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525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表现在: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者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2.道德的特殊本质

(1)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第一,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第二,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第三,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是实践的。

道德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道德又不仅仅是一种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正是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践功能。

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的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3)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

所谓“必要的恶”,也就是这样一种恶,它能够求得更大的善或防止更大的恶。

道德的特点:

基本功能:

(1)特殊规范性;

(1)调节功能

(2)广泛渗透性;

(2)论证功能

(3)独特多层次性;

(3)教育功能

(4)更高稳定性;

(4)导向功能

(5)强大自律性。

职业: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道德:

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

第一,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每个职业岗位上的服务者,在别的岗位面前都是被服务者,这种客观的事实和联系转化为主观的认识、转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它把人的发展与事业的发展、人生价值实现的目的与手段等统一起来,激发人们“主人翁”式的劳动态度,成为人们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力量源泉。

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它不仅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简答或论述题)(助记:

爱尽遵文勤,勤奉诚友熟)

(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教育劳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育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

教育劳动的特殊目的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基本劳动技能和高尚品行的人。

2.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教育劳动产品是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觉悟的人,他们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

二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必考)

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

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

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

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职业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它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

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

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

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应起学生积极、肯定地反映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4.教育劳动对象的创造性(考)

(1)教育劳动的内容具有创造性。

(2)教育的方式方法具有创造性。

(3)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三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

(1)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工具除了教材,教学设备的辅助工具之外,主要是老师的个性,即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

(2)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①培养创造性人才要求教师有创造性

②教育劳动的诸多要素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无固定模式可以套用

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

④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保持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教师享受教育的乐趣

⑤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但不能把规律教条化,必须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育劳动过程是一个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复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过程。

(4)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产品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且教育劳动效果以一种潜在形式表现出来。

四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关系众多,组成复杂,网络教育还产生了新的师生关系。

题目:

社会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是否合理?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必考)

一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首先,教学的过程必然就是育人的过程;

其次,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助记:

全面培养-努力学习,探索规律-按教学规律育人)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二为人师表原则

(一)为人师表原则确立的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要求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三教育公正原则

(一)教育公正原则确立的依据

1.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助记:

爱是(实)长面)

1.爱无差别,一视同仁;

2.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3.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4.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四依法从教原则(新教材77页,必考)(新补充内容)

可能考题(10分):

论述职业道德和法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随着职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整个道德体系中,职业道德具有短暂性。

职业道德既具有道德规范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与法律规范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职业道德具有规范的具体明确性,具有作用过程中一定的权利强制性和较强的利益制约性。

职业道德是法律和道德二者的结合点,是法律和道德二者统一性的集中表现。

依法治教,依法从教,对教师来说,既是法律要求、法律义务,又是道德要求、道德义务,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大学精神:

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大学精神的内涵:

①学术自由的精神。

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

②独立自治的精神。

洪堡(独立自主处理内部事务)

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④开拓创新的精神。

⑤理性批判的精神。

大学精神的作用:

定向与规范作用;

维系与凝聚作用;

激励与驱动作用;

感染与教育作用

大学精神与高校职业道德:

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②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③要树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④要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师生关系体系:

(1)伦理关系(最高层次)

师生代际关系模式

师生朋友关系模式

师生代际—朋友关系模式

(2)教育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

强制型管理模式

民主型管理模式

放任型管理模式

(3)心理关系

合作型

对抗型

竞争——合作型

(4)法律关系

宪法、教育法、民事法、经济法

(5)人际关系(实际为伦理关系)

冷漠型、紧张型、关注型、密切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2)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有差异性;

(3)情感角色上有互动性;

(4)在评价标准上有冲突性

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1)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2)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

3)缺少必要的沟通;

4)“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

5)不能公平的对待学生;

6)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师生道德调节的四个方面:

(可考大题,可考小题,论述,案例等)

答:

师生关系是高等学校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之一,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确立学生主体的概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外因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