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45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单位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七种基本计量单位之一的是(  )

A.米B.千克C.摩尔D.厘米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厘米不是基本单位。

故『答案』选D。

2.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

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

将SO2和NO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气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室

载气

吸收液

SO42-含量

数据分析

n2

蒸馏水

a

i.b≈d>a≈c

ii.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测不到SO42-

3%氨水

b

空气

蒸馏水

c

3%氨水

d

A.实验表明;酸性环境下,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

B.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

SO2+2NO2+2H2O=H2SO4+2HNO2

C.本研究表明:

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屮的O2有关

D.燃煤产生的气体盲目排放只会引起酸雨而不会加剧雾霾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依据实验可知空气中如果含有氨气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氨气是碱性气体,故A错误;

B.依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和硫酸,所以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

SO2+2NO2+2H2O=H2SO4+2HNO2,故B正确;

C.依据数据b≈d>a≈c可知,硫酸盐的形成与空气中氨有关,故C错误;

D.燃煤产生的SO2和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3.大雾天气经常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与下列分散系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食盐水溶液B.碘的四氯化碳溶液C.泥水D.淀粉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雾属于胶体。

『详解』A.食盐水属于溶液,故错误;B.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属于溶液,故错误;C.泥水属于悬浊液,故错误;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故正确。

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②盐中不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

③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就是酸性氧化物

⑤化学变化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根据胶体的定义可知: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①正确;

②盐中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NH4Cl属于盐,只含有非金属元素,②错误;

③纯净物是仅有一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如O2、O3混合在一起,该物质中仅含有O一种元素,③正确;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H2O反应,除产生HNO3外,还产生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④错误;

⑤化学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⑤正确;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是物质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⑥正确;

可见说法错误的是②④,故合理选项是A。

5.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A.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

B.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

D.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故A错误;

B、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因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后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漂白,故B正确;

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是二氧化硫消耗了溶液中的碱,故C错误;

D、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因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水B.CuC.NH3D.Ca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

B.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

C.NH3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NH3·H2O,NH3·H2O会电离产生NH4+、OH-,所以NH3·H2O是电解质,NH3是由分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NH3也不能电离产生离子,因此NH3是非电解质,C错误;

D.CaO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会电离产生Ca2+、O2-而导电,因此CaO属于电解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下列不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是()

A.Na2CO3B.SO2C.NH4ClD.HCl

『答案』A

『解析』

『分析』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使湿润的pH试纸显蓝色,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溶液显酸性,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B不符合题意;

C.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湿润的pH试纸变红,C不符合题意;

D.HCl溶于水是酸,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8.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仪器名称为量筒,仪器与名称吻合,A正确;

B.仪器为试管,仪器与名称吻合,B正确;

C.仪器名称为坩埚,仪器与名称不吻合,C错误;

D.仪器为分液漏斗,仪器与名称吻合,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Ca(ClO)2用于消毒杀菌B.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

C.Fe2O3用于炼铁D.氧化镁作耐火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ClO)2具有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A正确;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够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硫酸铝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B错误;

C.Fe2O3是含有铁元素的氧化物,可用于炼铁,C正确;

D.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离子之间以极强的离子键结合,断裂消耗很高的能量,因此该物质的熔沸点很高,氧化镁可作耐火材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H2SO4时,将蒸馏水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浓H2SO中,并及时搅拌

B.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

C.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

D.在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的实验中,必须待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干后才能撤去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浓H2SO4时,将能熟练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及时搅拌,A不正确;

B、正确;

C、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检验腐蚀性,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C不正确;

D、蒸发时如果出现大量的晶体是就应该停止加热,不正确;

『答案』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6.02×1023个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

D.若一分子NO、N2O的质量分别为ag、bg,则N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

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为12g12C中含有的12C原子数量,B错误;

C.物质的量n=,n=,可见通过物质的量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其中含有的基本微粒数,因此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C正确;

D.NO比N2O少一个N原子,若一分子NO、N2O的质量分别为ag、bg,则N原子的质量为(b-a)g,则N原子的摩尔质量为(b-a)NAg/mol,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12.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是()

①0.5mol NH3②4gH2 ③4℃时9mL H2O   ④0.2molH3PO4 

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N=n·NA,结合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计算含有原子总物质的量,注意分子的组成,据此解答。

『详解』①0.5molNH3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4=2mol;

②4gH2的物质的量n(H2)=4g÷2g/mol=2mol,2molH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2=4mol;

③9mLH2O的物质的量n(H2O)=9g÷18g/mol=0.5mol,0.5molH2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3=1.5mol;

④0.2molH3PO4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2mol×8=1.6mol;根据N=n·NA可知:

原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原子数目就越多,所以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合理选项是D。

13.在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具有同质量、不同体积的N2O和CO2B.具有同温度、同体积的CO和N2

C.具有同体积、同密度的SO2和NO2D.具有同密度、不同质量的O2和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原子个数相同,正确,选A;

B、没有说明压强,所以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不选B;

C、同体积同密度则推出质量相同,但是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其物质的量不同,不选C;

D、不同质量,所以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不同,不选D。

14.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I/L的是()

A.将6.2gNa2O溶解于水,并配成200mL溶液

B.1L含1molK+的K2SO4溶液

C.将22.4LHC1溶于1L水

D.将40.0gNaOH溶于1L水

『答案』A

『解析』A、将6.2gNa2O溶解于水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2=0.2mol,并配成200mL溶液,,故浓度=0.2mol/0.2L=1mol·L-1,故A正确;B.1L含1molK+的K2SO4溶液,K2SO4溶液浓度为=0.5mol·L-1,故B错误;C、22.4LHC1不一定是标准状态,故C错误;D、40.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1L,故D错误;故选A。

15.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A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B

NaCl

K2SO4

KCl

NH4Cl

C

Na2SO4

K2SO4

KCl

NH4Cl

D

NaCl

K2SO4

KCl

(NH4)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4)2SO4不是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