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612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文档格式.doc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

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

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

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

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

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

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

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二)探究发现提出问题

师: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三)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

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四)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

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

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

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五)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电压U/V电流I/A。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六)分析和论证

结论:

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七)评估与交流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

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八)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九)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

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

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响度、音调、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乐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但也颇具特色。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教材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因素”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刻度尺,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

又如利用叩诊、听漏等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2.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物理问题的作用。

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通过实验,找出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通过对比,区别声音的不同。

初步领略声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能注意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用人耳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

二、学法点拨

响度、音调、音色是表示声音特性的三要素,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三种特性的区别是学习的难点。

除了从意义上区分外,还应通过实际声音感受它们的区别,通过实验探究它们的不同。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的学习,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深厚的兴趣。

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本节课一是内容较多,不仅有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振幅等概念;

二是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的强弱往往混淆不清,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

1.播放一段乐曲(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在家里听到有人说话,马上就能判断出这是爸爸声音还是妈妈的声音……

3.提出问题:

人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不同的声音的呢?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强弱

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①演示实验1:

做课本图2-12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塑料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塑料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重做上面的实验。

②演示实验2:

用手按自己的喉部,小声和大声喊“啊……”,看手的感觉。

③演示实验3:

将喇叭放在离肥皂膜不同距离处,观察肥皂膜的振动情况。

④让学生自己根据看到的实验现象,总结什么是振幅,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⑤实验结论:

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声音的响度跟振幅和离开声源的距离有关。

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2-18和图2-19,使学生认识振幅,了解声音的响度单位:

分贝,了解各种不同物体发声的分贝数。

2.声音的高低

(1)教师首先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说相同的一句话“声音的高低”,问学生: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在学生回答男同学声音粗(低沉),女同学声音尖细后,告诉学生什么叫做音调(声音的高低)。

(3)实验探究:

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①提出问题: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

②设计和进行实验:

如图2-20所示,将一把学生用刻度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刻度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刻度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刻度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③分析和讨论:

比较两种情况下刻度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④教师讲解: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因此,频率决定着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不同人的音调和音乐中同一音符在不同基调的音调。

阅读图2-23,了解各种动物发出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

(5)提出问题:

我们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与我们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3.声音的品质

(1)演示:

播放一段乐曲(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说出所听到的乐器名称,其他学生补充。

(2)演示:

让全体学生闭上眼,找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说一句话,让学生找说话人。

(3)提出问题:

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对的?

在学生回答“各种乐器的声音不同”“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