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790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

本文将分析戊戌政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着重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

深入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联系我们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行的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能在改革、发展、前进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字: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

新一轮改革

一、戊戌政变

(一)原因:

帝后势力的交锋

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了守旧顽固势力的强烈抵制与反对。

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革职两尚书四侍郎;

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拉拢掌握军队的袁世凯;

游说列强,但落空。

面对维新派的种种改革措施,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也不甘示弱,如:

解除翁同龢军机大臣职务;

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荣禄暗中勾结守旧势力密谋慈禧训政。

由上可看出慈溪太后的势力显然处于优势的地位,这也就暗示着百日维新失败的可能性。

(二)戊戌政变

1.导火线:

谭嗣同持皇帝密谕,夜访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过程:

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

囚禁光绪帝;

屠杀戊戌六君子

3.结果:

戊戌政变发生,百日维新失败

二、失败的具体原因

当代的大学生受到初、高中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仍然是惯性思维,这就根源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分析事件时,往往把其上升为历史教学语言上面去。

比如,就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老师往往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等角度进行总结。

虽然角度无误。

但是不够彻底、不够详细、不够深刻,这就往往会使我们不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解读历史。

所以,我在参考各种“戊戌变法”书籍的前提下进行详细阐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

(一)政变之总原因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

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1版.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107页.

1.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

纵观光绪皇帝的一生,他虽有力推改革、励精图治、不甘为亡国之君的勇气,但为无实权傀儡。

光绪皇帝4岁进宫即位,16岁亲政,慈禧太后被迫开始“训政”,实际上还是她当权;

18岁再次举行亲政大典,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归政”,驻跸颐和园。

“尽管名义上慈禧太后从政府的职务上退休,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她只要愿意,仍然是帝国的专制统治者,并时刻准备声称她有这种权力。

”[英]濮兰德、贝克豪斯.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国[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108页.

戊戌变法是在经过慈禧同意后才开始的。

1898年春夏之交,全国维新热情日趋高涨,光绪忍无可忍,毅然向太后“摊牌”。

他对主持朝廷日常事务的奕劻说: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听到奕劻的报告,慈禧勃然大怒:

“他不愿做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做之。

”但鉴于废立阴谋还没有酝酿成熟,所以,她又表示:

“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

”但当维新法令一一出炉,损害到顽固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感到光绪皇帝“不听话了”,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了威胁,她便主动出击,囊中取物丝的收回了授予光绪的事权,并将其囚于瀛台。

2.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处于处处受欺、次次受辱的大清王朝,虽有少数开明之士的呼声,怎奈何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廷顽固势力看不清世界大势、看不清近代世界之潮流,次次阻挠改革、次次阻挠革新、次次阻挠向西方看齐!

纵观当时顽固大臣之言论,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其一,懵然不知世界,即使你向其告之英俄之国家,竟不信之,何况告之外患之危急,其必曰:

此汉奸之言论也。

其二,虽然有些大臣知道外患之危急,但念及风浊残年,所以其只求一两年无事端,不管以后形势怎么变化,“自己眼不见,心不烦”。

其三,即使自己亲身遇亡国之事,但只要小朝廷一日尚在,那么自己富贵就一日尚在。

所以如果提倡改革、改革兴起的话,自己徇私舞弊的凭藉就会随之消失,况且自己又不具任新政职能,担心自己遭罢黜,所以痛恨改革也。

“呜呼!

全国握持政柄之人,无一人能出此三者之外者,而改革党人乃欲欲奋螳臂而与之争,譬犹孤身入重围之中,四面楚歌,所遇皆敌,而欲其无败衄也得乎?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1版.广西:

第108页.

(二)政变之分原因

戊戌政变发生,戊戌变法失败,论及种种分原因,涉及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文化思潮、维新派自身、顽固派势力、国内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列强态度)等各个角度,方方面面。

在这里,我想说一点比较典型,我认为导致其失败的细节。

1.“枝强干弱”的错位。

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宋朝统治者吸取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了“强干弱枝”的治国方略,政治权利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权力大为弱化。

虽然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也是以“强干弱枝”为基本国策,但是,其后果导致了“官富民穷”,百姓疾苦难耐,官员中饱私囊、花天酒地,最终迎来了太平军的揭竿而起。

至此以后,中央权力大大削弱,地方独立性日益增强。

在戊戌变法时期,虽然朝廷做得有模有样,但地方官员却搪塞应之,导致政令不通,使变法难以为继,最终以失败而告之。

2.以康梁代表的维新人士的“言高、手低”。

维新变法是民族危机的产物,迫在眉睫的民族救亡把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推上了历史舞台。

回顾戊戌变法的整个过程,从光绪皇帝颁布的道道改革法令(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教改革、军事改革、社会风气改革)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变法贪多求快,既不考虑实际操作上是否可行,也没充分考虑改革措施可能遇到的阻力,这是变法失败的又一原因。

3.维新派内外部出现了分化、不团结的倾向是变法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

早在康有为1895年4月联合各省举人进行“公车上书”时,此时的知识分子内部是团结的,他们是为救亡图存、挽救国家之危局而走在一起的。

而当维新派上台改革:

废八股、停科举时,不仅引起了官员的强烈反对,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震动。

似乎是一夜之间,数以万计、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失去了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机会。

这种操之过急、盲目激进的改革,使维新派丧失了外部的支持、团结基础。

再看维新派内部:

当康有为抛出其改革的思想基础《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时,遭到了包括其支持变法者翁同龢、陈宝箴、孙家鼐的强烈批评和反对,康有为的行为,破坏了维新派内部的团结,瓦解了维新变法的统一战线。

事实证明,康有为的以《孔子改制考》为代表的“变法理论”,其“思想的负面影响似远超过正面影响。

”汪祖荣.论戊戌变法失败的思想因素[J].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3期.

三、失败教训及其借鉴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通过比较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教训。

现今中国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给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和总体的改革方向。

虽然戊戌变法和现今改革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其必定还是在有些方面存在共性。

所以,下面我将通过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来对当前怎样更好的推进改革、推进经济更好的向前发展,阐述一己之见。

1.中央要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强有力的实力基础。

改革难免会触及现有既得利益的相关群体,难免会遭到顽固势力、既得利益者的抵制,那么,这时的改革者怎样来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协调好各方利益、更要有强有力的核心、强有力推进改革的信心、勇气和魄力。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其败就败在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没有强有力的实力基础,没有继续推进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2.进行必要、深刻的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虽然制定和规划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方向和领域,但是其能否顺利实行,以及实行的效果如何,成果有多大,关键在于政治体制。

邓小平讲过两句很重要的话,他的第一句话是,中国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政治改革;

第二句话是,中国改革深度和广度的标志是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其为何不能将好的方针、政策推进下去?

关键原因就在于中国当时“枝强干弱”的诟病!

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其发挥的效果如何,就需要以必要、深刻的政治体制改革为其辅助、配合。

在当前,也就是要大倡反腐,清除那些偎依在政治体制下的“蛀虫”。

3.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改革、服务理念。

一项改革能否长久、能否顺利的贯彻落实下去,关键在于是否对人民有利、是否深入民心、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回顾戊戌变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不敢发动人民,导致其改革在农村无声无息,以至于效果不佳,影响甚微。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收入分配体制、土地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幸福”为出发点,其改革必将深入人心,人人受益。

这就是改革成功的武器——人民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1版.广西:

107-108

[2]汤志钧.戊戌变法史.第1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

[3]刘跃斌.戊戌维新运动史话.第1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范文澜.中国通史.第1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5]余音.百年黄昏:

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第1版.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汪祖荣.论戊戌变法失败的思想因素.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3期.

[7]十八届三中全会“383”改革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