案牍之劳形() (8)无丝竹之乱耳()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