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613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犯罪心理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

1.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一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犯罪人地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优点: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资料真实可靠。

缺点:

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

影响因素多,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受观察者本人条件的影响。

2.调查法

是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1)问卷法

(2)访谈法

3.测验法

是指使用标准化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心理特点的方法。

4.实验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以了解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5.案例分析法

就是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

案例1.2玛丽的“圆周假设”

三、非实验性数据因果关系推断的方法

1.交叉时滞平面分析(cross-laggedpanelanalysis,CLPP)

2.路径分析

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以问题为中心,主义采用多种方法和探讨课题

2.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

3.用相互作用的理论思路来分析犯罪心理现象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西方国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1.早期犯罪心理学思想

2.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3.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1.我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2.我国现代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概况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1.潜意识论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2.人格结构学说以及人格发展理论

3.本能论

4.焦虑论

三、弗洛伊德的犯罪观

1.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2.对犯罪行为的防治

四、阿德勒的犯罪观

1.犯罪的原因和动机

2.对犯罪的防治

五、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

1.运用潜意识理论分析犯罪人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2.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犯罪人的人格缺陷

(1)犯罪者的自我及其特征

(2)犯罪者超我的缺陷

3.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分析犯罪行为

4.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犯罪人的心理

六、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评价

贡献:

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大大扩展勒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期经历的关注

局限: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

二、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学习途径——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

(2)人类行为的起因——三元交互作用论

(3)人类行为的自我调节

2.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

(1)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

(2)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

(3)攻击行为的保持和自我调节机制

三、其他学者的研究

四、对行为主义犯罪理论的简评

第三节道德认知发展与犯罪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问题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目的与交换阶段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人际和谐与遵从阶段

第四阶段社会和谐与制度维护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三、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犯罪

四、简单的评价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征

二、遗传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族史研究

2.双生子研究

3.染色体研究

三、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四、神经生物及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五、人体生物节律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二节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的人格倾向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需要和动机

2.价值观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性格与犯罪心理

2.气质与犯罪心理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庭结构缺陷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案例期望不当,酿成恶果

二、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四、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有机的整体系统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具有层次上的差异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1.渐进式

2.突发式

3.机遇式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1.不良的交往与模仿

2.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

3.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4.违法尝试获得体验

5.犯罪意向萌发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犯罪情境

1.侵害对象

2.现场条件

3.现场气氛

二、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

1.犯罪行为发生前的心理互动

2.犯罪过程中的心理互动

3.犯罪行为发生后的心理互动

三、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

1.预谋型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

2.无预谋的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

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一、犯罪人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1.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2.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3.犯罪后的心理状态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1.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条件

2.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类型

三、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

1.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条件

2.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征兆

3.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犯罪动机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的概述

1.需要的概念

是指个体和社会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2.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概述

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2.动机的种类

3.动机的理论

(1)本能论

(2)驱力论

(3)需要论

(4)诱因论

(5)认知一致论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一、犯罪动机的概述

1.犯罪动机的概念

2.犯罪动机的特征

主观性

相对性

动态性

低级性

复杂性

3.犯罪动机的功能

激发

指向

维持和调节

4.犯罪动机的分类

5.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1.一定强度的需要促使形成犯罪动机

2.外部诱因引起的犯罪动机

3.内在需要与外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犯罪动机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一、犯罪动机转化的类型

1.表现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动机转化

2.表现在不同发展方向的动机转化

二、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因素

1.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主体因素

2.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客观因素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一、不明显的犯罪动机

1.少年犯

2.精神病犯罪人

二、激情犯罪的动机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的涵义

源于拉丁文的“person”,意指面具。

2.人格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独特性

稳定性

社会性

二、人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

1.人格类型论

(1)生物学类型论

(2)心理学类型论

(3)价值观类型论

2.人格特质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2)科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3)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4)大五人格

第二节犯罪人格

一、什么是犯罪人格

1.犯罪人格的涵义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导致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2.犯罪人格的形成

二、有关犯罪人格的研究

1.使用人格测验量表对犯罪人格进行描述

2.采用访谈法对罪犯犯罪人格的研究

3.从大量研究中归纳出与犯罪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三、研究犯罪人格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对犯罪人格的研究可以使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加深对犯罪产生这一问题的理解。

(2)犯罪人格的研究为预测、预防犯罪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制定科学的刑事政策提供了参考

(3)犯罪人格在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结构化中的意义

2.研究犯罪人格在犯罪人处遇实践中的意义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身心基础

1.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2.青少年时期身心矛盾与犯罪的关系

3.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与犯罪的关系

二、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1.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2.情景性

3.戏谑性

4.情绪性

5.反复性

三、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1.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2.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3.青少年的欲求量多、最强烈

4.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案例:

三少年杀人练胆

第二节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

1.认知特点

2.情感和意志特征

3.个性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

1.犯罪数量上的差异

2.犯罪类型上的特点

3.犯罪手段上的特点

4.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

5.犯罪处遇上的特点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1.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2.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一、吃亏心理

二、攀比心理

三、“补偿”心理

四、掩盖心理

五、享受心理

六、贪婪心理

七、侥幸心理

八、随大流心理

九、冒险心理

十、蒙混心理

第四节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

一、初犯心理分析

1.初次犯罪的心理状态

2.初次犯罪的动机

二、累犯心理分析

1.累犯的人格特征

2.累犯的心理特征

三、惯犯心理分析

1.惯犯的心理特征

2.惯犯的行为特征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

一、财产犯罪概述

1.财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2.财产犯罪的特征

二、盗窃犯罪心理

1.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

2.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

1.诈骗犯罪的一般特点

2.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第二节暴力犯罪心理

一、暴力犯罪概述

1.暴力犯罪的概念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