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275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文档格式.doc

第二章评价方法............................................................5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的简介.................................................5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的运用.................................................5

(一)确定教育技术专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6

(二)构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模型......................6

第三章评价实例............................................................7

第四章评价结果............................................................9

第五章结束语..............................................................10

第一节研究成果........................................................10

第二节研究的不足......................................................10

参考文献....................................................................10

附件........................................................................11

致谢........................................................................15

摘要随着人们广泛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称之为“微时代”。

新时代对教育技术人才的知识技术和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促使高校必须对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同步”。

为了有效地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估,从人才培养模式绩效内涵的多维度、多层次角度、多视角出发,构建了合理、客观、全面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微时代;

教育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绩效评价;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种微传播的方式被人们广泛运用,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受到巨大的冲击,高校为了实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从而运用人才培养模式,它反映了学校的基本思想和教育理念并且规定了人才特征。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就在微时代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第一章评价背景

第一节微时代概念和特征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光纤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更新提高,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

我们通常所说的“微时代[1]”是指以微博、微信等平台为传播媒介,以简单明了、方便快捷为传播特点的“信息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多种语义的时代命题。

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结合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再利用移动便捷的终端系统,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交流活动的新时代。

“微时代”属于网络时代在现阶段的重要呈现形态。

具有全时空性、强互动性、“去中心化”、“碎片化”等特征以及催生了“快餐式”生活节奏和“开放式”生活态度的后现代特征。

因此,在“微时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人类袭来之时,它所带给人们的冲击与困惑,需要我们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正视这一时代的挑战而超越时代。

第二节微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微时代到来的冲击下,新时代对相关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的培养标准和课程设置体系,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

在教学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培养人才,达到教学和学习目标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ADDIE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于绩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人们根据本专业教育的特征设计出一个教育绩效的评价工作模型。

如图1。

1.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在微时代的环境下,重新确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以适应“微时代”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技术学专业强调培养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更要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以及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专业人才。

培养标准如下(以下标准针对信息技术教育方向):

①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性和专门性知识并具备相关基础技能。

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及应用能力的训练,具备较强的教学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

③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④具有良好且有用的沟通与交流本领。

⑤具有优越的职业道德,具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2.课程设置体系

微时代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教育技术更是受到巨大的冲击。

由于微时代的强互动性、全时空性,教育技术在对信息技术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等方面面临众多难题。

[2]为适应微时代发展,满足市场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应注重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其应用创新能力,从计算机、教育、媒体、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融合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微时代下新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微时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学设计应用实践问题的能力。

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制作、教学系统设计、摄影摄像、微课与网络课程开发等相关课程。

图2为详细课程体系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对于干预措施、成本效益的评价)

确定目标:

培养目标

期望的

绩效状态

差距

现状分析:

传统的培养模式(陈旧、传统)

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环境)

构建新型培养模式(高效)

人才运用

当前的

绩效分析

环境因素:

缺少新型

培养设备,

教师知识

缺乏

个人因素:

缺少动机

缺少技能

原因分析

干预选择与设计

更新教师的

教学观念

开发实用的

学科教学资源

设计灵活多样

的培养组织形式

构建新型课堂

培养模式

改变管理

沟通咨询

行为反馈

教师发展

变革管理

图2课程设置体系

学科基础

人文素质

基础训练

专业基础及必修

理工基础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4学期

第3学期

第5学期

第7学期

第6学期

教育技术学导论

高等数学

军事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教育传播学

专业训练

中国近代史

纲要

专业方向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形势与政策

毛泽东思想

等概念

平面设计

摄影技术

二维动画

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网络

电视摄像

心理学

数字音频

技术

学习科学与技术

数据库原理

与应用

非线性编辑

动态网页制

作与网站设计

教育电视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

软件工程

电视节目编导

与制作

在线互动

媒体技术

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数字化教学资源

设计与开发

绩效技术

专业英语

教育评价

与测量

第8学期

微课与网络

课程开发

第二章评价方法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homasLSaary[3]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4]。

目前在我国已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投资评估、绩效评价、移动通信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中。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根据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判定,有机地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把繁杂的系统分解,能把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字化、系统化,便于人们理解,还能把多目标、多标准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简化为多层次的单个目标的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从研究者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要点的认识来看,层次分析法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将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之间的某些关系分成不同的组成元素,依据各元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不同层析的聚类组合,从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分析模型,最终归纳为最底层元素相对于最高层元素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者相对好坏顺序问题来进行的分析、决策和评价的方法。

(一)确定教育技术专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如下:

A={B1,B2,B3,B4}={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B1={C1,C2,C3,C4}={教学态度,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与方法}

B2={C5,C6,C7,C8}={办学特色,课程结构,教材建设,专业设施}

B3={C9,C10,C11,C12}={专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

B4={C13,C14,C15,C16}={教学制度建设,教务管理,学风建设,教学改革}

B5={C17,C18,C19,C20}={学生评教,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