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416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

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教育研究的意义;

掌握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

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了解教育研究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难点: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一)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步骤的典型的划分通常都是4—6个步骤。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

(2)查阅文献,(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推导结论。

二、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查阅文献

(三)收集资料

(四)分析资料

(五)得出结论

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

(一)哲学方法论

(二)一般科学方法论

(三)科学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二、讲究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的目的来区分的。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和定量研究各有它们自己的特征,但在教育研究的运用中,它们的连续性多于他们的两分性。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李秉德,《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郑金洲,《教育研究专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业思考题]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2、试析教育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的区别。

3、试析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4、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说明二者的关系?

思考“艾小雪为什么辍学了”适合于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

5、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任务什么)?

6、每位学生复印《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刊物中学术论文一篇,该论文必须包含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部分。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理解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

掌握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了解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

掌握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

掌握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

掌握课题论证的方法;

了解课题论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掌握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

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

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

(一)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出发点

(二)选择和确立研究问题有助于研究者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一)意义性(需要性、价值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创造性原则

(四)可实现性原则

三、研究问题的来源

(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

四、选择研究问题的几个注意事项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研究问题的陈述

二、变量与常量

三、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第三节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论证的意义

二、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实践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选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写一份研究方案。

2.讨论下列课题表述是否恰当?

为什么?

如不恰当,如何修改?

(1)小学生智能培养的研究

(2)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研究

(3)初中数学工程类应用题的解法的研究

(4)试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5)小学常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3.在教育研究类杂志上找一篇文章,先不看原文的摘要,仔细阅读正文,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份摘要与原文的摘要进行比较。

4.选一份有关教育领域的研究报告,读到结果部分为止,不要读结论。

你自己写一个结论,然后与报告中的结论进行比较。

5.选一个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对所引用的文献的出处进行详细的注释,文献数量不少于20篇。

6.自拟课题,对其进行课题论证。

(800-1500字,要求对所引用的文献的出处进行详细的注释,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

第三章查阅文献

了解查阅文献的意义和过程;

掌握集中和总结信息的方法;

掌握解释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查阅文献的过程;

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的方法;

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5学时

第一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查阅文献过程

第二节集中和总结信息

一、书目登记

二、摘要或总结

第三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列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郑金州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并列出与此主题相关的可能参考资料的目录。

2.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列出你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与范围,并制作卡片。

3.四人小组共同协商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在组内首先进行分工,分别去检索图书文献以及利用网络进程查询,并相互交流所得信息,写出文献综述。

4.利用互联网检索:

“教师角色的研究”相关的资料。

5.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献综述。

第四章研究设计

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掌握抽样的意义与方法;

理解研究变量的选择;

理解变量的测量水平;

理解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

掌握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掌握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

理解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掌握定性研究的概念、基本特征;

理解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

了解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掌握定性研究的设计;

理解定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抽样的意义与方法;

研究变量的选择;

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

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

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

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问题、立意抽样、试验性研究等概念。

抽样的方法;

定性基本特征;

9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第一节定量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二、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三、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四、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五、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六、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研究对象的确定与选择

一、抽样的意义与原则

(一)抽样的意义

(二)抽样的原则

二、抽样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取样的一般程序

(二)取样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研究变量的确定

一、变量的基本类型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三、变量的测量水平

第四节操作定义的设计

一、操作定义及其特征

二、操作定义的作用

三、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

四、操作定义设计的方法

第五节研究设计的标准

一、研究的信度

二、研究的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第六节定性研究设计

一、定性研究设计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研究问题

(二)立意抽样

(三)试验性研究

二、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确定研究目的

(二)确定研究的重心或计划

(三)分析的单位

(四)实施现场研究,通过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

(五)分析资料。

即研究资料和研究目的之间的逻辑联结

(六)解释研究的发现,撰写研究报告

三、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一)非常小心地收放现场记录,确定不要将现场记录留在任何人可能拿到的地方

(二)不要和其他人讨论或谈到研究内容或研究中的任何人

(三)在现场记录和最后的研究报告中,使用研究对象或场所的假名

(四)不要将所发现的任何资料,告诉可能用这些资料使研究对象困窘或受伤害的人们

(五)和研究对象有个清楚的协议,让研究对象知道他们能期望从研究中获得什么,和需要完成什么义务

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